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汉亲自来到赤峰卫坐镇,由于军民需要长期驻扎,这片大草原上已经搭建了几千大大小小的蒙古包。
“红旗军”工兵如今搭建蒙古包的技术恐怕不比蒙古人差,特别是能够容纳五百人开会、学习的特大蒙古包,绝大多数蒙古人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黄汉不是担心战况,而是关心安全和探矿的进度,关心是不是能够在今年地冻三尺之前完成两点一线的堡垒防御体系。
如果今年完成了这条防线,明年春暖花开之时就得组织军民几万修筑赤峰卫到达宁远港口的混凝土大马路。
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调兵需要,更是为了能够提高运输生铁、铁矿石、煤炭等等原材料的效率,节约成本。
郑国昌和刘之伦刚刚离开京师不足两天,就有六百里加急的报告送到黄汉手中。
得知朝廷终于打破祖制册封了异性王,黄汉根本没有兴奋,反而更加觉得大明已经弱不禁风。
被大明封王没有什么好嘚瑟,历史上狗尾续貂的南明出现的王爷太多了。
郑成功、李定国、李成栋、孙可望、刘文秀等等都是王爵,而且还有好几个藩王。
黄汉没有立刻回山海关等待天使,准备请郑国昌、刘之伦来赤峰卫看看,让他们明白“红旗军”没有消极,一直在积极部署。
郑、刘两位阁臣来到山海关没见到黄汉,从接待的黄沂州口中得知黄汉领兵在清洗、征服喀喇沁、喀尔喀、察哈尔等等蒙古部落,已经打入草原一千余里。
他俩当场眼睛发亮,当即表态不能为了接旨让征虏大将军回山海关误了战机,他们会赶去大草原寻黄汉。
黄沂州亲自点齐亲卫骑兵一个把总陪同亲家郑国昌上路,急不可耐的刘之纶已经由刘全带领的三百铁甲家丁护送着疾驰而去。
山海关到达宁远的官道质量跟京师到天津卫的大马路不相上下,一路上都有驿站提供伙食和马料。
刘之纶的三百余人当天下午就入住宁远城,第二天一大早上路,傍晚就在大兴土木的赤峰卫见到了黄汉。
久别重逢,二人都很高兴,在搭建的一座精致的蒙古包里喝酒聊天到了三更天还意犹未尽。
刘之纶刻意回避“红旗军”体系已经独立与大明朝廷的现状,只是谈论这几年“红旗军”一场场大战的宝贵经验。
他何尝不知黄汉应该是骑虎难下,如果向皇帝屈服不会有好结果,选择强硬到底其实是必由之路,他忠于皇帝又不愿意坑害朋友,因此不涉及敏感话题。
兴致勃勃的刘之伦还拿出一幅图纸,建议“红旗军”依图大量生产尽快装备。
这是他去年春天设计的车载抬枪改进版,因为考虑到装填的速度故而用数量来弥补,约等于是原本装备一支抬枪,现在车上装了三杆。
大明财政吃紧,已经快要山穷水尽。
刘之纶这个阁老亲自督促着兵仗局也只生产了一百架新式三管车载抬枪装备京营。
无他,因为要使用“红旗军”体系生产的优质钢铁才能够符合刘之伦的要求,成本太高,一架三管车载抬枪造价高达一百二十两银子。
黄汉看了看刘之纶的设计,认为一个这样的车载抬枪已经达到一磅弗朗机炮的造价,还仅仅是打出三发大弹丸,性价比太低。
抬枪的枪管很长达到六尺,这样的前装滑膛枪根本解决不了无法迅速装填的大问题,拿直接换子铳的后装弗朗机炮的速度慢了五六倍。
 
猜你喜欢
- 蒂梵儿
- 明朝末年,岁月峥嵘,天下纷乱,旧日江山成血海滔滔 多尔衮、林丹汗、鳌拜、朱由检、魏忠贤、吴三桂、李自成,忠臣与奸臣的博弈,英雄与枭雄的对决,国家、民族屈辱与抗争 文无忌穿越而来,振眉天下,我们的民族强势生存精神宛如大河之源,滔滔千年而不废,我们的民族没有悲哀,只有金戈铁马百战浴血的将士。国难当头,汉
- 狂妄之龙
- amp/pamp;gt;
- 瞳师
- 好心人
- 小北最光阴
- 这是三国的山寨,也是山寨的三国!这是一个山寨之主走向江山之主的故事,也是一个绿林盟主走向帝王至尊的传奇!看现代大学生如何经营黄巾山寨横扫三国群雄…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做一个三国绿林扛把子试试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汉末之横扫三国》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汉末之横扫三国最新章
- 回头大宝剑
- 并州飞将吕奉先,身长九尺,膂力过人,手中一杆方天戟,就是天下无双 书友群:241529011
- 芥末君
- 会的 标题来源于高桥洋子的歌《魂のルフラン 这是一篇超奇怪的脑洞文,文风浮夸,有一定阅读门槛 读者能理解的话我深感荣幸,get不到的朋友也请勿勉强,有缘江湖再见。
- 神行汉堡
- 王戈重生到了明洪武年间,明面上的身份是青州城一小捕头,但实际却是燕王朱棣众多密探之一。傍上了未来的九五之尊,王戈却没法轻松,因为即将到来的“靖难之役”对燕王阵营而言堪称九死一生,他必须要早做准备 虽然武功平平,但依靠收罗而来的各种装备,王戈却依然在江湖上混得风生水起“暴雨梨花针“软猬甲“八面雷“化功
- 林城墨客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