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录》第二部干戚 第十八章 武备(二)

    按照吕祖安新的野战布阵训练大纲要求,禁军以伍为作战的基本单位。五人一伍,伍长一人负责射击,另配二人长枪手,二人持弩。其中射击组一人三支枪轮换射击,枪架就是一面大盾插在地上。两个长枪手负责装药、装弹,基本就能做到连续射击。弩手则定向清除漏网敌兵的侵扰。

    等到敌骑冲上来后,长枪手开始攒刺敌骑,射手则将大盾立稳,阻拦对方弩射、刀枪的攻击。两个弩手则以战刀协助拒敌。

    本来吕祖安还想把后枪管末端铸成斧状手柄。厚八分,长三寸,宽一寸八分,开刃后就能倒持枪管,把火枪充做战斧使用。不过火枪珍贵,真心没人舍得这么用,后来还是改成木柄固定结构。

    定型后的步兵火枪整枪全重七斤六两左右,全长二尺五寸。再后来他们又进一步把枪管前身的准星做成“曲”形设计,可以安装专用的刺刀,直接代替长枪用于战争刺杀。真到败退时,士兵压入一颗子弹,用刺刀柄堵住枪管,点然弹药,就能直接把枪管炸废掉。总之,不能把枪留给敌人。

    刺刀长二尺二寸。其中镶柄四寸,刃长一尺八寸,宽一寸五分,厚三分,重二斤四两。刺刀直刃尖锋,单边开刃,平时亦可做战刀使用。

    整枪装刺刀后总长四尺三寸,总重九斤十两。所用铅锡合金弹丸八钱,装弹药三钱五铢,最大射程三百步。二百四十步内可贯穿轻甲,瞄准距离一百二十步,可击穿宋军装备的重人甲。

    38步枪得名最早源于吕祖安按枪管总的长径比等于三十八命名。后因为此枪长期装备岚山部队,又曾在抵抗蒙胡战场上被广泛装备到南宋、大金军伍,为战胜蒙胡立下了不朽战功,从而成为一代传奇名枪。其量产装备数量,更是举世无双。甚至军中长期都以“八爷”尊称。

    眼看着38步枪定性生产,张从正手痒难耐。所谓三八等于二十四嘛,所以他又用38步枪的枪管开发出一款连火枪。具体说,是以二十四支枪管镶嵌大铁盾的上方孔中,上下错位三排散列,且随盾面弧度以扇面铺开射击方向。又将引线串联,装弹药后就可以点火射击。

    射击速率则通过引线串联的长度控制。这么一家伙连射,覆盖面积可高达百步。火力之凶猛,已达到变态、无赖的境界。按老张说法,这就是取“二十四桥明月夜,百般无赖是岚山”的意思。

    张从正甚至吹嘘,连火枪下,神仙都没得遁逃生机!说这话时还要拿眼角余光瞟瞟吕祖安,似乎很期望吕左使这位神仙子弟能不服气,以身试法的意思。

    吕左使当然不会傻到在这事上和张大学士较真了,只能连连颔首表示赞同。或说,以吕左使的肉身,哪怕穿上三层铁甲护卫,也真心扛不住这款变态连火枪的扫射啊。

    张从正把这套连火枪取名“连火盾机枪”,简称“机枪”。这面机枪加大铁盾的组合体一度曾成岚山防御军阵的标配之一,但是因为实战操作中存在不少麻烦,渐渐就退出一线装备。

    直到卫将军淮南抗蒙,才在翻检军火库时收罗走一批。当时也就奔着打一梭子就丢手的算盘。结果因为天才的军事战术专家孟珙的出现,这款机枪才算找到正确的使用说明书。

    大盾牌本来也不在吕祖安的装备计划,他认为这玩意太笨重了。打内心里说,吕祖安从来都更加欣赏攻击性的武器。但随着38步枪的实弹演习进程加快,军方发现大盾牌的作用实在妙不可言。

    不但可以插在地上当成射击支架使用,除了能镶嵌连火枪、38步枪射击用。还能举起防止敌方箭雨袭击,或者镶嵌长枪,当作阵前拒马阻击敌方的骑兵冲阵。

    岚山最先开发的火炮规格,是由欧阳大概回忆

    后世西方十二磅的战地火炮为蓝本打造。开始由于铸造工艺的不足,担心炮身砂眼太多影响炮身质量,欧阳依旧象做火箭炮那样采用箍炮工艺。

    用六支长条的内曲面钢条经过尺寸加工准确后,每隔五寸距离以一寸钢箍加热后紧固炮身。缝隙处以铁水浇筑堵塞。内壁用大型锉刀、鲨鱼皮等抛磨光洁,勾出膛线。

    后来随着铸造工艺的改善,洪武四年才开始了炮身的整体铸造。当然,因为岚山钢铁业的发展,火炮也是从一开始就放弃了青铜材料,而是以和造枪管一样的熟铁浇筑炮身,同样绿矾油钝化处理。

    此时吕祖安喜欢给军械取名的癖好还没有完全消失。于是他宣布,继续以火炮的炮身与口径长径比作为量产型号,壁如这款火炮的名称就是“132主战火炮”。

    132火炮的炮车轮径四十五寸,车身重三百六十斤,整炮重九百斤。炮身外径七寸,口径四寸,壁厚一寸五分,炮身长五尺三寸。炮身重五百四十斤。炮弹八斤八两,弹药二斤十三两,炮弹总重十一斤三两。仰角5°射程四百余步,仰角10°射程可达六百余步。

    另外,为了便于以后水师船只装备。在船只尺寸、载重都有一定限制的前提下,是选择装备数量更少,但射程更远的132炮,还是新开发一款轻便火炮,牺牲些射程,但可以装备更多数量

    岚山庙堂上又是吵成一团。最后在巩嵘拿出宋金水军武器的最远射程对比后,还是决定新开发一款野战轻炮。即方便水军装备,也能用于陆地战场的便捷调配,于是又开发出75野战火炮。

    因为测试过火炮的炮管强度,所以这款火炮的炮管口径依然是四寸,但是外径降低到六寸,壁厚一寸,炮身长三十寸。炮身重一百八十五斤。炮弹与132火炮通用,仰角5°射程二百五十步,仰角10°射程可达三百六十步。

    75野战炮的炮车轮径三十寸,车身重二百六十五斤,整炮重四百五十斤。单看射程好像明显不如132主战炮那么变态,但胜在轻便、调度灵活。

    通过有计划的装备,到了洪武四年,岚山禁军最早的四个营在经过进一步扩边后,已经达到四个指挥旅,加上一个营的骑兵斥候大队,合成一个统制司的编制,大约一万四千人左右。

    水军增加了一个陆战指旅,达到四千六百人。七县驻防厢军也编制成一个统制司一万四千人。乡兵四个统制司五万六千人,虽然每年只有两个月的训练,但练兵质量上一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