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三水看秦王似乎十分兴奋,心说这半大小子,个头好像还没这姑娘高,色心倒不小。
“在何处习乐,师从何人”
“回禀殿下,信州的小小乐坊,不值提。”
秦王离开座位,搓着手,走到舞女身边,暧昧地靠上去嗅嗅:“啊,这样……那你芳龄几何,是否……”
“殿下。”一个温润柔和的声音打断了他。
秦王脸上表情僵住,不悦地站直身,顺着声音找过去。
江珩也惊讶地抬眼去看。白子楠转着轮椅上前,笑得面上一派春风和煦:“殿下,我先前在堂外,曾见此女抚琴,颇通音律。草民技痒,不知可否有幸与此女,为秦王殿下合奏一曲”
秦王犹豫好一会儿,捺住了自己不安分要伸出去的手,干巴巴道:“准。”
白子楠侧头看了一眼随处,随处退下去吩咐,不一时,一琴一瑟,便置于堂上。
舞女擅琴,白子楠擅瑟,琴瑟合鸣,如潺潺流水,如殷殷凤吟,如娑娑南风,如踽踽月行。
曲罢,余音绕梁,满堂皆缄言。白子楠让随从撤了琴瑟,从容向秦王作揖:“草民心仪此女,想请殿下恩赐。”
汝三水喝水呛着,猛咳起来。江珩伸手想拍拍她的背,半路一顿,又把手缩了回来。
他想了想,把桌上的备用的绢子塞到她手里。
无人接话,神色或茫然或探究,全都看着秦王。
秦王在汝三水的咳嗽声里,眉毛越拧越紧,最后咬牙切齿道:“赐。”
宴席接近尾声,留下来的人陆陆续续也都散去。住处近的回程了,长途跋涉的也安排入客房。
秦王被扫兴,居然也没有深究,当时看着气急,事情过去之后倒还挺爽快。可见少年心性未定,若能好好打磨,还是可以向好处发展的。
宴会结束已是月傍西厢,华灯初上。
汝三水与江珩并肩走出来,和江珩默默往后园去,消食散步。
汝三水听说江家是近几年迁徙到信州来的,也不知道怎么做到的,从北方迁过来,短短数年家宅产业就完善齐全,这后山园子大的有点不像话。
如今想想,大约是结交了秦王,有了倚重。
汝三水看见湖心亭里,刚刚唱英雄救美戏码的两位主角,一坐一站,似在谈心。
“那位与你似乎关系不错,是你的哪房兄弟”她问道。
“不是江家人,是白家的白子楠。他少时从长阶滚落,如今足行不便。但是为人端正谦和,和他那个桀骜的兄长倒不是一路人。白家人里,我只高看他一眼。”
“我说呢,他今天怎么敢出这个头。你们江家如今在信州根基不稳,不是逼不得已应该不敢惹姓朱的。他们白家倒是有恃无恐一点。”
江珩不置可否:“你也尽兴了,回去早点休息吧。明日还有明日的事。”
汝三水多看了两眼亭子,着实远了点,耳朵再灵也只听见只言片语,看不太清也听不太清。便回答:“好。”
酒饱饭足,这一夜好梦。第二天便有汝三水的差事来了。
江珩闻说信州城外有活人枯槁如尸的异案。据说白家人和江怀的人都去过两次,没有办法解决,于是江珩决定前去探看。
汝三水既然对外说是他的随从,此事自然得随行。于是她穿上江家子弟的衣服,让江珩替她易容一二,便一同出城了。
顺着指路,接近一个村子,看上去田荒了大半。村口零零散散几户人家坐落,也不整齐,更不富庶。汝三水随便选了一家,朝那走。
碎石块铺压出来的小路,一路虽没有树木遮蔽,也是杂草丛生,时不时跳出些不知名的虫子来。
说是汝三水做江珩的随行,此时江珩倒一路跟着汝三水,他也没什么意见。
路不长,尽头一户人家,午饭时分不见炊烟。
汝三水:“这里真的还有活人住吗”
细木棍和竹枝条混杂着扎出来的松散篱笆,篱笆口拴了只应该断了奶的半大羊崽子,落了一地的屎粒。篱笆里面圈着两间泥墙茅草屋子。
汝三水好像听见茅草屋里有一点点动静,但很细微,像活物濒死的呼吸声。
矮篱笆还有个后门,外面有个高高的稻草柴火堆,边上靠着一些应该
猜你喜欢
- 三宫娘娘
- 端木夏美为了救好友,被至尊神器带到了异界,进入刚死不久的北国公府废材傻子小姐的身体里。从此废材逆袭,一晃变成绝世天才 天阶丹药,举世哄抢?不好意思,姐的天阶丹药都是我宠物的储备粮 至尊神兽,凤毛麟角?呵呵呵,姐来旅游时自带了异世至尊凶兽 各种异火,万金难求?啧啧,我这个小火苗是珍贵的变异种诶 斗渣姐
- 三三娘
- 这是一个关于面瘫攻和炸毛受的故事 这故事有个棒打鸳鸯的凄惨开头 他带回来的第一个女人,被自己儿子扮鬼吓跑了 第二个,被剪掉头发气哭了 第三个,被撕破连衣裙哭晕了 第四个 杜唐掀桌:施译你这兔崽子到底是来给老子当儿子的还是当大房夫人的!管得也太宽了吧—杜主编不幸一语中的,其异性恋的可能性,卒,终年30
- 三三娘
- 娘口三三周
- 从见到她的第一眼,傅知安便知道她是自己逃不开的劫,迷失在她设的“陷阱”里,走不出退不回,而这一切,他都甘之如饴。
- 靓孑
- 孑与2
- 《唐砖》简介 梦回长安,鲜血浸染了玄武门,太极宫的深处只有数不尽的悲哀,民为水,君为舟,的朗朗之音犹在长安大地回绕,异族的铁蹄却再一次踏破了玉门关,此恨何及 坟墓里的李世民眼见子民涂炭,该发出怎样的怒号?栏杆拍遍,只能见九州陆沉 胸中也充满郁闷之气,恨不能跨越历史长河,摘飞星,揽日月,让乾坤倒转 也
- 澹台孑
- 水千丞
- 孑与2
- 我们接受了祖先的遗产,这让中华辉煌了数千年,我们是如此的心安理得,从未想过要回归那个在刀耕火种中苦苦寻找出路的时代。反哺我们苦难的祖先,并从中找到故乡的真正意义,将是本书要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