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小娘子》杜家小娘子分节阅读148

    杜娘带着儿媳给闺女准备吃食。赵娥见小厨房里没人忍不住道:“娘,您看着柳家人什么德行啊?孩子刚报出来这当伯爷和爷爷的就去掀包被,这么冷的天也不怕把孩子冻着了!都说是男娃了。还还要掀开看看!真是!啥破德行!”

    杜娘眉头紧紧皱着,她活了这么多年。在村里县里什么样的人没见过,看柳家人的架势就跟那些抢儿媳孙子的婆婆一样。无论如何,说什么孩子也要养在闺女身边。

    杜小喜醒来便见一脸笑意的柳垚,心里暖暖的,又忍不住一阵委屈,“生孩子好疼,比被砍一刀还疼。”

    柳垚身体一怔,被子下握着杜小喜的手下意识的一紧,笑着道:“喜妹妹忍一忍,过几日就好了。”

    杜小喜扯扯嘴角,“见孩子了吗?”

    “见了。”

    “长的像谁?”

    “像你。”

    “这还差不多,不枉我千辛万苦生了他。”

    ……

    杜小喜一举得男,柳家长辈们很是高兴。

    小娃的洗三办的极其隆重。

    老夫人和柳家大伯大概有一种终于扬眉吐气之感,各路同僚和曾经说过他们老柳家后继无人的人都被请了过来。

    杜小喜靠着软枕坐在床上,孩子被抱出去转了一圈很快抱了回来,这会儿喂了奶已经睡下。

    京中杜小喜熟悉的妇人并不多,只有几个大伯娘交好的妇人来看了看孩子。

    杜娘看着笑的没心没肺逗弄儿子的闺女,叹了口气,决定还是先看看再说。

    小娃娃一天一变,一个月的时间杜小喜见证了自己儿砸从红猴子变成了白馒头,可喜可贺。

    杜小喜出了月子,不待抱着儿子转悠几圈,一个惊天打雷砸了下来。

    这一日,一向和透明人差不多的婆婆来杜小喜屋子里看孩子。

    临走的时候婆婆留下一匣子金银珠宝,还有一番让杜小喜浑身发冷的话。

    “你可要学聪明点,别像我,自己的儿子都守不住!

    当年小土刚生下来,老夫人说让好好坐月子,抱着小土去了她院子。吃奶有奶娘,平日里也是老夫人照看。

    柳垚生下来,他们一家子都高兴啊!当天就奖励了我一副有一百亩地的庄子。出了月子,大嫂开始带着我去参加各种宴会,都是官夫人,有钱人家的夫人,我这个乡下来的自然恨不得天天跟着人家玩儿。

    等着我回头找儿子的时候,发现儿子根本不认我,只和他奶奶父亲大伯亲。我这个亲娘反而被隔的远远的。想着去亲近儿子,却被一家子联合抵制,孩子大了硬是和我这个当娘的没说多少话。

    你说他们会不会也不让你养儿子啊?”

    贺氏对于儿子把自己当尊敬有礼的陌生人还是心痛过,毕竟前三个都是女娃,只有这一个儿子。可是当初她傻,婆婆说大户人家孩子都有奶娘,怎么可能和乡下人一样当夫人亲自喂奶。大嫂带着她出去玩儿,她也以为是她生了儿子,家里承认了她的地位,终于让她和富家太太们交往了。结果被外面的繁华吸引,儿子被婆婆养的都不认识她了。可是,这又怪谁呢?她喜欢穿的好,吃的好,每天什么都不做,有人恭维着。这种生活谁不喜欢呢?

    关于婆婆杜小喜知道的并不多,哪怕自小常去柳府,这个婆婆杜小喜平时见的也不多。她好像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杜小喜曾经问过柳垚关于婆婆的事情,柳垚只道母亲平时喜欢逛街打牌买东西,吃饭适合姐姐妹妹们一起,平时很少出现在他面前。

    若是老夫人故意不让婆婆养着柳垚,金银财宝,各种宴会,这对一个乡下来的没见过世面的人来说是一场极大的诱惑。一旦进入,便不想抽身离开。

    杜小喜生了孩子当天柳垚便送来了大伯父和柳二爷给的两个庄子,当时杜小喜还乐呵呵的想有,有一种嫁入豪门,生孩子奖励别墅软妹币的即视感。

    杜小喜想到坐月子的时候孩子大半时间都是在老夫人那里。这些日子柳家大伯也是每日下了衙门乘车赶上一个多时辰跑到洪兴县。大伯娘更是一副常住的样子。难道他们真的不想要她养孩子?

    杜娘看着闺女所有所思的样子,叹了口气,接着道:“你那婆婆说的可能是真的,娘在乡下见过不少婆婆抢着养孙子,把孙子养的和儿媳不亲近的事情。

    你生了孩子,老夫人便要抱着去她的院子,奶娘都准备好了。还是娘劝着说吃母乳对孩子好,老夫人才答应把孩子抱回来喂奶。这几日娘和你三嫂去看孩子有时候都看不到。

    丫头现在出了月子,以后这孩子你就自己带,别想省事交给别人,这孩子要是和你不亲了,以后有你难受的。“

    婆婆贺氏撇撇嘴走了,据说有人邀她去东苑里赏花玩儿。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七章 洪灾

    杜小喜听了婆婆和杜娘的话,心里惴惴的打算做好抢儿子的持久战。

    谁生的谁养,我生的自然要自己养活。

    这件事杜小喜并没有和柳垚说,毕竟柳垚是自小被抱到老夫人身边,远离了母亲,他们老柳家一家人亲亲热长大的。杜小喜不知道柳垚知不知道他和母亲的疏远很大程度是最爱的他的奶奶和父亲造成的。她只是知道她的儿子要自己养活。

    杜娘给闺女坐完月子便收拾东西打算家去,结果因为突来的暴雨推迟了。

    晴朗辽阔的天空,突然汇聚出一片片乌云,狂风大作中整个天幕都被压低了许多。大白天里天阴沉沉的,好似突然由白天变成了落日后的傍晚

    云层叠叠汇聚,很快乌压压的堆在头顶,压的人喘不过起来。

    暴风雨要来了!

    在京都住了一年多,杜小喜已经习惯了北国的天气强势热烈的宣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气势浩大的让所有人敬畏。

    屋中的窗户关的严严实实,小星星已经被杜小喜哄睡。站在窗前看着狂风大作的天气杜小喜忍不住忧心道:“也不知道小土哥哥怎么样了?车上好像还有一身衣裳,可千万别冻着了。芳草让人记得熬姜汤,防风寒的药也备上一副!”

    杜小喜在门口转圈圈,杜娘轻轻拍拍睡的香甜的外孙,小声的开解杜小喜,“这天一看就是要下大暴雨,柳垚他们肯定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说下就下,几乎瞬间,豆大的雨点噼噼啪啪落下来,很快在屋檐下汇聚成一首鼓点激昂紧凑雨中歌。整个世界只剩下雨水冲刷的声音。

    “少爷回来了!”

    院门一阵吆喝,随之屋中的房门被人打开,一股冷风直吹而入。

    风雨太大。哪怕带着斗笠小腿还是湿漉漉的滴着水,一双鞋子更是被泥水泡的看不出来颜色。

    “快擦擦!厨房熬了姜汤。等下一定要多喝些。”杜小喜直接拿着大布巾扑了过去,逮着柳垚擦起来。

    杜娘在柳垚回来的时候就准备离开,见人进了屋子,双双打了招呼便撑着伞从廊檐下回后院住的地方去了。

    柳垚接过布巾动手擦了擦脸,往后退了退柔声道道:“我身上凉,别冷着你们。”

    杜小喜也不往前凑,转去旁边的盥洗室看看热水准备好了没。

    柳垚洗过热水澡,喝了姜汤。杜小喜陪着一道用了饭,整个人突然舒坦起来。

    倾盆大雨中两人躺在床上,中间是静静安睡的小星星。

    柳繁星,杜小喜家儿子的名字。

    原本小家伙的起名权在他爷爷手中,不过杜小喜坚称孩子是她月观星象,有感而生,叫小星星最好了。柳二爷直接拿着几张写满名字的纸把京都香火最盛的寺院们走了个遍。不少寺院都觉得柳繁星这个名字好,于是小家伙便有了新名字——柳繁星,人称小星星。

    柳垚给两人掖掖被子确定不漏风了小声道:“这场雨听衙门里的老人说没三四天下不完,有可能还会造成洪灾。你们在家小心些。别冲着风冻到了。”

    杜小喜一愣问道:“明天要是下这么大的雨,你还要去衙门?衙门没放了吗?”

    “别担心,明日只是带人在城中转转。怕堵了水,使得百姓们的屋子被淹了。”

    “那你穿厚些,别把自己冻着了。”

    所有人都以为只是一场平常的暴风雨的时候,这场瓢泼大雨三日之后仍未停下。

    洪兴县外一片汪洋,官道上积存的雨水已经过了小腿肚,县城之内绝大多地方水也到了脚脖子。

    天依旧阴沉沉的,丝毫看不出已经下了三日雨的云消雨散。

    若是再这么下去,整个县城必会被淹没。

    可惜,事与愿违。两日之后雨依旧没停下,县城里的水已经没过了脚踝。

    百姓们惊慌起来。家家户户携家带口的朝着西山逃难去。

    洪兴县是一片广袤的平原,河流四通发达。发生大型洪水的可能性不大,可也正因为地势起伏不大,河流众多,一旦积水很难顺水排下。大片地区只能被水淹,百姓们将苦不堪言。

    柳垚冒雨带着衙役们劝说了一番不愿离开的百姓,回到家中便上了马车朝京都赶去。

    京都附近的地形西高东低,唯有西山附近群山连绵不断,百姓们亦是直接跑到西山找地方避雨去了。

    柳二爷则要带着家人先去京都看看柳家大伯,最好一起去西山避难。

    京都建立在一片地势稍缓的高山上,历年发大水京都都能高高在上的独善其身。如今嘉元帝还坐镇京都没有丝毫离开的意思,柳二爷打算和哥哥跟着皇帝共进退,毕竟如今家中老人孩子容不得疏忽,在城中住着总比没吃没喝,没啥遮挡物的山上好。

    一行人赶到城门口,欣喜的发现路面只有浅浅一层水,这样看来哪怕再下七八天京都也不会被淹。

    “站住!速速远离!只许出不许进!”

    守门的士兵带着斗笠拿着长枪远远的走了过来,对着车上的人喊道。

    “我们是户部柳主事府上的,能否通融一下?”柳二爷笑呵呵的塞了个荷包过去。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