《杜家小娘子》杜家小娘子分节阅读48

    靠山城依山而建,和大多数运河城市一样是个高低走向明显的城市,城市北部是整个城市最热闹繁华的码头,南部是久居的本地百姓,东西两处则是汇聚全国各地商人和货物的各种商铺。

    柳二爷自从安排好几人吃住之后便带着宝贝金算盘消失了,杜小喜几个休息一日后便被喜乐大师带着在东西市转悠起来。

    喜乐大师开道,师兄宁静和六哥杜至谦一左一右护着中间两个小的站成一排,四周则是柳二爷留下的几个婆子护卫紧紧守着几人。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在直奔东边的坊市。

    路上的人虽然奇怪一个大和尚带着一群孩子逛街,可看着一大帮子人,特别是中间还有个一脸贵气,下巴恨天高的半大少年,更是远远避开。

    “师父,我们去哪儿啊?”

    师兄宁静是个不服师傅管教的别扭性子,柳垚是个见到生人就变哑巴的闷葫芦,杜至谦觉得自己对大师尊敬有余熟悉不足,走了半刻钟喜乐大师还没找到要去的地方,三人便推了年龄最小的妹子问师傅这个‘到哪里去的问题’。

    喜乐大师头也不回的道:“从来处来,到去处去。”

    说完大师在心里为自己点个赞,老衲真是太机智了。

    杜小喜耸耸肩,无声的示意四人‘师傅不告诉我’,她也无能为力。

    就在杜小喜为自己的小短腿忧桑的时候,走在前面的喜乐大师终于伸手拦住了一位路过的中年妇人。

    “阿弥陀佛,施主可知靠山城五谷售卖之地在何处?”

    大商全民信佛,百姓对僧人有一种天生的信仰,大商百姓心目中的佛祖以仙风道骨,白眉飘飘为上,圆润白胖,大耳笑脸次之,喜乐大和尚干瘦的外表虽然不符合时人对高僧的审美,出于对佛祖的恭敬被拦住的妇人还是认真还礼。

    “阿弥陀佛,沿着这条路走上半刻钟往右拐就是了。”妇人双手合十虔诚的说道。

    “多谢施主,善哉善哉。”

    谢过妇人后喜乐大师带着众人直直朝前走去。众人才知道喜乐大师要去哪里。

    不过,四人面面相觑,好好的买粮食做什么?

    大婶所说的直走拐弯就到显然和众人理解的不一样,等到真的转弯四人已经累成了狗。

    画面陡然一变,高大上的步行街直接变成了农贸市场。

    十多米宽的街道两旁挤挤挨挨摆满各种小摊位,距离摊位不远则是门口摆满筐子的商铺,摊贩叫喊声伴着鸡鸭咯咯嘎嘎声整条街是喧闹不已。

    喜乐大师见着这一番热闹景象满意的点点头,扭头对身边的护卫道:“照顾好他们,跟紧了,别乱跑。”说完抬脚朝人群中走去。

    宁静紧着眉头死死的盯着不远处的一坨鸡屎,简直无法相信自己怎么会来到这种肮脏的地方。

    走在前面的喜乐大师好像知道大徒弟在想什么,嗤笑一声:“不想跟着走就是了,何必勉强?”

    激将法对于中二的熊孩子和不可一世少年显然效果极佳,宁静脖子一拧大踏步跟了上去。

    被师兄拖着跟上去的杜小喜心里哀怨不已,师兄我手疼,你可不可以放松一点,可知道自家师兄老底的杜小喜没这个胆子在师兄闭着气视死如归的时候去调侃他。

    喜乐大师沿着最右边的一排小摊贩往前走,每家每户上的东西都要认真查看一番,走了几个摊位也没见买什么东西,直到过了四五个摊位才终于停了下来。

    卖东西的一看就是附近的庄户人家,长期被太阳暴晒的肤色明显比常人干黄粗糙,守摊子的大娘见着喜乐大师带着一群人停下乐呵呵的招呼:“大师傅看看,我家的种子都是挑过的,长出来的绝对好。”

    十几个布袋子放在石板路上,袋子里皆是麦子花生棉花之类的种子。

    大商南北气候差异极广,不过二月南陵秧苗早已种满田地,北地大多地方还在飘雪,靠山城春播比山水县晚上几天,前些日子刚刚完成,大娘便把家里多出来的种子拿出来卖。

    庄户人家种地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选种是头件大事,谁家庄稼今年长的好,等着收割了村里村外都会专门换些留种。种子的价格比当粮食卖要高上一些,大娘觉得好不容易换来又精挑细选的种子吃了不划算,便寻思着把邻居几家剩下的种子收集起来拿出来卖给北地的客商。

    大商的僧人涉足各行各业,其中一派便是以‘务稼穑,艺黍稷’为根本的农派僧人。喜乐大师只着一身僧袍又跑过来看种子,卖种子的大娘想当然以为喜乐大师是农派的僧人。

    喜乐大师喊了一声佛号“施主这些种子很好,怀明把这些种子都买下来。”

    买好之后,喜乐大和尚又转战另一家继续收购种子。

    杜小喜四人恍然大悟,原来大师不是买粮食而是买种子啊!随即又懵懵哒,大师要种地吗?

    一上午的时间便在收购种子中度过,此时几个护卫手里各个拎着几十斤各色各样的破旧袋子。

    见几个小的实在走不动了,喜乐大师也感觉到肚子饿了,大手一挥,吃饭去。(未完待续。)

    ps:新书上架,谢谢的支持。

    ☆、第七十四章 状元及第笋

    ‘素食斋’是农派僧人开设的集吃住品茶论道为一体的全素食客栈,喜乐大师别看外表上是个穷和尚,世家豪族巨贾豪商为了大师一句真言,视金钱为粪土的不知多少,如果不是喜乐大师太能倒腾又要保持神秘高冷,绝对是所有僧人中最多金的一个。

    好不容易带着徒弟们搓一顿,喜乐大师自然要选知名度最高的素食斋。

    “大师傅里面请,打尖还是住店?”店小儿瞧见一大群人进来忙笑着呼。

    “阿弥陀佛,用饭。”喜乐大师喊了一声佛号回道。

    店小儿一甩肩上雪白的布巾笑道:“好嘞!客官们二楼请上!”

    一楼大堂里多是偶尔茹素的百姓,登上二楼僧人便多上许多。众人被店小二引着走到挨着窗户的几张桌子坐定。

    几分钟后杜小喜和杜至谦目瞪口呆的看着店小二远去的身影崇拜不已,虽说咱前世下过不少馆子,一顿饭上万软妹币的大餐也在亲爸的带领下品尝过,可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一口气不停的报菜名。嘴皮子真是太顺溜了!

    喜乐大师见多识广,宁静师兄更是世间各种最好的待遇都享受过,两人平静的点菜之后慢慢品茶等着上菜。唯有杜小喜三个小土包子激动不已。

    第一道上来的据说是一道靠山城必吃的‘状元及第笋’的凉菜。

    喜乐大师见几个小的一脸不解的看着桌上有点像萝卜丁又像笋丁的东西,欣慰的点点头开始说教。

    “这是靠山城最有名的‘状元及第笋’,当朝右宰袁安邦是靠山城出来的第一状元,也是这些年唯一的一个状元,据说右宰幼年时家中极其困苦。其父在码头做苦力,其母和姐妹日夜做秀活儿供其读书。

    县试前一日从书院回家的路上右宰看到有人在卖春笋,当时特别想吃,可右宰知道自家贫苦,春笋又因已经下市价格也不便宜,说出来也是徒惹父母伤心回家后便并未说出,大概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夜睡梦中右宰喊着要吃春笋。恰好被看孩子们是否安睡的袁母听到。偏偏家中却无余钱去买春笋。儿子小小的愿望都不能满足让袁母心痛异常。第二日切白菘时袁母发现菘根和春笋外形相似,想着儿子心愿难了夜夜念着春笋恐影响其县试,便切了一小盘菘根凉拌告诉儿子这便是凉拌春笋。

    右宰食用之后梦中果然不再思念春笋。县试时更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袁母觉得儿子考的好有春笋的功劳,之后儿子逢考试便要做上一盘给儿子尝尝,十多年后,右宰一朝鱼跃龙门殿试夺冠状元及第。

    琼林宴上先帝赏下一道以春笋丝为材的‘夕阳卧雪’。右宰品尝之后想到过世多年的母亲潸然泪下,先帝问其为何痛哭。右宰诉其缘由。先帝听后大赞,母亲为了儿子安心考试用心良苦,当为慈母之典范。

    随后世人感动于袁母的慈母之心,亦是为了儿孙考试博个好兆头。皆爱在考试前尝一尝白松根做的状元及第笋。这便是状元及第笋的由来。”

    喜乐大和尚说完状元及第笋的由来颇为感概的叹了一口气。

    听完故事四人形色各异。

    杜至谦已经十三岁,是杜家众兄弟中学问最好、最稳重的一个所以被杜老爹派来照顾妹妹,听完当朝右宰的故事后颇为怪异的问道:“大师。右宰大人怎么会认不出来白菘根?”

    在杜至谦看来既然右宰家困苦,肯定和村子里的孩子一样也是认识白菘根的。不要说什么君子远庖厨。他家一群大男人除了二哥会卤肉,几个兄弟也是碗都懒得洗的主儿,可他们也认识白菘啊?

    大师思考一番,“右宰家中姐妹甚多。”不用下厨干活了。

    杜至谦对这个答案显然不满意,不过也知道问大师也没用,遂不再发问。

    杜小喜接上“师父,白菘根就是白菜疙瘩?好吃吗?”

    大师抬抬下巴示意杜小喜看他们旁边那一桌,几个读书人打扮的年轻学子已经吃完一盘子白菜疙瘩正赞美呐!

    柳垚关注的重点不在白菜疙瘩,而是陛下赏赐的美食,“‘夕阳卧雪’是什么菜?好吃吗?”

    大师干咳一声,“就是用凉拌笋丝搭成塔状,塔尖放一个煮熟的鸡子黄。”

    何为鸡子黄,鸡蛋黄是也。

    众人:……他们城里人真会吃!

    宁静嗤笑一声,总结道:“早不哭晚不哭,拿死去的老母做筏子,沽名钓誉之辈!”

    喜乐大师:这饭还让不让吃了!

    上菜的店小二听完一席话,擦擦额上的冷汗,干脆利落的下去了。

    在右宰的老家说右宰的坏话,这几人不是脑壳有包就是胆大妄为之辈,他还是离远点吧。

    喜乐大师见几个小的一脸纠结的看着那道‘状元及第笋’,呵呵笑道:“吃饭,吃饭,你们正长身体,千万别饿着了。”略过状元及第笋,一筷子插走一个水晶豆腐包。

    吃饱喝足一群人颠颠出了素食斋回去午睡。收拾桌子的店小二瞅着那道只动了几筷子的状元及第笋啧啧称奇‘真是一群怪人。’

    喜乐大师是一个很有职业操守的高人。

    身为师父自然要传道授业解惑。

    杜小喜刚睡醒便被怀明师兄碎碎念的跟着唠叨师父喊师妹过去,柳垚和杜至谦作为杜小喜的附加产品自然也要跟过去。

    三人到的时候,宁静师兄已经板着脸端坐在靠窗的软榻上,喜乐大师隔着方桌坐在另一侧,桌上摆放着上午买回来的一些种子。

    软榻面积不大,只能两个人对坐,地上放着三个寒酸的小马扎明显是给后到的三人准备的。

    杜小喜忍不住抽抽嘴角,这座宅子里里外外都透漏着一股子低调的奢华的酸臭味,怀明小师兄你究竟是从哪里找出来的破马扎。凭什么你坐蒲团我们就要做硌屁股的马扎?

    三人落座,喜乐大师摆出一张说教脸。

    “国以农为本,粮以种为先,今天为师就从种子说说庄稼增产增收。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