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随和小书生》第二十七章:翠香楼夜宴

    第二天直到日上三竿,陈启才缓缓醒来。

    看着怀里跟小猫一样的玉娘,陈启心有怜惜。

    昨晚一直折腾她到深夜,初经人事的玉娘怎堪如此挞伐。

    似乎陈启的动作惊醒了玉娘,睁开眼睛,看见陈启正盯着她看,又想起昨夜的**,玉娘不由得脸上发烧。

    陈启见她一脸娇羞模样,又是一阵心猿意马,要不是担心玉娘受不了,他定要提枪上阵,再杀上三百回合。

    玉娘催促着陈启起床出去,也不知要干什么。

    过了好久玉娘才让他进屋。

    只是床单上却多了一块大洞,想起之前玉娘哭着找落红的样子,陈启又不由失笑。

    “相公!”

    玉娘见他看着自己发笑,心里不由更加羞了,娇嗔一声。

    “哎呀!”

    玉娘刚想站起来,不由一声痛呼。

    陈启见她怪异的扭着腿,也知道她因为是破瓜之痛。

    陈启叫她先不要起床,多休息一下,又陪着她说了好一会话,最后让玉娘赶出了房间……

    前边小如过来说高公子高姑娘又来了,陈启不由抚额唉叹。

    怎么还真来了……

    玉娘听说高倩倩来了,强忍着破瓜之痛起了床。

    陈启看她奇怪的走姿,又忍不住想笑,惹来一个白眼。

    高倩倩和高源已经在前堂了,玉娘出来的时候高倩倩一阵惊呼。

    “玉娘姐姐,你的皮肤怎么忽然变得这么好了人也变漂亮了许多。”

    玉娘只当她讨好听得说,拉着她回了内院。

    前堂里就只剩下陈启跟高源两个男人,大眼瞪小眼,无话可说。

    两个人就这么干坐着,直到高倩倩出来。也不知道两人在里边说了什么,反正高倩倩脸上一片红云。

    也不留下吃饭了,逃也似的走了。

    接下来一段日子,陈启就每天在家陪着玉娘,高倩倩倒是天天来,美其名曰跟玉娘有说不完的话,至于真实原因是什么,就只有高倩倩知道了。

    高源起初第一个月还常来,后来似乎是放心了陈启这边,也没再跟着来过,只是偶尔过来吃火锅,打打牙祭,依旧一副淡然出尘的傲娇模样。

    肥皂厂那边陈启几天去一次,在“一号流水线技术员”刘二叔的带领下,基本已经能够生产了。

    剩下的就是准备怎么让肥皂打开销路,这就是陈启要干的事了。

    当然这段时间陈启也没少跟玉娘探讨“人生大事”……

    终于日子一天天过去,三月的乡试快要到来了。

    还有几日就是乡试了,青州各地的秀才们都急匆匆的赶到了青州府城。

    乡试三年一次,今年正是第三年。

    沈长傲刘伯安前几日就到了,两人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联袂来访。

    陈启本来想邀请他们住在家里,结果他们两人都是跟别人一起来的,不好单独住出来,陈启也只好作罢。

    不过他们倒是邀请陈启今晚去参加秀才们的考前宴会——君子宴。

    这也是天下秀才的传统,起初是一些秀才即将迈入真正的统治阶级,而表明自己一直保持一颗君子之心的誓师大会。

    后来演变成了各秀才结识交友的盛会,这君子宴也成了所有秀才的盛会。

    本来陈启是不想去的,但是玉娘想让他多认识些人,以后仕途也能更顺畅些。

    既然娘子发话了,陈启自然不能不从。

    天边刚刚擦黑,陈启就独自出了门。

    青州府君子宴在翠香楼,看名字就知道是什么地方,青楼楚馆。

    自古书生风流,既然要办宴会,自然少不了绮妮风光。

    陈启到的时候,沈长傲和刘伯安早早便到了。这二人的风流,陈启在出阳城就已领教一二。

    倒是他们旁边的傲娇怪高源让他有些惊讶。

    以高公子的名气家世还需要来认识朋友不过陈启也没问什么,毕竟高公子的佩剑还是会经常拿出来擦拭的……

    不过陈启倒是也看见了几个熟人,出阳县的一众秀才也都来了,其他县也有些熟面孔,都是上次红袖阁来参加宴会的才子。

    “这位可是白衣卿相陈公子”

    一个国字脸,浓眉大眼,身形颇为好大的书生过来向着陈启拱了拱手。

    “不敢当,不过是偶得之作,当不得大雅之堂。”

    陈启谦虚道,他向来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大家都是文绉绉的文人,自然话里也要带着些酸气。

    “陈兄此言差矣,妙手偶得也是才气的一部分,在下倒是也想妙手偶得,奈何才疏学浅。”

    那书生又接着说道。这时候旁边的刘伯安插嘴道:

    “陈兄怕是不识得,这位便是淄阳县案首刘文斌。”

    “当不得,在下跟陈案首相比,远不如矣。”

    陈启又跟他客气几句,忽然听到旁边有人嗤笑的声音。

    一看,竟是那日在红袖阁出言不逊的孙立,他旁边站着个十六岁左右的少年,正一脸尴尬,轻拉孙立的衣袖,好像示意他不要说了。

    那孙立却没有理会他,自顾自地说道。

    “那就是新进案首陈启,不过三年不中的秀才,也不知走了什么运,骗来个案首。”

    陈启觉得孙立就像个小丑,也不知道自己以前是怎么打击他了,处处散播谣言。

    此时已有半数秀才对陈启的才气半信半疑了。

    倒是孙立身边的那少年脸上全是尴尬之色,似乎也觉得有些丢人。

    “他不过是运气罢了,之前几次诗作怕是恰好是他之前作过的罢了,不然盏茶功夫,当今天下有谁能作出什么佳作”

    又是一个熟人,那隆明县第一才子,月公子。

    他当日便对陈启颇为不忿,最后拂袖而去,如今更是出言诋毁。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