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分卷阅读240

    增快。同样的,工钱也是成倍增加。

    为保证伙食,每三日,都要抬五腔羊,宰杀十余头肥猪。

    厨夫架起大灶,点火之后,大块的羊肉和猪肉在水中翻滚。加入大料桂皮胡椒,香味飘散数里,引得众人不停抽鼻子,馋涎欲滴。

    天子有言,朕有钱,绝不会亏待子民。

    伙食质量提高,工钱按时发放,朝官担忧的民怨,未起半点苗头。

    相反,凡是征发的役夫和工匠,无不言天子圣德,仁厚可比先帝。

    “陛下实为圣君!”

    有言官不服气,固执认为,夏季增发徭役将损农时,有害稼轩,必当为百姓不满。

    刑科户科三名给事中相携,靠近施工之处,探头观望。见戒备森严,监工往来巡视,役夫奔走忙碌,匠人片刻不歇,愈发坚定心中所想。

    “如此严酷,百姓岂能不怨!”

    翌日,三人联名上奏,请天子发还役夫,暂停工程。

    “正当农时,发壮丁,弃田亩,苦生计,非贤明当为,请陛下三思!”

    奏疏递送,经内阁查阅,随六部及地方奏章,一并送入乾清宫。

    彼时,朱厚照正铺开永乐海图,对照江南送回的奏疏官文,一一点出浙海岛屿。

    “双屿设卫,定海增设两所,岱山可设千户所,增六艘兵船。”

    “朕竟不知,此地有良港。”

    “海盗开设集市,盘收货物金银,地方官竟然不上奏!

    “都是瞎子吗?”

    “一群酒囊饭袋!”

    “三十六姓豪商?此等里通外敌,私结海盗倭贼之人,该杀!”

    看到一半,朱厚照便眉间紧蹙。想到今日早朝,更是表情不善。

    杨先生送回的金银珠宝,最少可抵五年粮税。

    弘治十五年至今,地方天灾**不断,朝廷减免税银达百万两。中都凤阳,南北两京,勋贵功臣拖欠的田税,数目同样可观。

    国库缺漏之大,查抄的庆云侯田产家资,不足弥补半分。

    “没有杨先生,户部和光禄寺又要向朕哭穷!”

    海匪藏宝俱送入内库,官员“表礼”同样由承运库接手。处置贪官,查抄罚没的金银田产,报送朝廷之后,户部和光禄寺总要分一杯羹。

    “金五千,银九十五万,珍珠三百斛,珊瑚十六株,庄田八座,田产合计八百顷。”

    看到户部抄录的数额,朱厚照怒极而笑。

    相比锦衣卫送回的密报,少的何止一星半点。

    “朕就知道!”

    丢开奏疏,少年天子气得磨牙。

    万两黄金,近三百万两白银,竟少去一大半。珍珠珊瑚之外,宝石及古玩字画,竟是提都不提,怕早已不见踪影。

    如此贪赃坏法,渎货无厌,当锦衣卫和东厂都是摆设,当他眼盲耳聋?

    好大的胆子!

    越想越气,早朝之上,看到满脸正气,喋喋不休的朝臣,朱厚照当真想抽出锦衣卫密报,直接甩脸。

    好玩奢靡,贪财可比汉时灵帝?

    不听直谏,不纳忠言?

    霸占国库,充实内库,以供享乐?

    亏也能说得出来!

    “金银珍宝应送国库,充军饷灾银。”

    听到此言,朱厚照好悬没当场掀桌。

    说话之人,究竟几层脸皮?

    过了户部和光禄寺,还能剩下几成?到头来,还得打内库主意!

    与其来回折腾,喂饱一批蛀虫,不如从源头掐死。除罚没查抄之外,余下金银,一概送入内库。

    官员能少伸手,倭国银矿才能闻于朝中,开采出来的银矿石,才可半数交给户部。否则,铸造出的官银多数不知去向,边军依旧要靠内库发饷,赈济灾民同样得天子掏钱。

    想到这里,朱厚照又觉一阵无力。

    朝鲜进贡的稻米药材,都敢抽走小半,还有什么事不敢干?

    盘膝坐在地上,朱厚照既愤怒又憋气。

    如果杨先生在,还能听他诉苦。现下里,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当真是无奈。

    圣祖高皇帝举起屠刀,地方朝堂过筛子,差点杀光两班文武,仍没能遏制贪污之风。

    人心之贪,可见一斑。

    “总不能都杀了吧?”

    心中翻过几个来回,话不自觉出口。

    谷大用和张永同时一惊,食盒差点脱手。

    陛下这是要杀谁?

    “都”杀?

    那就不是一两个。

    惊疑不定,两人互看一眼,都没敢出声。

    怀揣小心,提着食盒近前,取出三碟点心,一碟硬糖,两碟冰镇的瓜果,摆在朱厚照面前。

    “陛下,点心是尚膳监新制,加了蜂蜜杏仁。硬糖是坤宁宫送来,里面包了葵花籽。瓜果是宫庄进上,仁寿宫和清宁宫尝着好,特选出来,令奴婢冰镇了,给陛下解暑。”

    “放下吧。”

    见到点心瓜果,朱厚照总算露出一丝笑模样。

    用过两片瓜,不甚甜,却有一股清香。

    “皇后那里可有?”

    “回陛下,太医院刚请脉,皇后娘娘不宜食凉,膳食务必要小心。”

    朱厚照顿了一下,耳根微红。两口吃完甜瓜,咳嗽一声,道:“朕忘了,亏得张伴伴提醒。”

    “奴婢不敢。”

    “传谕尚膳监,做补汤送去坤宁宫。”

    “是。”

    “这点心不错,多取两盘,送去仁寿宫和清宁宫,言是朕孝敬两宫。”

    “是。”

    张永应诺,留谷大用伺候,退出暖阁。

    刚行到廊下,忽见有两名宫人行来,手中提着食盒。在石阶前被小黄门拦住,坚持着不肯离去。

    “怎么了?”

    张永蹙眉。

    这不当不正的,瞧着也不是坤宁宫的,怎么回事?

    见到张永,小黄门如获救星。

    “回张公公,是长春宫女官,说是吴昭仪亲自熬了解暑汤,进给陛下。”

    吴昭仪?

    张永心中纳闷,面上未显。几步走上前,详细询问,还真是吴芳。

    帝后恩爱,琴瑟相调。

    一月三十天,多数时间,天子都歇在坤宁宫。余下几日,都在乾清宫处理政事,少有踏足长春、万春两宫。

    后宫的美人,经太皇太后和太后过目,样貌好,性格也不差,笨人更没有。有争宠之意,也不会过于急躁。

    前些时日,太皇太后行雷霆手段,接连处置几名宫人,更给众人敲响警钟,皇后之外,即便是妃,有册无宝,照样要顶“妾”“庶”两字。

    血淋淋的例子摆着,不老实,前车之鉴不远。

    直到半月前,皇后偶感不适,御医诊脉,言有大喜。两宫获悉,赏赐如流水一般送入坤宁宫。

    闻知消息,朱厚照呆立半晌,当着三位相公的面,嘴角咧到耳根。

    在东暖阁内一顿折腾,逮人就-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