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有疾》寡人有疾分节阅读10

    羽林郎眼睛一下子就黯淡了。

    将军扯了扯嘴角,似乎是有些笑意:“赶紧养伤,本帅帐下还缺个书记官——”

    “末将遵命!”

    ☆、chapter20郎情妾意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这一年冬天,将军带兵踏入了江宁皇宫,传三世三帝、享国三十九年的南唐自此灭亡。数日后,吴越也纳土归附,江南遂平。

    一封封捷报传至京师,满朝称贺之余,也不免为如何封赏伤透了脑筋。

    不过他们到底是白操心了。

    随着最后南唐国主的降表一同抵达京师的,还有将军的谢罪表——将军逼死了南唐国后。

    ------------------------------------

    “才辩强记,善候人主颜色。又工厌魅之术,假鬼道以惑后主。内外宗族,多被引用。大臣执政,亦从风而靡。阉宦便佞之徒,内外交结,转相引进。贿赂公行,赏罚无常,纲纪瞀乱矣……”

    读着将军的谢罪表,皇帝真是满心无奈——别人都说那位国后“警敏有才思,神彩端静”,到了将军这儿,就只差没有“包藏祸心,窥窃神器”了。

    别说谢罪了,他只觉得一股陈年老醋的味儿自字里行间扑鼻而来,怎么都挥之不去。

    先是蜀主后妃,又是南唐国后。皇帝就不理解了,自己看起来就这么像色中饿鬼?瞧着人家老婆好看就会往上扑?

    #宝宝委屈(&gt_&lt) #

    送奏章过来的丞相自是没皇帝那么复杂的心思,犹自在认真考虑如何应对。

    “……此等行为虽出于义愤,到底有违法度。臣以为,陛下不妨稍降职衔,罚其僭越;厚赏财物,以慰军心。”

    “将军府衙的富庶也是京中闻名的,赏赐财物多有不妥,”皇帝沉吟片刻,道,“这样,便以此番南征功绩折过,另拜其为太子太傅。”

    说着他合上那封谢罪表,摩挲着封面,嘴角微弯:“嘉其忠直。”

    -----------------------------

    太子太傅什么的,丞相也没当回事——毕竟这位皇帝连儿子都还没影呢。

    倒是将军得知了此事后,看他家羽林郎的眼神不免变得奇怪,倒把羽林郎吓得行事更小心了几分。

    这些都是后话。眼下,皇帝命内侍送走丞相,趁着左右无人,掏出一个尚未开锁匣子,从中取出一封密折。

    自然是将军发来的——别问为什么会有密折这种存在,还不许人家小情人间传个纸条么╭(╯^╰)╮

    大体的内容么,就是说亡国之君的老婆不吉利,陛下您要美人的话臣给您找,这种女人就不要碰了;为了防止您精虫上脑,臣就先把这女人砍了。

    比起那份公开的谢罪表,自然是说人话了许多——但这是为人臣子该说的话么(╯‵□′)╯︵┻━┻

    要不是朕厚道,哼!

    皇帝提起笔,在密折下方写下三个飘逸的大字:

    “知道了。”

    ☆、chapter21至亲至疏

    所谓先易后难,北边的北汉是跟硬骨头,契丹更是兵雄势大。皇帝原是计划着安定了江南再兴兵北伐,无奈世事总难尽如人意。

    不待皇帝发兵,边境线上已经燃起了烽火——北汉寇边。

    大约北汉也是看准了这边大战方歇将士疲惫。幸而南征一役所获甚多,趁势再打一场也能勉力支撑。

    只是,御敌固然不难,这场兵戈过后朝廷短时间内再无力兴兵了。

    皇帝实在不想这么放过北汉。他思来想去,决定还是让将军领兵——说不定能毕其功于一役呢……

    -------------------------------------

    得知皇帝的决定,便是素来油滑、以官场“不倒翁”著称的老丞相也坐不住了。将军已然位极人臣,若再加上平灭北汉的功绩,那还了得?

    “功高不赏,震主身危,便是节帅矢忠不二,军中诸将岂得无虑?”

    皇帝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何况他与将军本也……谈不上有多推心置腹吧。

    当日哗变之事虽然被轻描淡写地翻过,却仍旧像一根刺深深扎在君臣二人心头,时不时都要发作一番。

    可是皇帝不甘心啊。金瓯缺,月未圆。看着舆图上大片大片的汉唐故土被划在边境线外,他终归是克制不住不断上涌的热血,低声道:“要不……朕亲征——”

    “陛下不可!”不待皇帝说完,丞相便厉声打断。

    皇帝轻轻转过头看着丞相,波澜不惊的脸上丝毫看不出喜怒。

    丞相却也毫无惧意:“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陛下岂可轻忽?”

    “朕并无轻敌之意。”

    皇帝微微阖眸,轻声道,“军心不稳,无非是朕未经战阵,不能服人。若朕能有一场战绩,也无需令公左支右绌,百般筹谋。”将来……也不必诛戮功臣。

    “凡兴兵,未虑胜而先虑败,”丞相几乎没有给皇帝留半点面子,“陛下亲征一旦失利,臣恐朝野震动、天下不宁。”

    这位历经四朝十君的“长乐老人”年近古稀,站着都有些不稳,此刻语调却极其坚定,看着皇帝的目光也丝毫没有躲闪。

    或许是因为,这天下实在是乱了太久吧?好不容易盼到一点太平的景象,又有谁舍得打破呢……

    皇帝紧紧捏着拳头,默然良久,到底是无力地点了点头。

    ------------------------------------

    看着丞相捧着圣旨远去的背影,皇帝终于回想起那仗剑走马的少年时光,想起自己也曾经大半夜喝醉了酒,在酒肆中弹剑高歌。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chapter22事与愿违

    皇帝本来觉得,不得不放缓统一天下的步伐已经是够糟糕的事了。却没想到,事态的发展比他所想的还要糟糕一点。

    北汉与契丹相勾连是众所皆知的,皇帝也不是没有防备。但真的听到大军中伏、困守孤城的消息,他还是难得的失态了。

    所幸在场的除了传信的内侍也只有将军,否则皇帝英明神武的形象可就毁了。

    将军自是不会笑话皇帝的。事实上,瞧着皇帝倏然惨白的脸色,将军只顾得上心疼了。

    “陛下不必担忧,”将军忍不住抱住皇帝,笨拙地安慰,“国朝将士无数,再遣援军也就是了。”

    皇帝破天荒的任由将军抱住,只是努力平复心情,强作镇定的表情说不出的勉强:“梁王还在军中……”

    将军一怔,也反应过来了。

    说句冷血的话,梁王若是战死倒也罢了,若是为契丹所俘……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朝局恐怕又要大变了。

    那可是先帝嫡长子,正统得不能再正统的皇家血脉。

    皇帝闭了闭眼,沉吟片刻,平静地道:“卿领兵去救吧。”

    “陛下?”将军有些不可置信,“臣不合适吧?”

    皇帝的忌惮,皇帝的避讳,皇帝的疑虑,幕僚先生早就给将军剖析地一清二楚。便是没有幕僚先生的解说,以将军和皇帝见面的频率,他也不会迟钝到这种地步。

    对此,皇帝也只能苦笑——不过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

    国朝新晋的武官都是历年南征中脱颖而出的,于北方战场多有生疏,才造成了如今的窘境。皇帝虽然未经战阵,却也知道此刻更要选个熟悉北方的将领。

    再加上又是以一敌二……除了将军,还有谁能胜任?

    皇帝倚在将军怀里,微微仰起头,看着将军担忧的神色,忽然笑了。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廉颇老矣……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