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明》第244章 嘉靖帝对起义剿抚不定 众大臣分两派暗斗明争

    事实证明,张安即便在临死前的最后一刻,对形势的掌握都远比陈卿清楚。潞州是动不得的,无论什么原因,无论你是谁,敢动这样一座城市都是自寻死路。因为这里不仅是军事重镇,更是藩王所在。大明的藩王,虽然被朱元璋之后的后世之君屡屡猜疑,越发冷落,但那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宗族,代表着老朱家对天下的统治,除了皇帝,谁都动不得!

    潞州被攻之前,沈王便率领全家匆匆逃离了王府,当时整个潞州不是在陈卿的占领下便是在他的围攻下。他们出逃无路,正以为必死之时,宜山郡王朱铨满,也就是他的三弟想出了一个很好的主意。他让人从王府内仓调出很多存粮,又从市面上临时征用了很多马车驴车,把沈阳中护卫两千兵士扮作运夫,他们则扮作商贾,旗号打着申家马队的,就这么堂而皇之的一路北上。这事自然瞒不过申家的耳目,然而藩王冒充你你又能怎么样,只能感到荣幸罢了。

    就这么,一路上青羊军见到是申家商队,他们都知道申家和主帅副帅的关系,纷纷让行,连例行检查都免了,沈王就这么带着家眷一路跑到了京城直达御前。嘉靖皇帝亲自热情接待了他,才知道潞州民变已经到了这般地步,顿时龙颜大怒。

    这时候,朝中为着青羊民变的事情,剿抚两派已经争论了一个多月了,正相持不下。以内阁首辅杨一清和吏部尚书张璁为首的强硬派一直主张剿杀,以暴制暴,支持他们的只有兵部尚书李承勋,但李大人如今已经年迈,最近一直在跟嘉靖闹着回家养老,心思并不在这事上。

    而嘉靖本人喜欢清静,觉得杀戮有损功德,他内心是倾向招抚,礼部尚书桂萼在这件事上再次站到了皇上这边,他也主张招抚,户部尚书梁财就更不用说了,只要不花钱怎么都成,如果非要花,花小钱不花大钱,招抚自然是比剿杀花钱少,所以他坚决支持皇上招抚。很多和杨一清不对劲的御史们这次也纷纷站到了皇上这边,又能和首辅大人干仗,又不得罪皇上,这种机会多难得啊。

    一时间,朝内主抚派明显占了上风。

    于是李福达案宣判后,嘉靖就此事下旨给山西巡抚常道“贼据险,攻之恐难卒拔,请先抚之,不然,然后加兵。”

    常道接旨后无奈,只得还请那高平监生李克纪继续上青羊山招抚。

    几日后,杨一清听说此事,再次面见嘉靖,要求废抚为专剿,嘉靖不听,最后勉强同意恩威并施。为了配合抚而做做样子,于是他下了第一道加兵的旨意给大同总兵官鲁纲。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鲁纲量选所部各地放惯经杀贼官军,并原带京营军马,前去卫辉、彰德附近

    地方驻扎。山西、河南二省守巡、兵备、守备等、各统所部官军、民兵俱听节制调遣。如果各贼执迷不悟、负隅顽抗,不曾束身归罪,即便督军相机进剿。常道也就移在潞州临近去处,与鲁纲相为犄角,共图成功。若各贼输情悔罪,将先次敌杀官兵首恶人犯,绑获送官,明正典刑,任照前旨抚处,具由回报。钦此!

    旨意中虽然做出了一副要剿的样子,但还是对招抚抱有强烈希望,寄希望于招抚之策能成功。此后,他又接连两次下旨,告知山西巡抚常道,不可废了招抚之道,虽然加了兵,抚还是要的。【 &免费阅读】

    常道接旨听后淡然一笑,把旨意扔到一边,拿出杨一清给他写的书信,又看了一遍,随即上奏朝廷他的意见。

    “既如此,请朝廷再敕赵廉暂以三关事务付游击邵定带管,简选精锐官军,召募乡导枪勇,相机行剿。河南诸军悉听节制,贼凡被胁者,听投首解散。”

    同时既然要抚,就干脆拿出诚意来,鼓励能人义士前去招抚。他又写道:

    “建议,有能擒斩陈卿及有名首恶者,赏银三百两、军职升三级、世袭军升实授百户;民授土巡捡,仍将逆产给赏。如陈卿父子兄弟及同党能自相摛献,悉免本罪,仍照数给赏。有能倡众入贼巢,招抚余党五百名以上,及自能招抚三百名以上者,俱升实授二级;二百名者一级;一百名者署一级;不及数者赏银三十两如陈卿等能束手听抚,先将执去职官送出,许赴军门自诉,奏闻处置。若仍不悛,各该官兵即督率进剿,邻近地方俱严加防截,失事官员听以功赎罪。事宁之日抚按官通查功罪,奏请定夺!”

    这一道疏一上,聪明的常道大人提出了一种新的应对青羊之乱的策略,即边剿边抚,剿抚并用,俗称“两边倒”,这种建议既照顾了皇上的意思又不得罪首辅大人,奏章一上,嘉靖许之。

    又几日,吏部尚书张璁听说此事,当即求见嘉靖,表示对青羊流民起义必须坚决镇压,任何以抚为主或者剿抚并用的策略都没用,是对贼匪的纵容。

    张璁原是保常道的,这下听说常道提了剿抚并用之策,对此人印象顿时不好,对嘉靖道:“山西巡抚常道此人首鼠两端,专务媚上,对青羊民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建议别选有能力的人去取代他。”他再次将自己写的《请平潞州议》给嘉靖看,特别重提了唐朝中期淮西为乱,唐宪宗如何处置的事例。

    “淮蔡为乱,天子伐之。既伐而饥,天子活之。始议伐蔡,卿士莫随。既伐四年,小大并疑。不赦不疑,由天子明。凡此蔡功,惟断乃成。既定淮蔡四夷毕来。遂开明堂,坐以治之。”

    “皇上,宪宗之

    时,内有宦官掣肘,外有藩镇割据,大唐自安史之乱后国力也大不如前,而宪宗犹以独断而成平淮西之功。本朝国富兵强,皇上允文允武之德,又非唐宪宗可比,夫岂断有不足者哉必不然矣!”

    嘉靖就喜欢张璁这种说话的方式,他从不像杨一清一样上来就讲什么国破家亡的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