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小娘子》杜家小娘子分节阅读261

    一番长长的激昂人心的鼓励的话,殿试正式开始了。

    一张张桌椅整齐的排列着,翰林院的官员抬着放着殿试卷子的大箱子过来,当着皇帝的面另外两人拿出钥匙,三个人,三把钥匙,共同打开了放着试卷的箱子。

    翰林院的官员请示了皇帝一番,便打算把手中的试卷发放下来。

    “等下!”商庆脸上依旧带着难得的笑容,对着新科学子和翰林院的官员道:“既然是天子门生,朕今日便来亲自会会他们,也不枉他们寒窗苦读来宫中一遭,却一句话也不能和朕说上。”

    不待翰林院的官员反应过来,钱德带着几个小太监捧着一摞纸张过来。几个小太监走入学子的队伍中,按着按着顺序开始分发起来。

    “这是朕亲手写的卷子,往你们珍之重之。”

    商庆话落,学子中不少人激动的红了眼睛,一群人哗啦啦的跪下三呼万岁后捧着试卷感觉像圣旨。

    商庆静静的坐在高台上,把学子们的表现收入脑中。

    学子之中有人激动过后抹抹眼泪用心品读,有人惊慌失措的不知该如何,有人一脸古怪的抓耳挠腮,有人眉飞色舞的下笔如龙。

    有了前些年的科举舞弊案后,商庆根本不担心他上位的第一届科举取仕就会有人舞弊。

    他只不过是给自己找个好些的借口罢了。

    底下的人能走到这里,至少该有的文学功底是有的。

    历届殿试为了节省时间通常采取的都是做一遍策论,今日却不同,他们手中的是和县试府试差不多的试卷。

    差不多,不,应该说差不很多。

    虽然卷子中也有以往学过的东西,更多的却是他们不了解的东西。关于天灾**,关于瘟疫旱涝,官员农林稼穑,甚至是某些州府的人文地理。这些生活中有,却不应该出现在殿试上的东西。

    商庆津津有味的看着他们,不远处的日晷的指针缓缓移动,很快时间到了。

    钱德带着小太监把试卷收走,笑眯眯的看着众学子们,“请诸位暂做休整,等下还有第二场。”

    第二场?已经被考晕乎的一群人更懵逼了!

    陛下这是要干啥?他们已经快被折腾死了,怎么还没完。

    学子们被人带着吃喝拉撒一番后,很快第二场又开始了。

    商庆含笑看着诸多学子,随手点了人上来问话。

    一个二个三四个,诸位学子都看出了些什么。

    陛下喊的人绝大多数是寒门子弟,他们这些世家子弟一个露头的也没有。陛下这是要做什么?挑起争端吗?高学文出身临安府一个普通农家之中,父母叔爷俱是靠着运河为生的普通老百姓。因着他是老来子,全家人宠的厉害。儿时,他看着镇子里的人去读书哭着求了爹娘也要去,父母拗不过最终同意了。

    意外之喜的是高学文是个读书人的苗子,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小小年纪就考了秀才成了他们那一片的神童,谁见了都要竖起大拇指夸上一夸。

    秀才举人,最终寒窗十八载后他来到了帝都。

    这里决定着他的命运,这里有他报效社稷的梦想。

    幸运的是他成了进士,能够进宫参加殿试,面见圣颜了。

    他见到皇帝了!

    年轻,冷漠,高高在上,却又有着无限建功立业的可能。

    殿试的试卷和他听说的一点不一样,不是策论,而是和县试差不多的试题。

    (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五章 美包子

    杜小喜听到一甲头三名的时候嘴里的小笼包都掉了!

    造孽啊!师兄这是想干啥?

    想干啥?

    刚刚因为没收佛寺土地分给老百姓,被百姓们捧的坐稳皇位的明昌帝表示他要磨刀霍霍向猪羊了!

    一个萝卜一个坑,新一茬的嫩萝卜丰收了。

    明昌帝表示他嫌弃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老蔫萝卜了!

    大商的选官制度可以说是非常任性,科举取仕占三分之一,老萝卜老坑的恩荫占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属于陛下。若是今日陛下看你不错,大手一挥你就加官进爵走向人生巅峰了。

    这种选官制度已经持续了近百年,善于挑战的明昌帝决定挑战挑战。

    善于挑战的明昌帝也没有一步到位,而是温水煮青蛙。

    大商吏治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养老制度。

    所谓的养老制度即是大商没有退休年龄一说,做官的是一个个拼着劲儿往上爬,哪怕老掉牙了依旧要坐在衙门里喝茶。

    官员的结局大致有四种,第一:干了坏事被皇帝知道直接咔嚓的。第二:干了不是很严重的坏事被皇帝罢免回家吃红薯的。第三:没干坏事,慢慢爬上一个不错的位置,死占着到死不挪窝的。第四:坐在不错的位置上,身体实在扛不住只能乞骸骨归,回家养老的。

    四种模式中,第三种庸庸碌碌,无功无过却能长存的人最多。

    这也造成了大商目前的官僚体系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很多老头身处高位不干活,整天坐在衙门里一群老头子不是喝茶下棋就是打麻将。而干实事的多是他们手下的副手,当然等着老头子嗝屁了,副手就成了下一个老头子。

    重复的职位,冗杂的官员。

    一群站着茅坑不拉屎的老萝卜。

    这些人不仅是底层百姓的吸血鬼,更是国库的蛀虫。一年年浪费了多少俸禄口粮。

    所以,这次嘉元帝决定把这些老不死当做对世家出手的活靶子。

    一个萝卜一个坑,新萝卜丰收了,老萝卜该挪窝了。

    百姓们对新出炉的一甲头三名的热情还没过,赫然发现明昌帝又作妖了。

    明昌二年,帝令,凡年老无为的官员,尽皆归家颐养天年。

    简而言之:没啥本事没啥作为的老官员们,退休回家玩孙子吧。

    因着这一政令,之前陛下科举取仕选的九成都是寒门子弟的事情也被放在了一边,一个个糟老头子恨不得抱着皇帝的大腿痛哭三天,以示他们对皇帝的依依不舍之情。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更何况官场的老滑头们最会钻营要好处,还擅长倚老卖老。那家有这么个老宝贝在,一年不知道给家族带来多少便利。是以很多老官员都是除非走不动了,不肯告老还家。

    现在陛下这么好好的把人给撤掉了,这些家族的损失可是大了去了。

    没了人在上面坐镇,以后家族的人还不得花大把的好处才能不被刁难。更重要的是以后家族里不争气的子孙想要走个后门都不容易了。

    按着目前的架势,陛下说不得改天就把恩荫制度也给取消了。再加上现在选官全是寒门子弟,他们这些世家子还有什么出路可言。

    绝壁不能让陛下这么做啊!

    于是,老官员们抱着皇帝的大腿求不抛弃的时候,各家的老太太们纷纷进宫哭诉自家老头为国奉献了一辈子,最终却被赶回家。寒了多少人的心啊!

    老头老太太们积极走动的时候,甚至有人直接跑去了皇陵,向太上皇哭诉去了。

    老臣兢兢业业一辈子,陛下不过离开一二载,朝中竟是容不得老臣了!求陛下为老臣做主啊!

    据说:正在给先皇后和乾太子讲笑话的嘉元帝呵呵一笑,‘那你们过来陪着朕和皇后太子正好啊!’

    然后作为儿子的明昌帝,非常孝顺的把闹的最凶的几个老头扔去皇陵陪太上皇吃素尽忠去了。

    太上皇的威力太大了!

    很快在明昌帝的快刀斩乱麻中混吃混喝的老官员俱是被赶回了家。

    鉴于一下子裁剪的官员过多,明昌帝直接快速推动官员部门改革,很多无用,重复的职位直接被废除,短时间内大大的减少了空余的职位。与此同时,新选出来的一批寒门学子直接投放空出来的职位,补足了人员不足之处。

    完美!

    明昌帝在位期间的第一场吏治改革完美解决。

    有人哭,有人笑。

    等着这场大改革落下帷幕,已经到了明昌二年的年尾。

    期间柳家也被波及了。

    柳大伯先前一直是户部尚书,就是陛下所指的天天拄着拐棍挪到衙门里一动也不动晒太阳喝茶的蛀虫的那一种。

    如今柳大伯也被赶回家看孩子了。

    柳大伯很干脆,陛下政令一下就非常配合的让人搬起自己的躺椅回家了。

    柳大伯雷打不动的扎根户部,还不是为了繁星两兄弟,就想着多撑几年给两兄弟结点善缘,等着他们以后入了仕途也不会太难走。

    不过,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