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鼎革》第233章 大破高句丽

    罗成此时已经杀到了yuangaiwen的前面,qiang出如龙,寒芒已经到了yuangaiwen的面门。

    yuangaiwen手中长刀急忙封挡,将qiang头荡开。

    正要一刀斩向罗成,只见秦琼疾奔而来,手中钩镰qiang一晃,就钩断了yuangaiwen的马蹄。

    战马吃痛倒地,yuangaiwen被甩出几丈远,一头扎到了壕沟之中,昏迷过去。

    罗成二人赶了过去,生擒了yuangaiwen。接着集结人马,清扫了所有的具装甲骑。

    韦韬世见状,立刻下令全军冲锋。

    静宣师太万万没有想到,所向披靡的具装甲骑顷刻间化为乌有,他顿时心惊胆寒,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令迎敌。

    韦韬世眼神陡然间变得无比犀利,手中败姑苏上下翻飞,所过之处没有一合之敌。

    一人一骑冲在最前面,杀入敌阵之中,直取静宣师太。

    阚棱荡开陌刀,兴奋的哇哇大叫,长刀到处,人马俱碎,血肉横飞,溅的自己浑身浴血。

    王雄诞紧随其后,手中两把陌刀起阵阵罡风,犹如绞肉机器一般,场面极其血腥,一时间胳膊大腿横飞。

    程咬金手中大斧,煞是凶狠,收割着静宣师太手下士兵的性命。

    尉迟恭则是将金纹青蟒槊挂起,拿出了铁胎弓,掩护程咬金冲杀。

    静宣师太眼见抵挡不住,急忙下令撤军,可是为时已晚。

    韦韬世带着人马乘胜追击,只杀得静宣师太连连败退,追杀出百里以外,静宣师太的人马纷纷投降。

    而静宣师太竟然趁乱脱逃,着实可惜。

    这一次的大胜可谓前所未有,打扫战场之后,韦韬世下令掌得胜鼓,回了大营。

    几天之后,韦韬世大胜的消息传到了易县。

    罗艺听闻,心中无比愤恨,幽州被高句骊搅的一团糟,还没战过韦韬世。当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罗艺越想越气,只觉得胸中血气翻腾,一口血喷了出来,背过气去。

    具装甲骑溃败,yuangaiwen被擒。

    幽州百姓对韦韬世的呼声很高,对罗艺唯有唾骂。

    罗艺缓了几日,算是恢复了正常。

    他明白,如今想要平定幽州怕是势比登天。兵马钱粮消耗无数,又引外邦之敌入侵国土。

    当真是,损兵折将,人心尽失。

    兵马可以招募,但人心没了,就没有回返的余地。

    罗艺据守易县,别看自己握着幽州几乎所有的军粮,大概三百万斛。

    可他还是未雨绸缪,下令屯田,也算自给自足。

    准备跟韦韬世生生耗下去,意欲长期固守,伺机而动。

    为了加强戒备,易县附近建立兵营,又围着附近挖了十余道战壕环绕,易县城外也围上了铁门。

    罗艺得意的对温颜博说道:

    “当今天下,四方群雄割据,势成水火。孤并非龟缩畏战,只为伺机而动。这易城固若金汤,韦家小儿能奈孤何”

    温颜博忧虑说道:“那其他郡县亦有我部将士据守,不肯投降,盼望殿下早发援兵。”

    罗艺一边微笑,一边摆手说道:

    “先生不必忧心。若孤驰援一郡一县,那其余郡县守将便会心中有所依赖,长此以往,心中定然动摇。

    倒不如让他们破釜沉舟,奋力杀敌的好呀。”

    温颜博刚想再开口说些什么,思量间又作罢。

    心中暗道:唉,罗艺此举是要放弃这些郡县,扼守易城啦!

    可若如此,韦韬世岂不是要雄踞河北了

    果然,不消半月时间,韦韬世兵进幽州各个郡县,李开道旧部高举复仇大旗,纷纷投诚,誓要与罗艺不死不休。

    文官以慕容攸为首,武将由慕容于带领,尽数归附。

    就连罗艺部将死守城池,因未得支援也都纷纷开城献关。

    一时间,幽州诸郡皆在韦韬世掌握之中。

    最后,鲜卑各部因惧怕韦韬世讨伐,也率众撤回了柳城。

    罗艺获得消息之后,并没有太多震惊,反倒有些释怀了。

    他深知自己大势已去,现在不过是强弩之末。

    燕王宫也是筑起高台楼阁,禁止闲杂人等入内,一切公文承报都系绳上,来回传递。

    如今的罗艺已经不再像从前那般英武人物,倒像是一只鸵鸟,把头埋入草堆里,以为自己看不到就相安无事了。

    压力、懦弱、逃避侵扰着罗艺,明知问题严重,却不想对策,那结果便会一发不可收拾。

    但短时间内,罗艺还是很安全的。

    因为韦韬世对攻打燕王宫确实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就连善于攻城的亲卫府面对铁桶一般的高楼,也无计可施。

    除非罗艺出城决一死战。

    眼下兵围易城燕王宫,却无从下手。就这么对峙着,一直到了来年开春。

    虽然已经初春,但幽州严寒,说句话还是能从嘴里冒出大量哈气。春寒陡峭,幽州大地依旧银装素裹,一片白皑皑。

    大营之中,韦韬世冬衣未褪,依旧披着白狐裘大氅,率领众文武例行巡营。

    来到绛州营的营盘,军校纷纷率众集结,顶礼迎接,站的笔直。

    韦韬世笑了笑,说道:“都忙活起来,别闲着。”

    绛州营长史柳正礼,正是当年的岚城县令。他拿出名册递给韦韬世。

    自从韦韬世整饬了岚城军,柳正礼弃文从武,便一直都在绛州营做事,杀敌立功,累迁至长史。也算得上是绛州营的元老。

    韦韬世看看柳正礼,发现他从最初的文弱书生变得一股子英风锐气,俨然儒将风采。

    遂笑道:“这么多年行军,苦了你了。”

    柳正礼心中一暖,说道:“大帅言重了,谈何辛苦末将若不得大帅知遇之恩,焉有今日”

    绛州营从上到下还都是亲切的称韦韬世为大帅。

    韦韬世笑着点点头,翻看绛州营名册,少时,皱着眉头问道:

    “为何有许多五十岁以上之人按照营中规制,五十以上者不是应该退役才是”

    这也是韦韬世颁布的新规,五十以上者予以退役,回家养老,由营中出资赡养。

    这其中原因自然见仁见智。

    其一,能有效控制军中力量不会老龄化;

    其二,善待老兵,获得人心,从而有更多的兵源。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