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山传》第121章 沐皇恩乐天绶紫袍,别忠州难

    就在乐天沉浸在火红的事业之中,忽然一行人来到州府,只听一声颇有韵律的声调响起:“圣旨到!忠州刺史白居易接旨。www”



    乐天听了,急忙上前跪下:“臣白居易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忠州刺史白居易,怀汉司马相如之才,叵耐远离京华,蜗居偏州,实属大材小用。朕初登大宝,将欲亡羊补牢,特赐白居易紫袍与佩金鱼袋,着速回京,入尚书省待职,朕另有任用。钦此!”



    “臣白居易谢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下,叫乐天大感意外。怎么说呢高兴要说不高兴也说不过去。得到新上台的皇帝爷看重,当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心中的疑团还是有。前不久,乐天听到传闻,说是宪宗皇帝已经驾崩,但是至今没有得到确实的消息。但是朝廷为什么不宣布国丧呢乐天心中涌起一股疑团。原来这穆宗皇帝李恒乃是宪宗皇帝的第三个儿子,贞元十一年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原名宥。元和七年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恒。当年乐天在京都担任赞善大夫,曾经是太子李恒的老师,现在看来,这穆宗皇帝还认我这老师。



    现在乐天有许多事情要及时处理好,因为自己必须在几天内离开忠州去京都报到。首先是要把消息告诉全体州府官员,给官员们做一些交代,以便在自己离职以后州府的工作能够继续开展。



    第二天,乐天召开了全体州府官员会议,乐天向大家通报了自己调任尚书省的消息,对州府的工作作了一些安排,提出了一些希望。



    乐天调离忠州去朝廷任尚书的消息很快在忠州传开了,各级官员和各界朋友都纷纷前来道贺,一连几天,乐天忙于接待前来道贺的基层乡官和各界朋友,像龙昌寺的清禅师、石匠甘南忠、天子殿的萧处士,村民三娃,荔枝楼的楼主王老五等等等等。闪舞www



    为了应答太多的道贺者,乐天干脆把他应答道贺者的一首诗写在一块木牌上摆在客厅显眼的地方,只要别人说出道贺的话,他就用手指着那首诗说:“看看那里,那就是我白刺史的谢意!”客人看那首诗,写着:“《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



    亲宾相贺问何如,服色恩光尽反初。头白喜抛黄草峡,眼明惊拆紫泥书。便留朱绂还铃阁,却著青袍侍玉除。无奈娇痴三岁女,绕腰啼哭觅金鱼。”



    贺客看了好笑,乐天说:“我被这小阿罗缠得没法子,你们想想,这金鱼袋是能够给你玩的吗”大家又笑起来。



    让乐天难以割舍的是,这里的人,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花草树木。他要在离开忠州之前把这里的一切再看一看。



    他首先来到三娃的荔枝园,询问了今年荔枝的销售情况以及近两年的收成,三娃千恩万谢,是白大人使他的荔枝树变成了摇钱树,是白大人使他走上致富之路。白大人在三娃家喝了几杯,又来到荔枝楼,在荔枝楼西边看了那些今年春季栽下的荔枝树苗,然后到荔枝楼喝了几杯。



    接着他来到龙昌寺,看一看去年修好的向家嘴大路,跟龙昌寺的清禅师道别。刚好萧处士也在,虽然清禅师不喝酒,但是萧处士一定要陪白大人喝两杯,于是清禅师只得以茶代酒,三人倒也喝得尽兴。乐天乘着酒兴,当即赋诗一首,诗曰:



    “《戏赠萧处士、清禅师》:三杯嵬峨忘机客,百衲头陀任运僧。又有放慵巴郡守,不营一事共腾腾。”



    回来的路上,乐天想起路旁的一家特困农户,乐天曾经两次给他家八十多岁的老人送衣服,还给了老人几两银子。乐天想,现在要走了,我应该去看看老人,于是来到老人家里,给了老人几两银子,再三嘱咐老人注意身子。回来的路上,老人的影子总在乐天脑海里转,一首《赠康叟》又打好了腹稿:



    “八十秦翁老不归,南宾太守乞寒衣。再三怜汝非他意,天宝遗民见渐稀。”



    忠州府城的东边有一座山叫东坡,乐天常常去那里浏览赏景。去年刚来不久,就在那里栽了几棵桃树和李树,还栽了一些花草。现在乐天要走了,他想去看看那些桃树李树和花草。乐天刚爬上东坡,面对着自己亲自栽植的桃树李树和花草,不禁诗兴大发,竟然一连两首绝句脱口而出:



    “三年留滞在江城,草树禽鱼尽有情。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



    “花林好住莫憔悴,春至但知依旧春。楼上明年新太守,不妨还是爱花人。”



    乐天走下东坡,经过一座小桥,那桥上有几株竹子,乐天忽然生出一种怜惜,这些竹子,生长在不适当的地方,要是因为竹子妨碍了人们走路而被砍掉,这竹子的命运……想到这里,一首悲天悯人的诗又脱口而出:



    “《别桥上竹》: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



    乐天回到府邸自己家里,觉得有点累了,躺在藤椅里闭目养神。忽然又想起去年从庐山移植来的那株石榴,乐天一下又来了精神,双腿一挺站了起来向府邸西边的平地走来,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