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分卷阅读200

    交集,仅在恩荣宴上见过一次,还不是正脸,如何能一眼就认出自己?

    怀揣疑问,杨瓒还礼。

    谢丕道:“今日早朝,杨侍读已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吏部明日将下官文。”

    王守仁再行礼,恭喜杨瓒。

    旋即看向谢丕,不知何事召他前来。

    “不是本官,是杨佥宪有事。”

    “敢问杨佥宪,所为何事?”

    “本官奉旨南下江浙,需随员数人。知王主事大才槃槃,怀才抱器,且出身绍兴,熟知当地民情,故上疏天子,请王主事随行。”

    原本,他想找严嵩。

    可惜,严给谏已被任命为副使,不日将随谢丕出使倭国。

    在翰林院翻阅卷宗,寻找合适之人,王守仁三个字落入眼帘。

    王伯安的才干能力,非常人可必。又是出身江浙,绍兴府余姚县人,简直是随员的不二人选。

    前有刘瑾,后有王守仁,左手金尺,右手宝刃。

    杨御史当可仰天长啸,来一个抽一个,来两个扎一双,谁来也不惧!

    于刘瑾而言,随杨瓒南下是个苦差。换成王守仁,无疑是馅饼从天而降。

    “下官谢杨佥宪赏识。”

    “不必。”杨瓒起身,笑道,“本官仰慕王主事才华,早欲一晤。”

    “不敢当!”

    杨瓒的名声,王守仁也曾听过,如今当面,只觉传言当真不可信。

    观其言行谦和,平易近人,哪里是个谗言媚上的小人?

    看到杨瓒的笑容,谢丕默默转头。

    经验告诉他,这是杨瓒坑人的前兆。对于将掉坑而不自知的王主事,除了流两滴同情的泪水,实是爱莫能助。

    第九十四章 悲催的刘公公

    离开兵部衙门,杨瓒登上马车,直往锦衣卫北镇抚司,求见指挥使牟斌。

    钦差南下,必有锦衣卫随行。安排几个熟人,总比生面孔来得便宜。此外,杨瓒已得到天子许可,将番商和海匪提出诏狱,藏在队伍中一同出京。

    此事需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不漏半点风声。

    没有牟指挥使帮忙,难度会相当大。

    “还请牟指挥使帮忙。”

    杨瓒说明来意,牟斌眉心皱得能夹死苍蝇。

    安排熟人倒是好办。

    自扬州归来的钱宁几人,隶属承天门千户所,在诏狱掌事,都和杨瓒说过话,打过照面。安排护送钦差出京,一道手令即可,不是什么难事。

    况且,有他们随行,牟斌人在京中,也能最快到消息,当是一举两得,互惠互利。

    将番商海匪提出诏狱,问题不大。安排进南下队伍,着实有些困难。

    京城之内,各衙门官员都在盯着,锦衣卫也不能一手遮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听杨瓒之意,此事不能声张,需得悄悄进行,越少人知道越好。无形之中,再次增加了事情的难度。

    纵然是牟斌,也不会不假思索,一口答应。

    “杨佥宪,钦差南下,必有京卫护从。离京之前,有司也会严加核查。”

    想要神不知鬼不觉往队伍里塞人,相当困难。行事稍有疏漏,被有心人发现,彼此都会惹上麻烦。

    “下官相信,牟指挥使定有良策。”

    “杨佥宪实是高看本官。”

    锦衣卫镇抚在南边不安分,恐牵涉进海盗之事,牟斌官司缠身,非万不得已,不想再惹一重麻烦。

    见牟斌始终犹豫,不肯点头,杨瓒低声道:“请指挥使屏退左右,下官有要事相告。”

    “要事?”

    “关系海图。”

    牟斌微顿,抬起手,“尔等先下去。”

    佥事校尉抱拳退下,关上房门。

    “杨佥宪有何言,可以直讲。”

    “海图藏宝及银矿之事,想必牟指挥使已经知晓?”

    牟斌点头。

    “本官此番南下,抵山东之后,将弃陆路,改行水路。”

    闻弦歌而知雅意。

    牟斌是聪明人,思考两秒,即知杨瓒在暗示什么。

    藏宝都在海上,借南下之机,正可掩人耳目,前往寻找。

    “杨佥宪是要绕路?”

    “正是。”

    “此事天子可知?”

    “两日之前,下官已禀报天子。”

    杨瓒说着,取下腰间宝刃,拧开刀柄底端的珊瑚珠,倒出卷成筒状的一小张黄绢,当着牟斌的面展开。

    其上加盖宝印,鲜红的篆体,占据近半张黄绢。

    短短两行字,简截了当,一览即知。

    “牟指挥使可还有疑问?”

    “既有天子密旨,本官自当勉尽其力。杨佥宪今日且先回府,安排妥当之后,本官自会遣人送信。”

    “多谢牟指挥使。”

    杨瓒拱手,笑道:“启程之前,下官需再见见那几个番商,指挥使可行个方便?”

    “可以。”

    送佛送到西,都是为天子办事,牟斌自不会为难杨瓒。当即手书一封,盖上私印,许杨瓒自由出入诏狱。然也仅限于离京之前的一段时间。

    接过手书,杨瓒再次道谢。告辞离开北镇抚司,坐在马车上,不免感叹,顾千户不在身边,事事都不方便。想见一见番商,都得费上一番周折。

    好在事情顺利,否则,他又得去一趟南镇抚司。

    次数多了,不想引人注意都不成。

    “回伯府。”

    天色不早,随员事情敲定,番商海匪也安排进护送队伍,接下来,需得给家中送信。

    奉旨南下,归期未定,廉儿进京的时间,恐怕要推迟数月。

    推开车窗,街巷,牌坊,吆喝的伙计,挑着担子的小贩,提着篮子的妇人,握着铁尺巡街的衙役,一一在眼前闪过,很快被抛到车后。

    想到在扬州养伤的顾卿,杨瓒不禁闭上双眼,勉强稳定心神,敲了敲车壁。

    “快些。”

    行到空旷处,车夫扬鞭,骏马撒开四蹄,哒哒的马蹄声响彻长街。

    正德元年,二月壬戌,天子下敕,升山东布政使陶琰为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地方。调武学训导江彬等十人,入登州卫戍守。

    命锦衣卫百户钱宁,总旗赵横领京卫一百三十人,护送钦差南下。

    队伍中突然多出八人,实在过于醒目,最终,杨瓒同意牟斌建议,只安排两名番商,两名海匪同行,余下仍关在诏狱。

    得知消息,海匪未见如何,三个番商先打了起来。

    一个名额,谁赢了谁留下!

    杨瓒的威胁犹在耳边,三人抛弃往日交情,拼足力气,拳拳到肉,各个鼻青脸肿。

    隔壁的海匪嫌不够热闹,一个劲呐喊助威。

    “好!”

    “往死里揍!”

    “踹肚子!”

    “扇脸!”

    叫声惊动狱卒,见到番商惨状,登时大吃一惊。忙打-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