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武备志》,张璟便将它放在桌案上,假装沉思了一会。
而后,张璟大赞道:“止生之才,无以言表,此书与戚少保之《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相媲美,也并无不可。”
茅元仪闻言,眼里神采奕奕,但还是谦虚道:“国舅爷妙赞,此不过属下拙作,如何能与戚少保相比”
不过,张璟见他眼里的那股笑意,一直没有散去,但张璟并未责怪茅元仪这般自满。
毕竟,若是他的兵书被人在这时候称赞能与戚继光相媲美,说不得他这个来自后世的人,也得和茅元仪一样,有些自满起来。
终究,戚继光在真实历史上,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那都是后人敬仰的名将。
抗倭、御鞑,建立被后世成为当今“东亚第一强军”的浙兵,哪一桩,哪一件,不是每个热血男儿憧憬的事情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诗无论何时读起来,都有一股让人欲罢不能的热血冲动。
而戚继光留下的浙兵,即使他死后,也是大明的有数强军,各种重要战事,从不缺乏浙兵的身影,直到浑河血战……
谁都知道,戚继光将浙兵训练之法,还有他毕身的经验理论,全部写进了书里,其中尤以《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本兵书最为出名。
现在,张璟说《武备志》能与《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媲美,茅元仪再如何,自然都不能安下心来,毕竟这是很高的评价了。
当然,为了防止茅元仪现在就把这本书拿出来展示,张璟还是有意说道:“止生的《武备志》,确实不错,只是我感觉里面有些地方还有很多不详实之处,不知止生对此如何考虑的”
闻言,茅元仪收拢了心神回道:“国舅爷说得极是,这只是我的初稿,内中尚有不少我不精通的地方,因为没有详细的著作借鉴,所以写的有些简单了。”
“那你日后想如何发展此书呢”张璟又问道。
“暂时没想好,想过先将此书献予朝廷,请朝中兵家大能指正,至于书中未完善之处,则待日后一一补足完善。”茅元仪回道。
闻言,张璟点了点头,茅元仪选的路子,走得是一般想要凭借著作获得功名人的稳妥之路。
毕竟,茅元仪也不是大富大贵之人,哪有那么多时间在一本书上空耗,若是他只是一个想要默默著书立作的人也就罢了,关键他也是有自己的出仕野心的,这也就让他在成书时,就非常急切了。
他想的是赶快用他的初稿,去震惊震惊世人,先把功名之路弄出来,然后再找时间,慢慢把著作完善。
某种程度而言,茅元仪用的套路,就和后世网络小说一样,先写个开头,挖坑让人跳,看看效果,不行的话那就火速填坑结束,行的话那就使劲完善挖的坑,这样另类的“以战养战”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多数想要功名者的选择。
张璟知道,真实历史上,茅元仪就是这么做的,不然也不会前后用了十五年才把这书彻底完善。
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有茅元仪经历不够的原因,也有他手上的资料不够多的原因,毕竟,有些兵书,民间可淘换不到。
说到底有些兵书,可是作为朝廷机密的存在,是不能流传民间的,这也是茅元仪入仕以后还要继续完善《武备志》的原因,因为他功名得到了,剩下的就是要把《武备志》完善,而入仕朝廷,就让他有了完善兵书的契机了。
想明
猜你喜欢
- 宇丑
- 【2017历史新纪元征文】参赛作品 分享书籍《大明好国舅》作者:宇丑 分享书籍《大明好国舅》作者:宇丑
- 任国成
- “崇祯,别急着上吊,只要把女儿给我,我带你杀出北京“李自成,这座北京城就留给你了,好之为之吧“多尔衮,我陈越有朝一日必定打进东北,把你满洲人赶到北冰洋,去和爱斯基摩人为邻 穿越到崇祯末年,遇到了崇祯的女儿坤兴公主 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却要担负起整个国家。
- 澹博雅
- 想要挽救正在走下坡路的大明,只在巴掌大的一片折腾怎么行?徐穆表示,自己这冒牌的小国舅最后硬生生地成了各国尊敬的“先知,成了被抬进“先贤祠”的第一人,一把胡子的徐太师摸摸下巴,怎么就那么心虚呢。
- 任国成
- 【2019历史网文之王大赏】参赛作品
- 巨火
- 明末乱世,时空旅行者与秦淮八艳不得不说的故事。
- 珑公子
- 他是她的小舅舅一个控制欲强霸道老男人和小女孩的故事
- 阿槐舅舅
- 一个油嘴滑舌的小故事
- 大舅舅
- 苏安暖傅嗣年大结局是什么念你如影随形的作者是大舅舅,全文讲述了苏安暖爱了傅嗣年整整十年,他如愿的当上了傅太太,可是结婚三年以来,她却受尽冷漠,饱受孤独,当她的孩子死了,父亲死了,同傅嗣年的爱也死了“傅嗣年,现在回来 苏安暖的话还没说完 傅嗣年直接挂了电话 电话挂的瞬间,苏安暖听到苏嘉宁在那头用甜腻的
- 小强
- 看了maliangzi5写的】不禁让我想起最早以前看 过的一篇文,大体是舅舅叫在读书的小侄子来干他老婆,中间有用望远镜在偷窥 最后结尾还有红酒什么的,比较哀伤的结局,这篇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但又不知 道叫什么名字!由于不知道,所以我干脆也写一篇月经帖。写得比较粗鲁,却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