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宫女 完结+番外》退役宫女 完结+番外分节阅读165

    事情没有完全确定之前,明净不想惊动淮安王及府里其他人,更不想惊动金王妃,就提前打听到正妃纪氏身边有一个最信任的一个管事媳妇叫包娘子,包娘子早年因家贫卖身淮安王府,和丈夫是淮安王府签了死契的奴才,娘家在城外村子里住,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弟弟,守着一些包娘子赠给的田产过活,时不时过来打秋风。

    在他的示意下,墨儿穿着一身买来的粗使衣服,拿着几个钱递给门子,陪着笑说:“大哥好,我是纪王妃身边包娘子的娘家小弟,家里有急事想见姐姐,求大哥通传一声,因怕王妃忌讳,悄悄地别让人知道才好!”(未完待续。)

    ☆、第402章、旧人旧物

    门子是金王妃安排的,守着这个重要的位置,不时有想私自出府办事的拿钱通融,当然看不上这几个钱,但他们都知道包娘子是王妃身边的红人,出手极大方,她的娘家人来了就是什么也不拿也不能不给通传,她给的赏钱可是银子呀!

    就把墨儿那只拿钱的手推回去:“包小爷客气了,包娘子的事我们自当尽力,你且等会,我派人去叫!”

    说完指使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厮:“悄悄地去叫包娘子出来,说她娘家兄弟找,可别让别人知道!”

    很快包娘子出来了,满面的焦急,她十天前才回了娘家一趟并捎去了一些私房钱,兄弟这会找来,可否有什么急事?

    出了后门来到外面的小巷子,却看不到自家兄弟,正张望着,墨儿走上前行礼道:“包娘子,对不住了,我家主子有事想托娘子帮忙,所以才出此下策哄娘子出府,还望娘子勿怪。听说你是纪王妃最信任的人,我家主子有样东西想托包娘子交给王妃,还请帮忙!”

    说完掏出一个薄薄的信封,上面放着一只金簪,包娘子正欲因受骗发火,看见金簪迟疑了一下,伸手推开狐疑地问:“这位小哥到底是什么人?你家主子又是何人?到底有什么事找王妃?若真是王妃的事,就是不送这个我也会办妥,若是什么麻烦或者用心不良,你送再多我也不会昧着良心的!”

    墨儿暗赞明净想的周到,就按他教的说:“包娘子多心了,我家主子你认识,就是郡马的弟媳妇周长生,她上次来府里很投纪王妃的眼缘,这个想必包娘子也知道。上次纪王妃赏给我家主子很贵重的东西,我家主子有些东西想回报王妃,却又怕引起郡主和金王妃忌讳,毕竟她是谢家的媳妇,所以才托我交给包娘子,请你转交王妃!请放心,王妃一定不会怪你的!”

    明澈和安阳带着明净和长生辞行那天,包娘子一直在纪王妃身边服侍,自然知道郡主视为眼中钉的纪王妃却很是喜欢郡主的弟媳妇周长生,那天过后王妃还在她面前念叨了好几次说想见见长生,却因为金王妃最终做罢,没想到长生居然不顾安阳的忌讳,派人来给纪王妃送东西。

    纪王妃什么也不缺,缺的就是这份心意。包娘子接过信,却把金簪推回去:“小哥放心,信我定会交给王妃,这个就不必了,王妃待我极厚,我不缺这个。你还要等王妃回话吗?”

    墨儿摇摇头:“不用了,我家主子说请告诉王妃不必回信了,该说的话她在信上都说了。”

    包娘子却担心万一主子有什么话还要他捎回去,坚持让他等一会,墨儿无奈说:“那我就在巷口的马车上等着,包娘子若有什么事,出了巷子就能看到,不过我只等半个时辰,若是等不到我就走了。”

    包娘子点头应了很快进去,不到半个时辰就出来,满脸含笑客气地说:“王妃说她的身份不适合去客栈,人多眼杂反而不便,她明日要去城西的法缘寺上香,约你家主子在那里相见,还说她辰时末就会到。”

    说完告辞进去,墨儿目的达到,乐呵呵地向明净复命去了。

    纪王妃拿着那张薄薄的信纸,信上的落款为周长生,内容说有要事找王妃相商,请她明日上午去某客栈一述。她有些不解,她虽和长生很投缘,但长生毕竟是安阳的妯娌,怎么会有事找上自己?

    前阵子听说安阳为一点小事发怒把郡马的弟弟和弟媳给赶走了,她觉得做的太过份了,实在有失郡主和长嫂的身份,何况明澈又不在,难免有欺负人之嫌,就告诉了淮安王,想让他劝说安阳收敛一些,淮安王却不以为意,她也就懒得管了,只是有些担心长生。

    难道今日长生找上门竟是为此事?她虽是安阳的嫡母,但淮安王太宠她,这件事也是女儿婆家的家务事不好管,他都不想管的事,自己出面不过枉做小人而已。

    又一想不可能,长生说话行事那么有分寸的一个人,怎会给她出这样的难题?虽然摸不准到底是什么事,但是仅凭一次交往对长生莫名其妙的好感和喜爱,纪王妃还是决定去一趟。

    而明净晚上回去后,依然不对长生说墨儿找他是为何事,只说明日就会知道,长生苦问不出,虽生气却也无法,只得随他去。却丝毫不知明净假冒自己之名约人之事。

    第二天一大早,纪王妃就去找淮安王,说是菩萨昨夜托梦怪她怠慢,她今日想去城西的法缘寺上香,好保一家大小平安,为了不扰民,更为了不惊扰佛门清静,她不想带仪仗和太多的奴才,只带了一个车夫,两名侍卫和包娘子,轻车简从,衣饰也极尽简单,淮安王拗不过她只好答应了。

    她起得早,又轻车简从走得快,不过辰时中刚过(早上八点多)就到了法缘寺,上了清晨第一柱香。今天非集非节,又是大清早,香客极少,佛堂很是清静,正和纪王妃心意。

    刚拜完佛许完愿,有小沙弥来请,说是有客在茶室等她,纪王妃以为是长生在等,当即欣欣然前往。

    来到茶室门口,却是明净上前恭恭敬敬地行礼,纪王妃笑道:“到底是年轻小夫妻,上香还要亲自来陪。”

    明净只笑不语,迎纪王妃进门,令侍卫和包娘子在外等候,莫使任何人进来。

    茶室清静幽雅,香茶袅袅,纪王妃一心以为是长生,却只看到一个半老的村妪弯腰向她行礼,虽然衣着整洁,模样清秀利落,衣服也是新做的好衣服,举止还算从容,但久居高位的她还是一眼看出她只是位村妪,心中暗暗诧异,不解长生是何用意。

    “这位是?”

    明净上前一步介绍:“这位是长生的母亲,我的岳母,昨日才从晋阳的云州乡下赶来。”

    纪王妃先是一愣,长生的母亲要见她做什么?听到云州二字眉头却皱起来,眼里浮上一层薄薄的悲色。

    明净扶她坐下,村妪面含惊喜,小心恭敬地上前行礼口称:“民妇周王氏见过王妃,看来王妃早已认不出民妇了。”

    周王氏?纪王妃满面疑色,觉得这个称呼似乎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只是这个村妪她真是想不起在哪见过。

    周王氏越发激动:“王妃,二十多年前,可经过云州山区一个叫碾盘子沟的村子?那里的山沟旁有一户姓周的人家?”

    纪王妃嘴唇哆嗦了一下,猛地站了起来:“你是周嫂子?”

    “是的,王妃,是民妇!二十年前,民妇曾与王妃有过往。”说着,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方荷粉色的锦帕,展开递到纪王妃面前,锦帕上只绣一枝金色的并蒂花,花枝下绣着一个小小的“瑶”字。

    纪王妃手抖着接过来,眼泪一颗一颗地落下,她怎么也没想到,二十年后,还能再见到这块最珍爱的帕子,这可是她的夫君在新婚时专门请绣娘绣来送给她的,“瑶”字就代表她的闺名“纪玉瑶”。

    二十年前,因为隋炀帝猜疑李渊有谋反之心,就把他的亲弟弟、在隋朝为官的李神通,也就是如今的淮安王撤职流放边远苦寒之地。他的妻子纪玉瑶和他一起被流放,出身名门的纪玉瑶本是金尊玉贵之身,却不得不拖着身孕随丈夫一步一步离开长安一路北去。

    一路上差役的喝骂、伙食的粗劣和路途的遥远,让她吃尽了平生从未吃过的苦,到了云州山区的一处小村子时,终于受不了折磨要早产了,再加上云州9月已冷如冬日,纪玉瑶那时以为自己快要不行了。

    那个小山村就是碾盘子沟村,周家那时贫困,一家人在村头一院土房栖身,眼看妻子要生了,却找不到生产的地方和稳婆,李神通忍着差役的恶言恶语,好不容易敲开了几户人家的门,人家却嫌有血光之灾,又是吃官司的人,不肯相助,李神通快要绝望之时,敲开了周家的门。

    那正是周厚纯的以前的家,那段时间刚好农闲,他为赚钱养家,跟着同村几个人去晋阳做挑夫,家里只有周王氏带着年仅七岁的长子周安生和两岁的女儿周巧生,那天周王氏的母亲,也就是长生的外婆王崔氏刚好也在女儿家。

    看到当时的情形,一家人十分同情,也顾不上忌讳,赶紧把奄奄一息的纪玉瑶扶到热乎乎的火炕上,烧好热水,取来干草和旧衣物,情急之下也找不到稳婆,就由生过好几个孩子却不懂接生的王崔氏接生。

    为了不让差役因为耽误了行程谩骂折磨李神通,周王氏用全家人的性命担保,让差役把李神通的枷锁取下来,又把家中的下蛋鸡杀了两只,烙了杂粮饼子,凑合着做了几个菜,又打开用来过年祭祖的一坛烧刀子,极力款待两个差役。等他们喝醉了让李神通扶到另一间屋子去睡,李神通这才得已照顾在鬼门关挣扎的妻子。

    在周王氏和母亲又是鸡汤挂面、又是鸡蛋的照顾下,纪玉瑶在痛了一夜之后,才有力气生下了一个早产的女婴,只是,经过一路上的折磨,又因为生产时间过长,这个女婴生下来已经没了气息。(未完待续。)

    ☆、第403章、失而复得

    淮安王妃拉着周王氏的双手泪流满面。虽然时隔很久,她已记不清周王氏的容颜,却清楚地记得当时之事。

    她疼了一夜千辛万苦生下来的孩子却没了气息,和丈夫抱头痛哭,连死的心都有了,丈夫痛哭一场之后,脱下一件衣服严严地包着他们瘦小病弱的和小猫一样、刚出生就离世的可怜女儿,求周家嫂子找个干净稳妥的地方埋了。

    她看着脸色青紫没有半点气息的女儿,心都要碎了,身上的东西早被搜光了,只留一方锦帕,就把锦帕塞进孩子怀里让埋在一起,就象她陪在女儿身边一样,以求一点安慰。

    她当时身子极为虚弱,甚至连炕也不下了,周王氏借来红糖给她做了一碗红糖鸡蛋喂她吃下,刚吃完,差役却逼着他们一刻也不许留,立即上路,他的丈夫跪下磕头也不行。

    周大嫂母女俩苦苦哀求,把仅有的一点白面烙了饼子给两个差役吃,又把家里仅剩的六七个鸡蛋炒了下饭,还把剩下的鸡汤烧热了让他们喝,就是想让他们通融一下,等她养上两三天再上路。

    可是他们吃饱喝足之后,却依然丝毫不肯通融,对丈夫又打又骂催他们立即上路,无奈丈夫只得求差役不要给自己上枷锁,就能背着奄奄一息的妻子,可是两个差役得了命令要在路上折磨他们两口子,所以坚决不许。

    刚好这时王大婶的儿子来接母亲,王大婶一看差役不肯通融,就让自己的儿子赶车送到他们到目的地,还把手腕上娘家陪嫁的银镯子给儿子当路上花费,周大嫂也把儿子脖子上一只周家祖传的银项圈给了兄弟,让路上给差役买些吃喝,不要太过为难他们。

    临行前周大嫂给车里铺上厚实洁净的干草和小褥子,让她一路躺着,又把家里仅有的两床被子中的一床给她盖着挡风寒,几件旧衣服也撕成片给她用以免落下病根,还把剩下的烙饼和红糖让她带着在路上吃。

    与他们挥泪告别后,王大婶的儿子一直赶了十几天路才把他们送到目的地,他一路上不但吃用自掏腰包,还不时要买些酒菜哄两位差役高兴,还要省下钱买吃的给自己养身体,就这样自己才逃出一条命来。

    否则以她产后虚弱无比的身体和苦寒恶劣的条件,恐怕早就死在路上去陪伴她那可怜的女儿了。

    虽然那时因为失于调养落下了病根,身体一直虚弱多病,也再没怀过孩子,可她总活了下来。让她唯一的孩子有人念想、有人在她的生辰同时也是忌辰之日点上一柱香缅怀,让她得以看到她的丈夫丕极泰来重新立世扬名的一天。这一切都是周大嫂一家人的恩情。

    只是这方锦帕不是随着女儿埋了吗?怎么会在周大嫂手里?纪王妃顾不上多想,拉着周王氏激动地说“真没想到还有再见到大嫂的一天!今生还有机会对当日恩情报得一二!王大婶子可好?王大哥可好?他们有没有和你一起来?”

    周王氏想说出当日实情,却一时不知该如何出口,就含着泪说:“王妃客气了,我娘身体还好,我兄弟也好,有劳王妃记挂了。只是当日情形谁能狠心不帮?我们也没有受多大麻烦,只是尽些薄力而已,王妃切莫见外!”

    纪王妃越发感激,不顾周王氏和明净苦苦阻拦,扑通跪下朝着周王氏磕头:“还好,王大婶子和你们都还好,让玉瑶有机会报答你们的恩情。大嫂对玉瑶夫妇恩德无限,玉瑶从不敢忘记丝毫,只是打仗那时王爷东征西战顾不上,我又病弱不堪经不住车马劳顿,就想着等天下安定之后再去寻你们,那时我身子也调理得好一些,也有力气出门了。

    可是大唐立国后,王爷那几个亲侄,也就是太子和秦王几个又为皇位争得你死我活,他不敢离京一步,皇兄也不许他离开一步,怕他走了形势更加不可控制。再加上我们也怕去那个伤心地,怕提起当年之事,竟然一直没有去找周嫂子,一直没有机会报答你们的大恩大德。

    直到去年秦王继了位,朝中大事安定下来,他才有了空闲,我们又重新念起此事。为了让我心中再无遗憾,王爷答应明年四五月份,云州也暖和了,他和我出发去云州去寻大嫂一家,以期能报当年之恩情,也好看看我那可怜的女儿,给她上柱香。

    这一次大嫂来了,也是上天给我们夫妻一个报答恩情的机会,否则我死也不能心安!不知那个地方大嫂可还能找得到?还有这方锦帕大嫂为何没有随她一起埋了?”

    说着想起当年的凄惨和苦命的女儿,纪王妃埋头低泣起来,明净扶她起来坐下,周王氏顾不上身份上的差别,坐在她身边替她擦眼泪,和明净交换一下眼神,却仍然不知该如何开口。

    纪王妃哭了一会止住泪说:“我真没想到,我与大嫂一家这么有缘,长生那么好的一个女子,居然是大嫂的女儿,我只听安阳说她是晋阳人氏,却没听说居然是云州的,要不然早就向她打听了。

    她莫非就是当年那个只有一两岁的小姑娘?我记得她就叫什么生来着,没想到她这么大了,还出落得这么好,这么讨人喜欢,难怪我和她一见如故,总觉得在哪见过似过,原来都是真的,看来我们娘俩还真有缘份!长生今日为何没来?大嫂一家离得远,你就放心吧,以后我定把她当自己的女儿疼爱!”

    周王氏愣了愣,终于下决心说:“她本来就是王妃的女儿。”

    “大嫂的女儿当然就是我的女儿,我回去就告诉王爷认她为义女,王爷一定很高兴,我们会好好报答大嫂一家的!”

    “不!王妃,请听民妇把话说完。民妇还有一件天大的事要告诉王妃,这么多年一直埋在民妇心里,却苦于找不到王妃的行踪,幸好明净打听出来了,要不然我死都无法瞑目,总觉得对不起长生。”

    纪王妃不解地看着她:“天大的事?大嫂请讲,千万莫客气,若能帮得上大嫂,我和王爷定会竭尽全力!”

    周王氏抓住纪王妃的手:“我说了王妃可不要太激动。你知道吗,当年把你们送你走后,我娘想着夭折的孩子不能在家里过夜,就抱着她去村外,想找个干净地方埋了她,谁知她在路上跌了一跤,这孩子摔了一下居然哭出声来!她并没有死!你生下的女儿没有死,她只是在母腹中憋得太久暂时没气了!她不但活过来了,还好好地一直活到现在!”

    纪王妃无比惊愕地看着周王氏,又看看明净,周王氏满面诚恳,明净郑重其事地对她点点头,终于腾地一下站起来,眼泪象泉水一样涌出来:“大嫂!你说得可是真的?是真的吗?我那可怜的女儿当年居然活过来了?她现在还好好地活着?大嫂!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我再也不是无儿无女的可怜人,我现在就去告诉王爷,让他也高兴高兴!我女儿现在哪里?她叫什么名字?快带我去看!”

    周王氏看着她惊喜到极致的样子,一颗心瞬间被感动和欣慰填满了:“果真母女心意相通,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你居然已经见过长生,还与她那么有缘分,真是母女天性使然,什么也挡不住呀!长生就是你的女儿,你千真万确的女儿!”

    纪王妃不可置信地看着周王氏:“你是说,长生是我的女儿?她就是我当年生下的那个女儿?真没想到,是啊,难怪我第一次见她就忍不住要喜欢她,果真母女连心呀!难怪大家都说她长得很象我,就连王爷也这样说,不过她那高挺的鼻梁真象王爷,那是他们李家人特有的!”

    周王氏欣慰地说:“是啊,她长得确实很象王妃,越看越象。小时候也还罢了,这几年她越发出落了,也越来越象王妃了。记得她活过来之后,我娘把她抱了回来,我又惊又喜,当时还想着追着你们送过去。

    我娘说你们情况那么惨,要被发落到条件很苦的地方坐牢,是生是死都很难料,如果送去了,说不定这条好不容易才活过来的小生命又给糟蹋了,不如就这么悄悄地养着,若是你们逃出命来,亲骨肉将来总有相见的一天,所以我就留下她一直养着。

    当年你见到的我的大儿子叫安生,大女儿叫巧生,我娘说这孩子虽然可怜也算福大命大,为了让上天保佑她长命百岁,就连着我那两个大孩子的名字,给她起名叫长生,我娘把家里一只母羊牵来挤奶喂她,这一养呀,就是二十年,还好,你们母女就要团聚了!”

    世上最惊喜的事莫过于失而复得了。纪王妃听着又是难过的哭泣,又是激动难耐,听到母女团聚终于忍不住了。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