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京城内,大明与荷兰的谈判有条不紊进行之中时,大规模战事已经结束多日的辽东沈阳城内,孙传庭与卢象升、邱民仰正在商讨朱由检关于战后军队及将领安置的谕旨。
“建斗、长白兄,圣上复设五军都督府一事,你二人是如何看待?”
时节已至八月初,关内仍是薄衣短褐的季节,身处辽东的人们却已是穿上了单衣。
由于战事已熄,除了小股骑兵四面出击之外,整个局势已经稳定下来,所以堂内三人都是身着常服。
在请示过朱由检后,新的辽东巡抚衙门设在了多铎的豫亲王府中,这座历时五年、耗资数十万两银子建成的豪宅没有在大战中受到损坏,多铎和多尔衮北逃时,或许还做着有朝一日打回盛京的美梦,故而没有放火烧宅。
豫亲王府银安殿一侧的偏殿中,孙传庭与卢象升相对而坐,邱民仰坐在了卢象升的下首,一身青色官服的谢仁星则是站在堂下的一个位置,在聆听大佬们谈话的同时给三人端茶倒水。
谢仁星被邱民仰征用为巡抚衙门户科主事,从七品的职位,负责战后辽东一带的户口统计、组织农户开荒屯田、兴修水利等重要事宜的规划安排。
“既是白谷兄发问,那卢某便抛砖引玉一番,有不当之处还望二位予以指正。
圣上之意图十分明确,复设五军都督府一为酬功,二为希冀恢复盛唐时,朝堂诸臣出将入相之盛景。此番思量亦是试图改变多年来我大明文贵武贱之状,抬高武人地位,最终使文武各司其职,将来再有战事发生,则不再遣文臣领军。
白谷兄,说不定此次覆灭后金一役,亦将是我等最后一次领军出征了,呵呵,你我金戈铁马之生涯也将就此完结,静心思来,心中终是有份不舍之意啊!”
随着流贼和后金相继覆灭,脸上始终一副肃然神情的卢象升也彻底放松下来,瘦削的面颊也有了丰润起来的迹象,气色也显得好看了许多,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从崇祯二年在大名府组建天雄军至今,整整十年的时间,这位大明的忠臣猛将率领着六千人马,足迹踏遍了大明大半个北境,征程足有数万里之遥,期间也曾无数次陷入险境之中,而每次他都是身先士卒冲杀在前,带领着天雄军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如今祸乱大明的两股势力终于灰飞烟灭,将来他将会以阁臣的身份驻足朝堂之上,几乎不可能再回到血雨腥风的战场之上,这让习惯了与将士们一道浴血搏杀的卢象升有了一份浓浓地失落感。
孙传庭微笑着对这位忠直之臣的一番言论点头表示了赞同之意,与此同时也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他心里清楚,只要是皇帝的方案对大明有利,这位一心为国的忠臣是绝对不会提出反对意见的。
在卢象升的眼中,不论文武,只要心向国事,都是值得称道和赞扬的,皇帝这次想借机提高武人地位的做法是恰当和正确的,如果自己再提出武**国论,那恐怕不会得到卢象升的赞同。
“下官虽是赞成卢学士之言,但心中仍有隐忧。
以文御武之策行之百余载,我皇明始终未有藩镇之祸,可见此策仍有可取之处,如今圣上贸然改之,将来边将无人钳制,再有尾大不掉之势,那朝廷将如何自处?
辽西将门初成之时,若是前得力文臣控之,岂有辽东近二十载之难?
而今朝堂之上,陈玉铉、杨文弱、李梦暗等诸位有识之士俱在,为何会仍使此事过审?
下官对此事之成实是心有所憾,二位学士俱为统帅官军多年、立下无数功勋之重臣,在圣上眼中亦是分量极重之人,若是二位上本建言,圣上也许会改弦更张、重审此策也不好说!”
卢象升讲完之后,一旁地邱民仰犹豫片刻后还是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邱中丞过虑了。
以圣上高瞻远瞩之布局来看,我等所忧,圣上岂会未曾虑及?
抛开个人忠诚不讲,将来留守边疆之军伍中,军法官尽皆配置齐全,且士卒月饷口粮皆在其监控下发放到个人手中,并非从前按人头划拨主将,尤其全权掌控钱粮之物,从此将官再无拿捏他人之手段,仅此一点,士卒自会只忠于圣上及朝廷。
中丞于现今之军伍所知甚少,此番担忧实无必要!”
卢象升笑着对邱民仰摆了摆手。
邱民仰由于根本不了解现在大明官军的状况,所以思维还停留在过去,对于朱由检掌控军队的手段并不了解,而孙传庭和卢象升对皇帝的这套手段自是心知肚明。
他们心里清楚,只要现在的军队制度一直保持下去,那大明就不可能再出现边镇诸将拥兵自重的情况。
孙传庭之所以对朱由检复设五军都督府有些许不满,纯粹是不愿意与诸如祖家兄弟、贺人龙、左良玉、王朴、刘泽清等名声不佳的武将同列朝班而已。
他就是看着这些人极为不顺眼。
在他的眼中,这就是一群草包,要是经常在朝堂上看见这伙人,他心里会极度不爽。
孙传庭认为,皇帝应该学宋太祖,开个庆功宴后,让这些旧有将官统统回家做个富家翁,在家含饴弄孙、蓄养美婢,多生几个蛀虫就得了,反正皇帝在银钱上面不会亏待了他们。
至于朱由检想抬高武将地位的目的,孙传庭在看到卢象升的态度后,最终还是放弃了上本反对皇帝的想法。
短短四年之内,自己这个在家闲置的无品无级的普通官员,火箭般的蹿升到现今武英殿大学士、内阁次辅的高位,并且将来极有可能成为掌控整个外廷的大明首辅,这样的知遇之恩,自己就算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
要是现在还想带头上本公开反对皇帝的决策,不说皇帝心里会不会不高兴,就算众多文臣们表面上对自己这番义举激赏不已,但内心里也会把自己归到忘恩负义、恃宠而骄、不可深交的另类之中,那自己可真就是里外不是人了。
武人的地位抬高就抬高吧,以后大明的重心将是国内建设,在可预见的将来,很难再有大规模战事发生,这帮武人都聚到京师也好,这样的话,在文臣们的眼皮子底下,他们更难翻起浪花来。
再说皇帝这样做还有其他的心思在里面:安抚军心的同时,让这帮旧有大将给那些更年轻、更忠心、能力更强的将领们让位置。
不就是个五军都督府吗,多大点事?
大明的卫所已经全部裁撤,按照皇帝的意思,剩下的军队还要继续裁撤,留下来的都是精锐军伍,而统兵大将全是对皇帝忠诚度更高的年轻将领,所谓平时统兵的五军都督府不过是个空壳子而已,有何让人忌惮之处?
“呵呵,长白兄却是过虑了,建斗之言还是颇为有理,圣上此举必有深意,我等臣子照章执行便可。
今日只是我等闲谈,并无有违圣意之说。
待兵部核查完各部军功之后,我等联名把相关事宜上奏圣上,之后便静待圣旨安置吧!”
猜你喜欢
- 两更八小时
- —我为了当皇帝,各种培植党羽,发展势力,连建奴都灭了,结果快要登基的时候,你告诉我,崇祯就是我自己?正经简介—大明缺官不补致使权力出现真空,权力真空致使土豪乡绅做大,土豪乡绅做大又致使他们在朝堂上有层出不穷的代理人—朝廷收不上税,民间百姓无立锥之地,小冰河期又让饥荒、起义不断。帝皇威势不再,官员以受
- 田盛公
- 【第一组签约作品】完本保证,大家放心收藏,推荐1644是中国最苦难的一年,北京,城头变幻大王旗,崇祯、李自成最终都是失败者,最终却被通古斯蛮人窃取了皇帝宝座,自此中国走入了落后的深渊。野蛮的屠戮,文字狱等等残酷的手段让大汉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而后来与洋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让华夏背负了太多
- 响木
- 看政坛老干部与商界女精英携手共闯乱世.
- 话凄凉
- 甲申国变,天子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此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之际,华夏大地岂无忠臣?青州城下虏兵围城,和托劝降曰“王士衡,降了吧!战到此时,汝以尽力”扬州孤城,多铎射劝降信于城中曰“将军若降,可拜公侯也”南京城内,钱谦益言“今大势已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士衡当知兴废,为自身计,不如早降,如此大官
- 韭菜东南生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叫天
- 崇祯皇帝身处深宫,被人忽悠而吊死煤山。可如果他有窃听系统在手,能听到别人背后的议论,那还能亡国灭种么?好吧,崇祯皇帝还是穿越的,虽然已经是崇祯十一年末,可结果必定会改变!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崇祯活这一世,大明必定中兴!PS1:这是有系统加持的正经穿越历史文!PS2:觉得苗幼可以先看我另外一本精
- 轩樟
-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流淌过许多个朝代,每一个朝代的兴衰之时,都是这段历史中最最震撼的时刻 朕的前方,是一个强悍至极,随时可以吞噬大明的游牧民族!朕的身后,布满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原反民!朕的手中,却只有早已败坏腐朽的朝纲 amp/pamp;gt;
- 仗剑至天涯
- 穿越成崇祯皇帝,己巳之变,撕破大明最后的骄傲,丧钟似乎已然敲响。一寸山河一寸血,被建虏蹂躏的山河,深深刺痛了大明。似乎盛世强国,真的成了遥不可及的痴梦。大厦将倾,社稷将破,那就由朕来力挽狂澜吧…书友群:938.887.683
- 饱吹饿唱
- 崇祯:重征天下是饱吹饿唱写的历史传奇类小说.一个屌丝青年穿越到了明末,不幸成为了尚未登基的亡国之君-崇祯。在那个波云诡谲、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如何挑战宿命,完成自我的救赎?手无缚鸡之力、没有逆天科技,他又如何转动历史的车轮,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且看《崇祯:重征天下后续章节预告:劫狱大戏精彩上演中!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