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万里》山河万里分节阅读16

    能说什么,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司天监定的日子是在下月十五,是个吉到不能再吉的吉日。皇甫仪从得知婚事开始就不再出门,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因为婚事而忙的没时间闲逛,但只有王府里的人知道他们并没有因为王爷成了太子而忙起来。

    萧羽笙过来的时候,皇甫仪搬了把椅子正坐在窗边,面上几乎没了生气。

    萧羽笙站在门外没进去,奴仆都识趣的离了远些,把空间留给二人。不知过了多久,皇甫仪一转头才看见萧羽笙的身影。

    萧羽笙看见皇甫仪的眼睛微微亮了亮:“律竹,你来了。”

    萧羽笙点头,走到皇甫仪眼前。

    然后相顾无言,两个人望着彼此,目光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汹涌,却被牢牢克制着。

    好像有些东西刚冒了芽就给掐断了。

    最后还是萧羽笙开的口:“你该高兴些,不然这副样子圣人看到该不高兴了。”

    皇甫仪点点头。

    “好好歇息,饭也要好好吃,”萧羽笙也搬了把椅子在皇甫仪边上坐下,“打起精神来。”

    “律竹,”皇甫仪抿唇,“你今晚……留下吧。”

    萧羽笙没说话。

    “当我求你,好不好,羽笙。”

    语气何其卑微。

    当夜萧羽笙没有走,宿在王府。有管不住嘴的奴仆说那萧小公爷似乎是宿在了王爷……哦不,太子的院子里。

    但他们也就在王府里说说,没有外传。

    谨衡十年十一月十五,太子大婚。

    皇甫岩在宴上喝了很多酒,一直喝到醉。毫无风度的醉倒在几上,几不可闻的呼唤着“萱娘”。吕宏叹了口气,叫人把晋王送回晋王府。

    萧羽笙没喝酒,宴罢,他在自己的府里一直独坐到第二日拂晓。

    然后一切都回到了正轨。或者说,一切本来都在正轨上。

    光阴荏苒,已是四年过。这四年发生了很多事,比如说皇甫沛东又给二儿子指了婚,比如说夏景萱生下了一个女儿,比如说突厥进犯又被卫国公打了回去。

    再比如说皇甫沛东在朝上又昏睡了过去,这次只睡了五日,但这发出了一个信息:圣人已经差不多了。

    皇甫沛东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但是他知道现在还不是退位的时候。虽然有他指派的东宫太子詹事杜原协助太子,太子也有所进步,但皇甫仪还差点火候,他还镇不住朝臣。而且在军权上,他还争不过皇甫岩。

    萧羽笙最后还是投在了皇甫岩那边,这差不多表明了卫国公的态度,定国公是太子岳家,自然在太子这边,而平国公向来不插手朝中事,两边都不理。但是禁军中的中下层军官,却都是在晋王这边的。而以李睿为首的文官集团却是支持圣人的选择。

    皇甫沛东想了很多,最终决定放开手,看看皇甫仪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谨衡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文宗退居幕后,令太子监国。

    ☆、又起

    下朝后,中书省侍中祁鸣去往西市,拐进一家酒楼,又从酒楼后门出,踏入一辆马车。

    马车里头正坐着皇甫岩,见祁鸣进来,开口道:

    “岳丈可有进展。”

    祁鸣长吁一口气:“成了。”

    皇甫岩满意点头。

    “那便多谢岳丈了。”

    祁鸣面色不动:“应该的。”

    皇甫岩轻笑一声:“如娘已显怀,心情不定,不如岳丈前去看望?”

    祁鸣想了想,慢慢点头:“也是许久未见如娘了。”

    车夫一甩缰绳,马车缓缓驶往晋王府。

    皇甫仪回府的时候,太子妃夏景萱正和杜原夫人刘氏聊着天,还没等二人起身迎接,皇甫锦率先扑进了父亲的怀抱。

    皇甫锦才两岁不到,就已经会说些简单的句子,两条小腿跑起来飞快,格外的有活力。

    “阿、阿爹。”

    皇甫仪抱起女儿愉快的应下,但抱人的姿势有些不太对,夏景萱连忙上前接过。见此情景刘氏识趣的告了声便离开了。

    皇甫仪看着被夏景萱抱在怀里的女儿,无奈的叹了口气:

    “阿爹身子不适,叫我监国,往后的日子恐怕就没法聚在一起了。”

    夏景萱也理解,所以也没有什么抱怨的话语。

    “可要帮忙?”

    皇甫仪摇摇头。

    “岳丈驻守云州,远离咸安,到底是不方便。”

    皇甫仪抬手拂过皇甫锦的乌发,小丫头伸出手朝向她阿爹。皇甫仪欲接过,却被夏景萱一瞪眼制止交给了乳母。

    “你的法子抱起来不舒服。”

    皇甫仪挠挠头:“可她不是挺喜欢的么。”

    夏景萱不想说话。

    自成婚那一日起,两人的关系算不上相敬如冰,和恩爱也差了十万八千里。不管是洞房花烛还是其他的时候,皇甫仪于床事上总有点应付的意思,夏景萱倒不是拘泥于这个的,也就没多说。

    不过有一点夏景萱倒是挺满意,那就是皇甫仪除了她就没有别的女人。她最善打架,和丈夫相处勉勉强强,但是和女人争风吃醋就半点不通,要是太子再纳几个侧妃,恐怕是她先疯。

    用完晚膳,皇甫仪逗了会皇甫锦,就遣人叫来詹事府诸人议事。议事主题便是前些日子在朝堂上提起的河中道水灾之事。长河自古以来水患多发,这次大水淹了洛州景州千余户,然后竟有人说此次天灾乃因圣人立错太子,皇甫沛东当场就晕在了朝堂上,所幸只晕了一会,不然咸安就该乱了。

    “洛州虽被淹,但洛口仓还有些粮,”杜原道,“运粮之事暂且不提,现在最重要的是治河之人。”

    皇甫仪有些紧张,他还是第一次上手这么大的事:“那么诸位可有人选?”

    其余人说了几个名字,都是皇甫仪没听过的,但他记住了其中一个:

    “魏思哲?”

    举荐此人的正是少詹事朱寿:“魏君贤事事亲为,虽说有时有些古板,但到底是个靠得住的。”

    皇甫仪问:“此人现在何处?”

    朱寿愣了愣,他提起这人只是凑个数。

    “这……似乎是在工部水部司。”

    皇甫仪点点头,治水的,有经验。

    朱寿硬着头皮道:“此人……履历不足……”

    皇甫仪不听他的,大手一挥:“就他了。”

    皇甫仪记得魏思哲还是因为皇甫锦。那日上元节,皇甫仪带着家人一同去看花灯,皇甫锦相中了一盏极其精美的花灯,刚买下魏思哲就慌忙赶了过来,原来这盏花灯魏思哲家的小娘子也相中了,可惜钱没带够,魏思哲连忙回去取钱,那摊主等了许久人都没来,便卖给了皇甫仪。当时魏思哲没认出皇甫仪,只当是和家人出门的一个普通郎君,千求万求终于求到皇甫锦松口,这才欢欢喜喜的提了灯回去。

    皇甫仪觉得,一个对女儿这么疼爱的人,应该对百姓也是一样的。

    散了会,朱寿一脸郁结的出了门,被杜原赶上。

    “不知延春兄原本想要举荐的是何人?”

    “是……唉现在说这个还有什么意思。”

    朱寿顺着这么一句话就扯了开来。对于杜原这个人,东宫诸人说是敬畏,其实是畏多于敬的。十九岁夺得状元,在翰林院待了两年就坐上了中书侍郎的位子,很快又成了太子詹事,被圣人信任,太子很多时候也都会问取他的意见,太子妃和郡主与其关系也不错。年轻有为,没人不想巴结他。

    朱寿原本想举荐的那个人杜原听说过,有点能力,但也就那样了。看样子朱寿不会轻易放弃,那还不如拿来为自己谋点好处:

    “光魏君贤一人可不够……不知延春兄可知道吴敏……”

    三言两语之后,朱寿便抛弃了之前的人选,看中了这个吴敏。

    “杜詹事建议之人,某会和太子提起的。”

    杜原微笑颔首。

    后来朱寿在皇甫仪那边提起吴敏的时候,皇甫仪想了想似乎是个陌生的名字,但他并未想太多,一点头便同意了。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