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是陈奇瑜。
对于因缺粮而导致军队失去战斗力的认识,他是殿中最有发言权的一人。
当年的车厢峡之役便是明证。
被困在峡谷里面的数万流贼投降之后,陈奇瑜在精兵护卫下进去参观了一番。
那些平日里如狼似虎的流贼们在断粮五六天之后,一个个形容枯槁,如同地狱里的饿死鬼一般,当时的状况,根本不用官军去收拾,只需一千个民夫就能把他们杀光。
从此之后,陈奇瑜对断粮造成的严重后果有了深刻的认识,当年的场景永远留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大尹所言正是兵部所虑之主因也!启奏圣上,兵部上下正因虑及于此,方才将整个策略做了较大改动,并就此作出相应之部署,或许此策将成为影响战局之关键所在!”
杨嗣昌冲着朱由检拱手施礼后强调道。
“哦?杨卿此言何讲?须知陈卿适才所提事关重大,朕正欲问计与户部,以勿使前方将士有断粮之虞,兵部之策略为何于此有关?杨卿讲来听听!”
假如按照兵部制订的战略计划来迎战建奴的话,粮草的供应可就成了重中之重。
朱由检知道户部这大半年来,为此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所储备的粮草物资也是按五个月的期限去操作的,时间再长就不知道了。
“启奏圣上,自崇祯九年至今,由大明境内为其输送粮草物资之通道全部断绝,奴酋无奈之下方遣兵马扫荡靼虏、朝鲜,以从两地获取相应补给。但靼虏除却牛羊牲畜以外,其余物资甚至比东奴还要匮乏,而朝鲜之地实是苦寒贫瘠,东奴虽遣军打粮,其所获恐怕亦是甚微。长此以往,建州绝难维持下去,奴酋所谋者,唯有尽敛物资、聚齐重兵南下一途,力求从我大明之地掳掠以求其饱。圣上,就算其尽聚其物南下,又能可供其大军食用多少时日?如此可见,若敌南下,所求者唯有速战速决,其志在必得之意可现!若是我军以重兵阻之,观其习性,其必会想方设法探我粮道以谋之,此间既是我求胜之机!”
杨嗣昌的长篇大论讲完,殿内一片沉寂。
他从容地将题本收入怀中后,理了理袍服静立当地,面上的神情虽然沉静依然,但眼神里却是满满地得意感。
“杨卿且坐,容朕及诸卿思之!”
朱由检微笑着开口道。
杨嗣昌施礼后转身回到原位坐下,一名小太监手捧托盘,脚步轻快的来到他的座前,将一杯热茶轻轻地放在一旁的矮几上,然后将几上有些凉的茶杯拿起放在木盘上后,转身消无声息地去了殿角处。
杨嗣昌端起热茶轻啜一口,两眼扫视着殿内众人,脸上浮现出了一丝志得意满的笑容。
他相信这个战略计划肯定会被皇帝采用,一旦关外之战官军获胜,他这个定策之功是跑不了了。
那可是首功。
军功最重的就是首功,凭着这个功劳进内阁没有丝毫问题。
“侯卿,太仓钱粮尚有余存否?若是战事一起且延长开来,户部有无把握筹措更多钱粮以供大军?”
“启禀圣上,太仓现有结余两百三十万两银两,供用库现储粮米共计二十万石,此为应急之需,不可轻动;现下户部已向关外起运粮米豆料共二十万石上下,足可供二十万人马四个月嚼用。现冬日已过,运河北段已开始化冻,漕运再有半月即可启用,以臣之断,战事时日拉长也无碍!”
侯恂信心满满地向朱由检保证道。
自从晋升大学士参与机务以来,他所知道的内情比以往多了许多,尤其是今年准备开始的攻伐建州之战,侯恂对其中的详情也是甚为明了。
现在京畿周边以及陕西屯田开荒接连取得了成功,山东、河南、山西灾民也在官府的引导下向南有序转移,并且皇帝果断下令漕运总督于运河设置大型粮仓,截留漕粮以供灾民食用,种种举措之下,户部的压力大为减轻。
供用库储备的二十万石粮米是在起运军粮后的结存,也是为了防范突然出现的天灾而准备的救命粮,但只要漕运开动起来后,南方的粮米便会源源不断的输送过来,到时候供用库的仓房将会逐渐填满,这就是侯恂的信心所在。
而杨嗣昌刚才的分析让侯恂心中更加笃定。
建州那种苦寒之地,总人口不过两百余万,还比不上京畿地区的人口数量,他们田地的产出能有多少?
侯恂虽然不懂军略,但这不妨碍他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并得出结论:建州若是出动十万以上的人马,那他们的粮草供应绝对撑不了半年。
“诸卿对兵部之方略有何建言?孙卿?”
朱由检笑着开口问道,然后直接点名,看看孙传庭有没有其他意见和想法。
“启禀圣上,臣以为兵部此策大体可行,臣并无异议!现下只需据此方略制订相关战术即可。战场之上形势千变万化,臣以为每一处要害所在须得配备忠诚可信之大将统之,以防一处败阵而贻害全军!”
孙传庭起身施礼后坦言道。
“臣亦是赞同兵部此策!而孙学士之建言亦是重中之重!原先之兵力部署须得从新审视,勿使怯懦无胆之将镇守要害之处!尤其是粮道辎重之地,须择重臣督之!”
陈奇瑜起身施礼禀道。
他这话里的意思已经十分明显,就差毛遂自荐亲督粮道了。
虽然现在已被皇帝晋升为大学士,并且身兼顺天府尹这样的高位,这已经是为入阁铺平了道路,但陈奇瑜却执拗的想用军功来洗刷过往的耻辱,争取以清白的名声成为阁臣。
车厢峡纵敌的嫌疑始终让他深以为耻。
当日一时的得意忘形让他饱受舆论的指责和攻击,他必须用一场大功来堵住世人之口。
孙传庭肯定会亲统秦军去往前线,以他的智谋和秦军强劲的战力,军功肯定是跑不了了。
杨嗣昌的运筹之功也是板上钉钉,侯恂等人不会去前线,而事关全局的粮草辎重必须有决定性的大人物负责,他必须把这个重任从兵部侍郎手里抢过来。
哪怕给他的不是勇卫营、秦军那样的精锐,他自信也能借机建功。
既然朝中公认地两位知兵重臣认同了兵部的方略,剩下的温体仁等人自然不会再去掺言,即将展开的会战计划终于定了下来。
“既是诸卿一致赞同,那兵部之策朕便照准了!稍后几位卿家须抓紧制订相关措施,勿使因细微而毁全局!陈卿所言粮道一事尤为重要,朕自会思之!此战关乎重大、不容有失!兵部可行文晓谕全军,战事开启之日起,凡有不听军令者,无论官职大小皆可斩之!”
“臣等谨遵圣喻!”
温体仁等人齐齐站起身来躬身应命。
“此事议到此处吧!接下来议一议台湾大捷之事!”
猜你喜欢
- 两更八小时
- —我为了当皇帝,各种培植党羽,发展势力,连建奴都灭了,结果快要登基的时候,你告诉我,崇祯就是我自己?正经简介—大明缺官不补致使权力出现真空,权力真空致使土豪乡绅做大,土豪乡绅做大又致使他们在朝堂上有层出不穷的代理人—朝廷收不上税,民间百姓无立锥之地,小冰河期又让饥荒、起义不断。帝皇威势不再,官员以受
- 田盛公
- 【第一组签约作品】完本保证,大家放心收藏,推荐1644是中国最苦难的一年,北京,城头变幻大王旗,崇祯、李自成最终都是失败者,最终却被通古斯蛮人窃取了皇帝宝座,自此中国走入了落后的深渊。野蛮的屠戮,文字狱等等残酷的手段让大汉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而后来与洋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让华夏背负了太多
- 响木
- 看政坛老干部与商界女精英携手共闯乱世.
- 话凄凉
- 甲申国变,天子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此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之际,华夏大地岂无忠臣?青州城下虏兵围城,和托劝降曰“王士衡,降了吧!战到此时,汝以尽力”扬州孤城,多铎射劝降信于城中曰“将军若降,可拜公侯也”南京城内,钱谦益言“今大势已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士衡当知兴废,为自身计,不如早降,如此大官
- 韭菜东南生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叫天
- 崇祯皇帝身处深宫,被人忽悠而吊死煤山。可如果他有窃听系统在手,能听到别人背后的议论,那还能亡国灭种么?好吧,崇祯皇帝还是穿越的,虽然已经是崇祯十一年末,可结果必定会改变!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崇祯活这一世,大明必定中兴!PS1:这是有系统加持的正经穿越历史文!PS2:觉得苗幼可以先看我另外一本精
- 轩樟
-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流淌过许多个朝代,每一个朝代的兴衰之时,都是这段历史中最最震撼的时刻 朕的前方,是一个强悍至极,随时可以吞噬大明的游牧民族!朕的身后,布满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原反民!朕的手中,却只有早已败坏腐朽的朝纲 amp/pamp;gt;
- 仗剑至天涯
- 穿越成崇祯皇帝,己巳之变,撕破大明最后的骄傲,丧钟似乎已然敲响。一寸山河一寸血,被建虏蹂躏的山河,深深刺痛了大明。似乎盛世强国,真的成了遥不可及的痴梦。大厦将倾,社稷将破,那就由朕来力挽狂澜吧…书友群:938.887.683
- 饱吹饿唱
- 崇祯:重征天下是饱吹饿唱写的历史传奇类小说.一个屌丝青年穿越到了明末,不幸成为了尚未登基的亡国之君-崇祯。在那个波云诡谲、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如何挑战宿命,完成自我的救赎?手无缚鸡之力、没有逆天科技,他又如何转动历史的车轮,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且看《崇祯:重征天下后续章节预告:劫狱大戏精彩上演中!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