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莫名其妙的竹马》分卷阅读39

    不出我的意思,就努力劝我:“没关系,你知道的,他在外面自己有房。一年难得回来两次。”

    我在心里叹口气,如果我住在这里,他可能就不会“难得回来”了。我瞪着那扇推拉门 ,用自己的左脚和右脚打了个赌:如果半夜他没有从那扇门溜到我这边来,我景字就倒着写。

    我妈见我没有说话,顿了顿又说 :“小飒,你是觉得和于泽深相处别扭是吗?他其实很关心你的,从他照顾你这一年多就可以看得出来。”

    “看得出来什么?”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心虚,我总觉得我妈这话味道不对。我仿佛被蛰了一下,立马反射性的问道。

    “看得出来他是真的关心你。”我妈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最后什么也没再说,她只是语重心长的交代了我一句:“景飒,我希望你能把他当哥哥一样和他好好相处。”

    我才变好的心情因为我妈这句话又烦躁起来,不过我还是掩饰的很好的对我妈笑着承诺:“放心吧,妈。”

    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我们早就好到了你想象不到的程度,我们可能永远不可能变成你期待的那种友爱的兄弟关系了,你会不会还会这样劝我?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十九章

    晚餐很丰盛,气氛也很和谐,可惜我不争气,让大家吃得都不尽兴。

    我对那油的气味还是相当反胃。

    “怎么样?小飒。”我妈追着我来到洗手间,等我吐完了,递给我一杯水关心的问道。

    我接过来漱了下口,勉强对我妈笑了笑:“妈,没事,一会就好了。”

    我妈还是不太放心,她试探着说:“要不我给铭景打个电话问问?”

    “真没事。”我急了,连连摆手:“就是有种药吃下去会有这种胃肠道反应,停药了就好。”

    我妈这才放心,最后又追问了一句:“那种药要吃多久?”

    “一个星期。”我信口应到。

    “哦。”我妈点点头,等我站起来,我妈对我说:“看你精神还是不太好,干脆回自己房间休息一下。等下我帮你拿点绿豆糕上来啊。”

    “谢谢妈。”我撒娇似得蹭了蹭我妈的手,准备到餐厅和于伯伯说了声抱歉的话,就上楼去了。

    我走到餐厅,于伯伯不在。一阵风打来,餐桌上的味道飘了过来。我立马觉得胃又开始闹腾了。我使劲憋了一口气,一溜烟跑到楼上自己房间。

    我冲到洗手间用冷水狠狠洗了把脸,才慢慢把恶心的感觉压了下去。

    妈--的-!生个孩子有这么难吗?

    我望着对面镜子里面的自己发呆。明明这段时间都吃不下饭,白皙的皮肤却红润饱满的象玉石一样泛着光,嫣红的唇似玫瑰花瓣明艳,整个人焕发出一种别致的韵味。我呆了呆,神使鬼差的想起一句话:都说怀孕的女人最美。

    我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妈妈,我不想当娘娘腔啊---------

    我纠结的瘫到在床上发呆,为自己接下来的日子感到忧心忡忡。

    答应留下这两个孩子是不是个错误的决定?

    我真怀念自己晒的想小麦一样的黑皮啊。

    我小时候其实不黑,挺白的。不知道为什么怎么越长越黑,是不是我经常运动晒太阳的原因?

    我们家也是一样,爸爸还在的时候还行。可是自从八岁时爸爸因病去世之后,家道一落千丈,父亲这边只有一个大伯,本就不太亲近,渐渐更是不再来往。而我妈是外地人,在这是举目无亲。

    在我和我妈日子最艰难的时候,反倒是爸爸以前的同僚于伯伯帮了很多忙。很多次于伯伯到我们家送东西或单纯的探望都会带上于泽深。

    他那时就有了高大英俊的雏形,加之大家族养出来的贵气,初次见面时还害我小小自卑了好一阵。在他眼里我可能就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屁孩,他不怎么和我玩,只是矜持的坐在那,像俊美的雕像。

    漂亮的事物谁都会喜欢,那时我应该挺喜欢他的,经常主动去问他很多我自认为深奥的问题,换来的是他惊愕的眼神和唇角的一抹笑意。

    我还傻傻的和他一起笑。

    两年后一场浩大的政治动荡中,于伯伯失了势,被下放到市郊区的一个农场工作。一起住在农场大院里的,同为失势的还有陆家和程家。其他的几家都是农场土生土长的本地工作人员。

    他们不是因为犯了什么致命的错误,而是在那场动荡里站错了队。可能顾念到他们家族那庞大根基还未彻底动摇,农场的那些原本的工作人员对待他们还不是特别恶劣,甚至称的上客气。

    这几大家的长辈们都是经过吃苦耐劳上位的,农场艰苦单调的生活对他们而言只是回顾以前的生活。

    可是对于那些养尊处优中长大的后辈们来说,环境的朴素还是其次,身份的转变导致心理的落差让这种生活实实在在是种折磨。

    我妈是个记恩的人,得知于伯伯家的遭遇之后特意带着我来到农场探望。于伯伯人清瘦了,精神也不怎么好,可是于泽深明显瘦了一大圈。那时他十八岁,长的有一米八多了,不怎么说话,站在那高高瘦瘦的象根电线杆。

    那时候于妈妈已经去世了,于伯伯下放时只是一个人,家里的三餐是他弄的,那味道只能说能熟就很不错了。家里也是乱七八糟的。

    那次探望之后,周末休息时我妈经常带着我去农场。

    农场里的蔬菜是足够的,我妈手艺好,变着花样把顿顿都做成了大餐。那个时候的肉类是很奇缺的,可是难不倒我。我去了两次农场之后,上蹿下跳的就熟悉了。虽然于泽深不怎么说话,但那时他还是很愿意和我出去的;我经常缠着他陪我去农场后面的山上捉小鸟,抓野兔,到河里捕鱼,翻螃蟹。

    每次多多少少都有收获,然后我们把这些东西拿回去交给我妈,就变成餐桌上美味的肉食了。

    刚开始于泽深吃饭时很守规矩,也可能是想让于伯伯多吃些,他很少去夹那些肉菜。我妈注意到了,私下交代我要帮他夹菜。我那个时候并不怕他,于是每次吃饭都很自然的坐在他身边想着办法让他吃肉。

    伙食上质的提高,让于伯伯和于泽深的身体状态很快得到了改观。周末去大院也变成了我最期待的事。

    毕竟同住在一个大院,于家的改变引起了另外两家的注意。程家和陆家虽然都有女主人,但都是以前的大家出身,做出来的饭菜可能比于泽深做的好不到哪去。

    渐渐的,每次周末我和我妈去的那两天,程家阿姨碰巧来串门的次数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于伯伯留了他们吃了两次晚餐之后,这种现象更明显了。连带着自家小孩也带来了。

    我就是那样认识程铭景的。

    -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