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分卷阅读218

    先往京都,宣读天子圣意,将最大一面木牌交由幕府将军。

    至于天皇,不好意思,谢状元时间紧急,见过曾向国朝“纳贡”的足利氏,就算完成任务。接下来,便要以观访各地为名,前往石见勘探银矿。

    发现银矿的佛郎机人,被安排进使臣队伍,为谢丕带路。

    受大明赏赐,幕府将军很激动,郑重挂起木牌,安排酒宴美人,款待上国使臣。

    菜肴寡淡,酒水一般,倒也能接受。但那几个所谓的美人,是什么鬼?

    脸上涂满面粉,眉毛剃得精光,嘴唇三点红,展颜一笑,露出两排黑牙。

    白脸,无眉,黑齿。

    这是人还是妖怪?

    谢丕强自镇定,严嵩脸颊抖了抖,险些当场喷酒。

    美人靠过来时,几乎能看到从脸上掉落的粉渣。

    这不是惊吓,而是惊悚。

    严副使起身要跑。

    不成了,下官撑不住了!

    站住!

    谢状元一把拦住,表情严肃,眼神锐利。

    为了大明,为了银矿,区区难关,算得了什么!

    严嵩苦笑,这是区区?

    谢丕点头,区区!

    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还不只是一级。

    严嵩无奈,只能苦着脸坐下,尽量做到目不斜视,否则,难保不会夺路而逃。

    设宴的足利氏搂着美人,观赏歌舞,乐在其中。

    与宴的明朝官员均肖似严嵩,尽量盯着空气,眼角发抽。

    男子剃头,女子白面黑牙。

    当真是蛮夷之地!

    宴毕,谢丕一行回房歇息,看到候在室内的美人,又是一番折磨。

    这哪里是出使,分明是受罪!

    最难消受“美人”恩,众人终于有了最深切的体会。

    翌日,不顾挽留,谢丕严嵩执意启程。

    临行前,告知足利氏,近有倭人骚扰明朝沿海,最好严加约束。

    “如足利将军无法,我朝亦可出兵。”

    倭国管不住,明朝就出手。

    朱厚照以圣祖和太宗皇帝为榜样,处置起倭寇,不会有半点手软。蒸煮不至于,砍头是必须。

    “是!”

    倭人弯腰九十度,连连称是,言必定颁下条令,加以严惩。

    “只要发现,必不轻饶!”

    谢丕没有多言,动身离开。

    待登上海船,严嵩言道:“谢郎中,倭人不可信。”

    “我知。”谢丕点头,道,“今次出使,有锦衣卫打探消息,倭国结束二王分治,仍呈割据之态。诸大名拥兵自重,不服统辖,互相征伐,长久必生战乱。”

    “一旦乱起,足利氏怕会被架空。”严嵩沉思半晌,道,“此事当禀报朝廷。”

    对倭国目前的情况,两人都不乐观。

    “倭人凶狠,且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倭国乱生,江浙福建沿海聚集的倭贼必会更多。提前防范,总比事后补救有用得多。

    五月上旬,谢丕一行抵达石见,受到当地大名热情接待。

    送出两匹绸缎,一套瓷器之后,谢丕避开,严嵩以“个人”身份,提出此行目的。

    “上使要买山地?”

    “正是。”严嵩道,“本官欲购木材,此地正合吾意。”

    见对方迟疑,严嵩言只伐木十年,其后仍归属原主。

    “如不放心,我等可以定契。”

    真是伐木?

    大名疑惑难消。

    先是番商,后是明朝使臣,莫非山上有什么好东西?

    无奈自身实力不强,周边对手虎视眈眈,实在没有太多时间给他考虑。况且,土地在他手中,明朝人不可能永远不走。只要增强实力,发现山中秘密,大可将其夺回!

    “如阁下能履行承诺,提供兵器,这座山便交给阁下!”

    “自然。”

    严嵩颔首轻笑,没有漏看对方的表情变化。略微思量,便知打的是什么主意。

    可笑!

    心下暗自嗤笑,面上却未显分毫。

    契书当场写下,第一批交付的长矛,将在六月中旬送到。

    对方想要火器,被严嵩拒绝。还想纠缠,严嵩直接挥袖,作势要走。

    “此地佳木,他处亦可寻。”

    潜台词,买下石见山,为的是山中木材。如果石见大名不卖,周防、安芸、出云,哪里不能买。

    严嵩的演技,未臻最高点,达到炉火纯青。但蒙几个倭人,实在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谈判的结果,严副使得偿所愿,大获全胜。

    倭人被各种收拾,还要点头哈腰,捧着契纸,连声道谢。

    看过契纸,谢丕挑起一边眉毛。

    山买下,附近的土地也圈了不少?

    “山中开矿,必惊动山下村民。如此以来,总能多出些保障。”

    无论谢丕还是严嵩,都不认为能长久占据银矿。除非明朝派兵,攻下这片土地。

    问题是,内阁六部定不会轻易点头。

    倭贼作乱,斩杀即可,派兵远征实不可行。何况,穷山恶水,打下来有何用?

    鞑靼才是明朝的心腹大患。如倭国,尚不被士大夫们放在眼里。

    如是为了银矿,更不可行。

    违反圣人之道,绝对不行!

    想到种种可能,谢丕和严嵩都是摇头。

    为今之计,只能尽快勘探矿脉,加紧开采。采出多少是多少,银矿石冶炼麻烦,直接装船,运回大明再行处置。

    两人计定,当日便遣佛郎机人带路,寻到发现银矿石之地。以此为中心,同行工部官员四下勘察,很快发现矿脉。

    谢丕和严嵩精神一振,当即写成奏疏,加盖印章,由随行锦衣卫送回大明。

    在此之前,他们尚需在倭国留一段时日。

    为保银矿秘密,严嵩下令,召集附近村人,开始沿山脚伐木。

    “每日一顿饭,另有工钱。”

    此时,倭国正闹饥荒,知晓有饭可吃,还有工钱可拿,村民倾巢而出。多数男子连身衣服都不穿,赤着脚,一条兜裆布,拎起斧头就上山。

    石见大名得知消息,先前的疑虑消去几分。

    一边观赏瓷器,一边幻想,等兵器到手,必要给宿敌好看!

    与此同时,杨瓒一行进入浙海。

    官船停泊海上,番商和两名海贼乘坐自海匪处缴获的商船,运送茶叶丝绸上岸。

    同行有六名卫军,皆换下袢袄,着短打,做家人打扮。

    王守仁一身青色儒衫,头戴四方巾,开口子曰,闭口之乎者也,将一个屡考不第,沦为帐房先生的酸丁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

    不知内情的卫军拦住商船,仔细检查路引,知对方所运俱为茶叶丝绸,并无违禁之物,方许商船停靠。

    一名番商留在船上看顾货物,另一人下船,带一名海匪,三名卫军,三绕两绕,寻到一处不起眼-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