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分卷阅读274

    刺之事已有了眉目。事体非小,杨先生切记,贼人要谋刺的是朕。”

    杨瓒抬起头,看着朱厚照,思量话中深意,眉心微蹙。

    第一百二十章 日子没法过了

    万寿圣节当日,天子敕谕,京城不宵禁。并上城楼,受百姓贺,与万民同庆。

    御前献俘之后,谢十六等海匪将被押入刑部大牢,待十日后,同秋决死囚一同问斩。

    坐在囚车里,受万人唾骂,海匪均是低着头,脸色青白,措颜无地。

    知死期将近,只求能给个痛快。来生来世,绝不为匪,死后都要被人戳脊梁骨,沈岳和谢十六则是例外。

    前者手脚缠着铁链,独在一间囚车。立在车内,被石子砸中,竟不闪不避,反而哈哈大笑,笑到后来,几同鬼嚎。

    靠在车栏上,无视同车人的惊愕,谢十六仰起头,也随之笑了起来。

    “疯了。”

    “都疯了。”

    海匪喃喃念着,看着两人,竟有些怜悯。

    官军被激怒,举起刀鞘,用力敲在囚车上。

    “闭口!”

    “死到临头,竟还有脸笑!”

    一番痛骂,谢十六充耳不闻。待囚车行到人群最密集处,忽然抬起头,目光湛亮,眼底却布满血丝,满是疯狂。

    “谢当家的,你要做什么?”

    见到谢十六的变化,同车几名海匪登时大惊。

    罪证确凿,注定是死路一条。

    命运既定,海匪唯一的期望,即是少受刑,痛快到法场走一遭,进了阎王殿也好投胎。

    这个当头,无论谢十六出什么幺蛾子,同车之人必会受牵累。谢十六发疯不要紧,带累自己,再落到锦衣卫手里,死都别想死得干脆。

    挨过锦衣卫的鞭子,海匪再凶悍,三魂七魄也少去大半。

    “谢当家的,不要做傻事!”

    几名海匪互相使着眼色,小心开始挪动,铁链哗啦轻响。

    万一谢十六真要疯,就在这囚车里结果了他。事后被官军砍上一刀,也是无妨。反正都是死,能保个全尸,算是赚了!

    谢十六压根不看几人,官兵的叱喝,充耳不闻。石子砸到身上,仿佛感觉不到疼。

    眼中疯狂之色愈浓,车轮压过石子,略微颠簸。官兵的叱喝声微停,当即大声喊道:“我名谢紘,出身余姚!”

    声音沙哑,却格外尖刻。停在耳中,如利刃相击。

    “余姚谢氏,谢迁的的族侄,和我是拜把子兄弟!我杀人越货,抢劫商船,万两的银子,都给了我那把兄弟!”

    几句话,如水落滚油,人群轰然。

    “什么?”

    “他刚才说什么?”

    “余姚谢氏!”

    “谢迁……谢相公?!”

    “胡说,一定是胡说!”

    “未必。”

    “当官的哪个不贪?说是族侄,最后还不是落到谢阁老手里!”

    “莫要胡说!”

    “怎么胡说了?俗话讲,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人都要死了,说出的话,九成可信。”

    议论声中,谢十六借囚车阻隔,继续大喊大叫,污蔑谢迁,甚至咬出杨瓒。

    “我本有功名,为里中人讲话得罪差官。功名被夺,家人枉死,蒙冤受屈,为报仇雪恨方才落草。”

    有官兵知晓内情,当即反驳:“落草为匪,祸害百姓,愧天怍人!竟还自称冤情,当真是觍颜无耻!”

    不想,这一反驳正中谢十六下怀。

    “钦差剿匪,为何不除贪官污吏?如官员不贪,差官不恶,活得下去,谁愿为匪?”

    “剿匪是假,贪财是真!为民除害是假,官官相护,沆瀣一气是真!”

    人群骚动,议论声愈高。

    百姓不停挤向囚车,都想看一看,这个自称谢紘,同谢相公族人拜把子,又蒙受奇冤的海匪,究竟是什么样。

    “不好!”

    押送囚车的千户立知情况不妙。

    陛下万寿当日,献俘本事美事。万一囚车被掀翻,造成混乱,继而传出流言,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押送之人,必问失职之罪!

    囚车周围的混乱,城头上看得一清二楚。

    听闻回报,朱厚照竟没有发怒,仅是表情微冷,令众人很是意外。

    “陛下,”杨瓒拱手,道,“此人狡诈,是臣思虑不周。还请陛下应允,由臣前去,向众父老解释清楚,免被贼人蒙蔽。”

    “杨先生,下边正乱。”

    “臣请陛下恩准。”

    朱厚照摇头。

    这个关头,谢迁忽然走出,行礼道:“陛下,贼人话中所言,臣知详情。如陛下恩准,臣请同杨御史一并前往。”

    “这……”

    朱厚照略有迟疑。

    下边乱成这样,解释能行得通?

    “请陛下恩准!”

    当着文武群臣的面,谢迁杨瓒下拜,旨意前往,朱厚照为难片刻,到底点了点头。

    “谷伴伴,你同谢先生杨先生一起去。另外,告诉牟斌,调锦衣卫护送。”

    “奴婢遵命!”

    口谕下达,谢迁杨瓒再行礼,步下城楼。

    文臣看着宫城前方,心思难辨。武将惊疑不定,尤其掌管京卫的五军都督,心惊之外,都很是难堪。

    天子令锦衣卫随行,莫不是对押送囚车的京卫心生不满?

    想起联手打压入京卫军,抢来献俘之事,就为争功,几名都督都是心中发沉。

    闹不好,功劳不得,祸将临头。

    行到城下,杨瓒落后谢迁半步,低声道:“多谢阁老!”

    “老夫是为余姚谢氏,杨御史无需如此。”

    “无阁老出言,下官断难全身而退。阁老仗义相助,下官感激不尽,镂骨铭肌。”

    闻言,谢迁表情和蔼几分。

    “杨御史之言,老夫记住了。”

    杨瓒没有再言。

    同聪明人说话,当点到即止。说得太多反而累赘,甚者,还会适得其反,得不来好,反被厌恶。

    南下之前,谢阁老请他过府,赠他一副石棋。其中深意,时至今日,杨瓒也未能全部知悉。

    牵扯到余姚谢氏,稍有不慎,便会同谢迁发生龃龉。朝中地方必会有人乐见。好在杨瓒不是笨人,前有李阁老提点,后有天子相护,加上锦衣卫相助,化解这场突来的危机,应该不成问题。

    今日之事,也是对他的教训。

    自信可以,绝不能过于自信,甚至于自大。

    早知谢十六狡猾,就该料到,他不会安心上法场。如事先有所提防,绝不会这般措手不及,更不会引发这场混乱。

    两人身着赤色朝服,戴梁冠,束金玉革带,佩绶悬玉。两侧是着大红锦衣,戴金缘乌纱,佩鸾带,手按绣春刀的天子亲卫。

    有百姓见到这一行人,当即让路。

    唯囚车周围,依-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