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山传》第28章 朱陈村,八兄妹共赋连句诗

    来到峡沟已经是半日时分。乐天心想,得抓紧时间到朱陈村去一趟。昨天在陴湖的小岛上过夜,玩倒是玩得开心,只是今天不能再在外面过夜,一定得赶回去,不然的话……乐天忽然又想起湘灵,昨天晚上在外面过夜,他的爹娘会怎么想呢他又想起自己的娘,会不会因为自己在外面过夜而责怪自己呢乐天就这么胡思乱想着。

    “听乐天说还要到朱陈村去,要去就快些。”刘大哥督促着大家,于是一行人从饭铺走了出来,向着龙泉湖方向走来。

    龙泉湖很快出现在大家面前,不过这龙泉湖大家已经很熟悉,又加上时间紧迫,大家都无心赏景,只是沿着湖岸向流沟寺方向急走。大家在有溶洞的地方喝了一顿清凉甘甜的泉水,继续向着流沟寺方向行进。

    流沟寺很快到了,乐天兄弟和湘灵三人还是五年前到过流沟寺,想起那流沟寺的大肚菩萨很好玩,于是提议再到流沟寺内看看那大肚菩萨,不过现在乐天兄弟都不再称呼“大肚菩萨”,而是称呼“弥勒菩萨”了。

    现在弥勒菩萨又笑嘻嘻地坐在大家的面前,乐天觉得现在对弥勒菩萨的感觉跟五年前已经大不一样了。五年前他们对弥勒菩萨就觉得好笑,因为弥勒菩萨不但是肚子大得出奇,而且自己总是那么笑嘻嘻的样子,不过他为什么总是对着大家笑,那时候并没有往深处想。现在不同了,经过五年的战乱,乐天兄弟已经饱受离乱之苦,他对弥勒菩萨的开口常笑的处世态度已经有了深层次的认识。他开始觉得,弥勒菩萨之所以总是笑嘻嘻的样子,也不全是在讥笑世人,最重要的是弥勒菩萨懂得快乐,懂得用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让自己很自然地生活在快乐之中。

    乐天认为,在佛教神灵里面,只有弥勒菩萨的处世态度最值得人们学习。释迦牟尼虽然大智,但是太认真太严肃,西方极乐世界虽然很完美,但是追求的过程太苦,几乎叫人难以忍受。佛门那些戒律太严太死板。只有弥勒菩萨能够做到既达到修佛目的又能够自由快乐地生活。想到这里,他想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说,以便得到大家的理解与赞同。

    乐天首先给大家提了一个问题:

    “你们知道佛祖为什么选择弥勒做他的接班人吗”

    对这个问题,“苻离五子”倒是从来没有从深处想过,他们只是知道弥勒是佛祖的接班人。现在乐天忽然提出这个问题,大家只是互相看看,有的甚至伸出了舌头。

    只听得乐天继续说道:“当初弥勒跟佛祖做弟子,在佛祖所有的弟子中,只有弥勒不听话,因为弥勒原来出身富裕家庭,过惯了好的生活,要他吃斋他不干,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也喜欢穿好衣服。他这些习惯,别的弟子都看不惯。可是偏偏佛陀就选中弥勒做了自己的接班人。我在五年前到这流沟寺,看到弥勒两旁的对联,你们先看看这幅对联。”乐天说完,大家一齐看那幅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好了,当时我把这幅对联改了一下,我改的是:开口常嚼嚼天下可嚼之味,大肚能吃吃世间能吃之食,当时只觉得这样改一改有点好笑,现在看起来,这样一改,倒正合乎了本意。”乐天说到这里,大家又笑起来。但是乐天继续说:

    “食者,人之大欲。想当年佛陀在舍卫国看着众弟子挨饿,也不得不派弟子到处寻找食物,包括肉食,只要能充饥就行,这说明佛陀也是看重吃的。这样以来,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佛陀要选择弥勒做接班人了。实际上,佛陀正是看上了弥勒这一特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大家听了乐天的这一番议论,觉得特别新鲜有趣。但是乐天的话还没完:

    “当然,对于接班人这样的大事,佛陀不能随随便便就决定了,他还要对弥勒做全面的考察,于是他学习人间的皇帝爷的办法,来了个微服私访。他知道弥勒在人间用的是布袋和尚的身份,于是他扮作一位苦行僧前往明州奉化。那一天,布袋和尚正在给弟子们讲《弥勒下生经》,正说得入情入理,众佛徒听得津津有味,一位小沙弥跑进报告,说门外有位苦行僧要见师父。布袋和尚当即停讲,笑道:‘请他进来。’只见那位苦行僧秃头赤脚,手拿破钵,提根拐杖,衣衫褴褛,浑身邋遢,步履蹒跚,走到布袋和尚面前,不卑不亢,伸出那只既破又脏的钵盂,开口讨吃。布袋和尚笑道:‘不急,我的布袋里有你吃的!’说罢,伸手在身边袋里捞了大把米饭,递给对方。苦行僧三两口吃完,伸钵又讨。布袋和尚又慷慨地舍施,如此三番五次,布袋里的东西全部施舍。布袋和尚摸着自己的肚皮笑着说:‘师父,你这肚比我还大。’苦行僧问:‘你的肚皮能装多少东西’布袋和尚想了一下回答:‘能装人间难以装下所有的东西!’苦行僧赞许地点下头,但他没有想走的意思。布袋和尚又问:‘师父,还有事吗’苦行僧提起一只光脚,肆无忌惮地在布袋和尚面前摆弄,开口说:‘看吧,我一路步行,皮肉烂成这样,没双鞋穿,能不能把你脚上的鞋施舍给我穿’布袋和尚毫不犹豫地脱鞋,递给苦行僧说:‘师父,拿去吧,快穿上,恕我刚才没有看见。’苦行僧穿上鞋,仍然不想走,手指着自己的破衣衫,要布袋和尚把身上的袈裟脱下施舍给他。弟子们认为苦行僧太过分了,想轰他走。布袋和尚二话没说,准备脱袈裟。他才脱到一半,苦行僧制止说:‘别脱,我不要了!’说毕,转身便走。扮作苦行僧的释迦牟尼边走边想:身有百万家财愿意捐赠部分资产以普救众生,固然可敬可佩,而布袋和尚则愿意施舍自己身上一切,哪怕是一双鞋,一件衣服,一口饭,看起来都微不足道,但他如此慷慨解囊而不图回报,体现着崇高的理念与爱心。他已把佛家行善积德,慈悲救世的真谛推向极致。人间多么需要这种无我利他的精神啊,唯有这种相互关爱的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