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分卷阅读195

    张太后对面。

    张太后虽有微词,碍于太皇太后旨意,又是儿子的大好日子,只能按下。

    见仁寿宫来接吴太妃,干脆起身,带着女官宫人一同离开清宁宫。

    媳妇不是自己挑的,却也是个好孩子,必能同儿子好好过日子。

    再者说,自己头上还有一层婆婆,何必同儿媳妇摆款。惹来太皇太后不满,再冷了儿子的心,实是得不偿失。

    皇太后移驾仁寿宫,免掉夏福两宫往来,实是相当体贴。

    太皇太后立即遣中官传讯,皇后只往仁寿宫即可,不必再往清宁宫。

    得讯,夏福更感惭愧。

    婆婆对她这般好,她必不能让婆婆失望。

    扑倒天子,势在必行!

    皇后抵达仁寿宫,为两宫奉膳。

    朱厚照升殿奉天殿,受百官朝贺。

    杨瓒一身朝服,随众人下拜。惦记着顾卿伤势,心思不属,表情中难免露出几分。

    礼毕,天子步下御阶,登御辇,往仁寿宫诣三位长辈。

    群臣恭送天子,其后退出奉天殿,离宫还家。

    杨瓒行在路上,心思百转,眉头紧蹙。谢丕唤了两声,硬是没听见。

    将要行出奉天门,谢丕快走几步,提高声音,道:“杨贤弟,且慢一步!”

    “啊?”

    杨瓒终于回神,转头看向谢丕,表情中满是疑惑。

    “谢兄叫我?”

    “正是。”赶上杨瓒,谢丕皱眉道,“杨贤弟可是遇到难事?”

    “谢兄何有此问?”

    “方才在奉天殿中,贤弟神情似有不对。”谢丕道,“不只是为兄,几名御史和给事中也频频侧目。如有难事,贤弟可同为兄商量。在宫中还是谨慎些好。”

    杨瓒微惊,不禁汗颜。

    “多谢兄长提醒,瓒今后必定小心。至于难事,确有一桩,尚可解决,暂不必烦劳兄长”

    谢丕有些不信,“果真?”

    “瓒从无虚言。在兄长面前,更是如此。”

    想起几次被杨瓒坑,谢丕嘴角抽了抽,很想问问,贤弟说这话,不觉得亏心?

    半点不亏心。

    杨瓒面无惭色,一派坦然。

    “贤弟果非常人。”谢丕嘴角抽得更厉害。

    “谢兄长夸奖。”

    谢郎中想给自己两巴掌,没事操哪门子心!有这时间,半部兵书都能读完。

    出了奉天门,杨瓒吩咐车夫,不回长安伯府。

    “去南镇抚司。”

    去哪?

    车夫僵了一下,表情骤然一变。

    凡北镇抚司出身,听到“南镇抚司”四个字,多数都是一样反应。

    “杨老爷要去南镇抚司?”

    “正是。”

    “一定今日?”

    “一定。”

    杨瓒主意已定,车夫不能抗命,一边甩动马鞭,一边在心里哀叹,平日躲都来不及,今天自己送上门,被几个弟兄知道,必定会笑破肚皮。

    谁让他硬是抢了给杨老爷赶车的差事?

    被人笑,也只能认了。

    马车行过长街,车角悬挂的琉璃灯微微晃动,映着阳光,折射七彩光芒。

    车夫取近路,穿过东、南两城街市。

    相比东市繁华,南市更为喧嚣热闹。

    临街房屋高矮错落,挂着各种幌子,或茶楼酒肆,或点心杂铺。

    比起东城的整齐有序,鳞萃比栉,南城布局微显杂乱,靠近内城,愈发显得拥挤。

    “正月里,还不是那么热闹。”车夫道,“赶上春秋时节,有市禽蛋的农人,货牛马的行商,南城更热闹。”

    马车行过处,路旁的摊贩货郎纷纷避让。

    南城的路本就不宽,再被摊贩占地,更显得拥挤。人多时,必会捱三顶四,连转身都困难。

    南镇抚司衙门,即在南城中心处。

    一样的大门破旧,石兽皲裂,墙头长草,同北镇抚司衙门极其相似。

    不看守卫在门前的校尉力士,谁也猜不到,这栋破房子里,行走办事的是锦衣卫。

    “翰林院侍读学士杨瓒,特来拜会赵榆赵佥事。”

    话落,杨瓒递上名帖,并有顾卿留下的牙牌。

    “翰林院侍读?”

    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同为锦衣卫,却属两个系统。杨瓒在北镇抚司内人缘好,不代表南镇抚司的人也会给他笑脸。

    “稍待。”

    校尉接过牙牌,确认无误,连名帖一同递送入内。

    一刻钟不到,衙门大门开启,赵榆面上带笑,亲自出迎。

    “贵客临门,实是蓬荜生辉。”

    “赵佥事抬举,下官实不敢当。”

    杨瓒拱手,明知今日之后,“秘结锦衣卫”的帽子将牢牢扣在头顶,这一趟也必须要走。

    “无事不登三宝殿,下官拜会赵佥事,实是有事相求。”

    “既如此,还请入内相商。”赵榆笑道,“如能做到,赵某必不推辞。”

    “多谢赵佥事。”

    杨瓒身上仍是朝服,三梁朝冠,银革带,四色盘雕花锦绶,腰佩药玉,手持象牙笏,同四周环境颇有些格格不入。

    明朝不修衙,两京的官衙更将这一规则发挥到极致。

    走进破败的南镇抚司衙门,穿过布满碎痕的石路,仰望少了数块瓦片的房顶,杨瓒当真是长了见识。

    这样的房子,一旦下大雨,必成水帘洞。

    难为南镇抚司上下,竟能艰苦朴素到这般地步,实为官场楷模。

    走进正厅,四面透风。

    落座之后,看到豁了口子的茶盏,杨瓒眉毛抖了抖,当真是没有最艰苦,只有更艰苦。

    “杨侍读用茶。”

    “多谢。”

    杯是破杯,茶却是好茶。

    轻抿一口,微烫的茶水顺着喉咙滑入胃腔,满口回甘。

    “好茶。”

    “杨侍读若喜欢,赵某便赠杨侍读一罐。”

    “如此好茶,下官实不敢受。”

    “前些时候,有个广东镇抚贪墨走私,都是从他家中搜出来的,不当什么。”

    看看杯盏,再看看赵榆,杨瓒愣住。

    赃物?

    这么不遮掩,大咧咧的说出来,真的可以?

    “杨侍读觉得奇怪?”赵榆轻笑,“金银之类自要上交内库。这些茶叶,内库不要,扔了可惜,正好衙门里用了,正可省下一笔开销。”

    “赵佥事勤俭,实为我辈楷模。”

    “过奖。”

    “……”

    谢郎中以为他脸皮厚?真该领过来看看!

    一番寒暄,杨瓒道出此行所求。

    赵榆听后,没有马上点头,而是敲了敲圈椅扶手,问道:“杨侍读要再进诏狱,当去北镇抚司,请得牟指挥使点头,为何寻到本官处?”

    称呼的变化,让杨瓒意识到,赵榆未必肯帮忙。

    “明人跟前不说暗话。”杨瓒深吸一口气,道,“长安-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