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鼎革》第234章 遁地

    秦琼、程咬金听闻韦韬世询问,脸上变颜变色,都朝柳正礼递眼神。

    柳正礼毫不慌乱,坦然说道:

    “大帅有所不知,这些老兵头儿啊,都不好惹。

    一个个精气神十足,开的硬弓,骑得烈马,更有甚者三五人近不得身。

    末将也劝慰多次,让他们回家颐养天年,可于事无补。

    张嘴闭嘴就是,老朽自大帅关中起兵时,便跟随着南征北战,柳长史才跟了大帅几年故而,末将也奈何不得他们!”

    说完,柳正礼连连摇头,苦笑不已。

    韦韬世心中顿时感慨起来,想起当年关中大败各路联军的场景。

    他情不自禁的叹道:“嘿!屈指算来,竟然驰骋疆场十载了!”

    韦韬世接着说道:“也罢,待我亲自见见这些老军们。”

    言毕,只见秦琼、程咬金急忙前去集结这些老兵。

    少时,一队老卒整齐列队,来到韦韬世切近。

    总共十多人,一个个两鬓斑白,脸上皱纹形成沟壑,但精神矍铄,腰板挺的笔直。

    韦韬世看着这些老卒们,不少都是熟悉的面孔,可都叫不上名字,心中激动不已,反倒说不话来。

    老卒们一个个咧着嘴笑得很开心,终于又看到大帅了。

    为首的是一个旅帅,年纪也最大,最先开口:“韦老营旅帅,见过王驾千岁!”

    言毕,单膝跪地。身后十多老卒纷纷跪拜。

    韦韬世听后,急忙搀扶这些老卒们。

    而后问道:“老军刚才说什么韦老营乃何意”

    那老旅帅笑了笑,说道:

    “我等自幼流浪关中,大多都没名没姓,承蒙千岁募兵,幸得入伍,所以都以韦为姓。

    营中那些小子都叫我等为韦老营,故而以此自居,若有什么不妥,还请千岁勿怪才是。”

    韦韬世听后,感动不已,暗忖:这些老兵忠心耿耿,竟然以韦为姓,忠心可鉴呐!

    “老军们,韬世谢过了。”韦韬世说完,一躬到底。

    接着又说道:“如若不弃,尔等可为岚城王府家将,本王为你们养老送终!”

    众老卒见状,连说不可,扶住了韦韬世。

    那老旅帅又说道:“千岁,老朽知道燕王宫难克,不必浪费时间在我等这些老骨头身上。

    还请千岁以军务为重,待攻克易县,我等自然卸甲归田。”

    十余个老卒随声附和,连连答应。

    韦韬世还没劝慰一干老卒退役,不想他们率先提出。

    那老旅帅又说道:“不过要答应老朽,若攻易县,要让我等打头阵,不管他罗艺上天入地,我等老朽也要再立一功!”

    韦韬世听罢连连答应下来,突然眼前一亮:“老军刚才说什么”

    “再立一功。”

    “不,是上一句。”

    “不管罗艺上天上天入地……”

    韦韬世笑道:“上天虽无可能,这入地嘛。回营,燕王宫可破矣!”

    说到入地,韦韬世赫然想起了掘子军。

    那“掘子”二字,乃是对工兵的一种称呼。

    古时战争中常有攻城拔寨的战法,遇到坚壁高垒的城池难以攻克,攻城部队就会分兵挖掘地道陷城。

    而城内的守军也要挖掘深沟,并在其中灌水埋石,以防被敌人从外边挖透了城壁。

    执行这类任务的军卒,大多是擅长挖土掘泥的短矮粗壮之辈,如地鼠般在土沟地道里钻来钻去,也称“掘子军”或“掘子营”。

    韦韬世升帐军议,准备组建掘子军,往燕王宫方向挖地道。

    可商议归商议,总得有人会挖吧

    韦韬世一时间觉得头大,看着营中众文武,眉头紧锁,沉默不语。

    虽然有“房谋杜断”此次随军,可这挖地道他们还真不会。

    看着韦韬世犯难,二人脸上也有些挂不住。

    毕竟,作为谋士,不能给主公出谋划策,岂不是失职了

    众人沉默多半晌,终于有人开口:“将军,末将愿意一试。”

    韦韬世听罢,寻声望去,发现说话之人是尉迟宝琳,脸上颇有些不悦。

    有些嗔怒:“宝琳儿,这里是军营,不可造次。”

    尉迟恭也是瞪着他说道:“你小子放肆,王爷着你参军事,你却在这里胡闹,给我滚出去。”

    韦韬世看看尉迟恭,也不劝阻,好像默认了。

    尉迟恭拽着尉迟宝琳就往帐外走,刚走两步,杜如晦开口了。

    只见杜如晦抚须而笑,对韦韬世说道:

    “殿下,宝琳儿虽年幼,但也并非信口雌黄之辈。且容他分说,若是不通道理,再赶他出帐不迟。”

    韦韬世叹了一气,言道:“也罢,死马当作活马医。敬德哥哥,带这小子回来。”

    尉迟恭推了他一把,尉迟宝琳被推至韦韬世切近。

    尉迟宝琳整理衣冠,侃侃而谈:“小子不才,自幼学习家传兵书。其中记载了藏兵隧道挖掘之法。”

    尉迟恭问道:“什么兵书残卷老子怎么不知道”

    尉迟宝琳说道:“就是娘亲天天看的那兵书。”

    尉迟恭不屑一顾道:“哼,你且说来!”

    若论行军打仗,尉迟恭一向不服气妻子苏妩,可人苏家却是正儿八经的将门世家。

    尉迟宝琳来回踱步,继续说道:

    “凡掘隧道者,可分为土木构造,土石构造,岩石构造三者;

    内中又有单道、弯道、平双道、上下双道四者。

    待隧道大成,幽深蜿蜒,曲折不定,可设猫耳、障墙、陷阱等军工事,还需通气孔、传话孔、灯笼等附属。”

    在尉迟宝琳侃侃而谈之时,杜如晦、房玄龄等一众谋士,相视点头,对这小子表示赞许。

    此时,韦韬世心中也有了定论,觉得尉迟宝琳很可靠。

    尉迟宝琳接着说道:

    “隧道距地面深度一般为九尺到两丈,最深可至十余丈。

    道内高度九尺见方,道宽五、六尺,道内弯处均为“丁”字,正中间砌有方形传话孔…………”

    韦韬世听到此处,打断尉迟宝琳:“贤侄,且稍安。孤意已决,本次掘子军便由你统领了。”

    说完,递过将令。

    尉迟宝琳欣然领命,双手接过。

    少时,各营集结,尉迟宝琳要挑选短小精干的健儿锐卒。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