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安好,便是晴天5

    清白,是多么的不易。跳不

    出万丈红尘,就只能与它交好,在俗涛浊浪面前,就算你跪地求饶也

    于事无补。林徽因自小就明白这个道理,可她不说,只默默地与人间

    万物妥协,让我们永远看不到她的累,看不到她的伤。有时候,甚至

    觉得她的聪慧与淡然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经过漫长的修炼就有着比

    寻常人更深的道行。可她分明还是个孩子,那一双水灵清澈的眼眸告

    诉我们,她未经多少世事,她是那么的漫不经心。

    喜欢一个词语,同船共渡。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期待有一位可以和

    自己同船共渡的人。今生所有缘分都是前世修炼所得,十年修得同船

    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所以我们应当相信,今生所有与自己相识的人,

    前世都结过深刻的缘法。所有与你我擦肩的路人,前世可能是邻居,

    是茶友,甚至是知己或亲人。而我们今生所有的邂逅,又会为来生的

    缘分做好安排。十六岁,多愁善感的林徽因,是否亦会有如此的念想?

    希望可以和某个浪漫诗意的男子同船共渡,结下一段美好的缘分。

    自从徽因随父亲离开中国之后,就同他到巴黎、日内瓦、罗马、

    法兰克福、柏林等地旅行。看过了法国巴黎的浪漫风情,去过历史上

    显赫一时的古罗马帝国,领略过欧洲城堡建筑的艺术与华丽,徽因真

    切地感受到世界的宽大,她被异国风情那些无以言说的美丽彻底征服

    了。原以为世间熙攘繁华莫过如此,山只是山,水也只是水,人亦只

    是人。可当林徽因赏阅过各国不同的风物人情,参观过风格迥异的建

    筑之后,她就再也不能停止对建筑业的追求。

    游览各国,林徽因体会最深的就是建筑震撼心灵的力量。一直惊

    29

    叹造物主是何等的神奇,可以将自然山水装扮得那般圣洁和至美。平

    日里,我们总是太沉迷于繁琐的名利,而忽略了人生除了浮名还有太

    多的美好值得留恋。比如世间旖旎的风光,万古不变的青山,滔滔不

    尽的江水。这种干净、这种大美,成了每个人心中至高的信仰,搁在

    最神圣的角落,不轻易与人言说。

    后来,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两个人一起攻读建筑学,相濡以沫

    走过风雨人生。读过她《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人,或许都会以为,

    林徽因应该是个诗情柔弱的女子。在她生命中,爱情应该高过事业。

    然而,她竟是一个高旷女子,她执著于事业,觉得事业的成就远比小

    儿女的情感要豁达。所以她将自己的一生都交付给了事业,哪怕到最

    后病痛缠身,亦不曾有过丝毫的放弃。面对感情,她却多了一份清醒。

    一九二○年九月,林徽因以优异成绩考入

    st.mary′s

    college(圣玛莉学院)学习。在英国,林徽因也经常加入到父亲的各种应酬

    中,她以女主人的角色接待许多文化名流,这对于她后来的文字创作

    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她不是普通的小家碧玉,在屋里翻读几本书,就

    开始闭门造车。她领略过名山大川,结识过许多著名史家学者,所以

    她在文坛上的起步高于其他女作家。

    更多时候,林徽因喜欢一个人待在居住的寓所,调一杯咖啡,偎

    在壁炉旁,读她喜欢的书。许多名作家的诗歌、、剧本,她都一

    一阅览。伦敦,这座美丽的雾都,总会飘起缠绵悱恻的烟雨。而这位

    寂寞的诗意少女,总是独自守着窗外的雨雾,筑一场又一场无约之梦。

    她期待在这异国他乡,会有一个多情男子走进她的生活,与她共有一

    30

    帘幽梦。

    烟雨总是太过撩人情绪,孤独的时候,总是希望生活中有浪漫发

    生。林徽因希望可以像童话里所写的一样,和喜欢的人围着壁炉喝咖

    啡,闻烤面包的清香,彼此若有若无地诉说心情,岁月在旋转的韵律

    中缓慢流淌。尽管那个人还没有出现,但聪慧的林徽因心里有预感,

    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一定有属于她的故事发生。

    自己是个怀旧的女子,总以为她亦是如此。后来才相信,这世间

    有相同情怀的人,但他们绝不会有相同的故事、相同的人生。让我静

    守淡泊流年,不理繁华万千,是甘愿的;如若命运安排好我要在天涯,

    亦无可回避。或许林徽因的心情也是这般,从来没有固执地想过要什

    么,也没有刻意去拒绝什么。每个人自从拥有生命的那刻起,就注定

    要扬帆远航。一旦没入苍茫江海,又何来回转的余地?

    漂洋过海在那个年代是一种时尚。林徽因这位大家闺秀自是顺应

    潮流,因为任何的执拗都不能改变初衷。当徽因乘上远航的船只,看

    着浩渺无边的大海,她第一次深刻地明白,自己只是一朵微小的浪花。

    她是一个素淡女子,没有想过要风云不尽,只想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

    做梦,浪漫自由地生活。

    邂逅伦敦

    缘分真的好奇妙,并非是中了缘分这两个字的蛊,所以才这样不

    厌其烦地谈论与诉说。只是每当提及感情,或是谁与谁的相遇,谁又

    31

    与谁的相恋,总是会与缘分纠缠不清。有缘的人,无论相隔千万之遥,

    终会聚在一起,携手红尘。无缘的人,纵是近在咫尺,也恍如陌路,

    无份相牵。

    但也有人说,缘分固然重要,只是缘分来时也要用心珍惜,否则

    再深厚的缘分都会被消磨殆尽,到最后依旧是陌路匆匆,谁也顾不了

    谁的感受。缘深缘浅,情长情短,说的就是如此。相爱的时候,总是

    会许下郑重的诺言,要一生相守,不离不弃。当那份感觉一旦丢失,

    过往生死相依的爱恋,竟成了想方设法要擦去的记忆。

    不是谁太薄情,而是因为人本多情,多情之人才会种下更多的前

    因,可所有结果也只能自己承担。许多人想行云流水过此一生,却总

    是风波四起,劲浪不止。平和之人,纵是经历沧海桑田也会安然无恙。

    敏感之人,遭遇一点风声也会千疮百孔。命运给每个人同等的安排,

    而选择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酿造自己的情感,则在于自己的心性。

    一直以来都觉得林徽因是静坐在云端之上的女子,之所以这么认

    为,不是因为她的洁净,她的唯美,而是面对错综复杂的感情,她始

    终可以保持一种平和的姿态。当别人以为她要为一段情爱沉溺下去,

    不得醒转之时,她却可以决绝转身。她让风流才子徐志摩在康桥上只

    影徘徊,失魂落魄;让建筑学家梁思成浓情蜜意呵护了一生,至死不

    渝;更让学界泰斗金岳霖默默爱了一辈子,终身未娶。

    这样的女子真的太过聪明,她让自己洋溢着迷人的魅力,让欣赏

    者的目光聚集于一身,来享受着她的典雅纯美。她时刻愉悦别人,又

    温暖了自己。她仿佛永远都是那么无意,无意地看着花开花谢。纵然

    32

    自己深爱一场,也可以做到平静地别离。纵是爱到深处,也不肯热烈

    相拥。她不会将自己逼到落魄的境地,任何时候,她都可以让自己优

    雅地行走。穿一袭素色白裙,走在人间四月,等待一树又一树的花开。

    春天早已远去,她却还在。

    一九二○年的九月,年轻才子徐志摩从美国到英国,他为了结识

    狄更生先生,故拜访了林长民。之后与林长民相见恨晚,更结识了十

    六岁的林徽因,这个让他爱慕终生的美丽才女。也许他们算不上一见

    钟情,但是彼此是因为第一次邂逅而有了交集。徐志摩比林徽因年长

    八岁,那一年,他二十四,她十六岁。二十四,对于一个风流倜傥的

    才子来说是多么的年轻。他俊俏的面容,儒雅的风度,诗人的气质,

    令许多红颜佳丽为他倾心。而情窦初开的林徽因,面对一个如此有气

    度的男子,又怎能可以做到心静如水?

    那时候,徐志摩已婚,并且是两岁孩子的父亲。一直追求理想人

    生、争取婚恋自由的徐志摩,根本就不爱妻子张幼仪。他遵从家人意

    愿娶了从未谋面的张幼仪,对她可谓是无情至极。徐志摩认为没有恋

    爱的婚姻是坟墓,他时刻都想结束这个错误,而力求获得重生。他是

    个多情才子,可是面对张幼仪,却永远都是一副不耐烦的模样,甚至

    不去承担一个丈夫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令张幼仪受尽委屈。一个从未

    离开故土的温良女子,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举目无亲地活着。

    有时候在想,人最多情,也最无情。爱的时候海誓山盟,许下天

    荒地老。厌的时候,恨不能立刻从生命中抽离,一刀两断,再无瓜葛。

    徐志摩对贤淑稳重的张幼仪冷漠无情,淡如清水。而当他再度与林徽

    33

    因相见时,就被她的风姿绰约给深深倾倒。那含情明澈的双眸、高贵

    典雅的气质让他肯定,这就是他追慕多年想要遇见的女孩。他爱上了

    像精灵一般的林徽因,彼此眼眸的交换,这朵白莲便深深种在徐志摩

    的心间,再难相忘。

    人生真的如戏,每个人在不同的人面前扮演不同的角色。张幼仪

    为徐志摩低眉垂首,无悔生养,而徐志摩却视她为打身边游走的一粒

    尘埃,毫无情义。对于林徽因这个美丽如蝶的女子,他可以为她写下

    无数情真意切的诗句,甘愿做她裙裾边的一株草木,深情相随。是缘

    令他们走到了一起,却都无份相守。不爱在一起是错误,太爱在一起

    同样是错误。

    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张幼仪的时候,他甚至连正视她的心情都没

    有,因为他打心底就不愿接受这段婚姻。所以无论张幼仪是否端庄大

    方,是否美丽贤惠,都无法在他心中占一席之位。直到邂逅了林徽因,

    徐志摩才知道,这些年的坚持是正确的,因为他心中的女神真地出现。

    他认定林徽因就是他命里的红颜,他愿意为她写下柔情的一笔。再后

    来,徐志摩又遇见了陆小曼,那个风情万种的女子亦是他生命里过不

    去的劫。人的一生就必定要遭遇这些无来由的缘分,让你我一次次沉

    陷。仿佛唯有这样,才算真实地在红尘走过一遭,才算没有虚度这墨

    绿湿润的光阴。

    徐志摩这一生是为情爱才来到人间,他的使命是为了那些红颜。

    最后他为陆小曼奔波忙碌,又为了赶赴林徽因的一次讲座坠身于山

    谷,落到尸骨无存的下场。如果说张幼仪是他生命里的一次意外,那

    34

    么林徽因则是他床前的白月光,陆小曼则是他心头的朱砂痣,其余那

    些红粉佳人连偶然都算不上了。唯有真爱的人才值得他不惜费尽一生

    心力去拥有。徐志摩如此,我们又何尝不是这般。

    都说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__5在线 -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