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山传》第125章 出京都,过郢城,重游江州,

    七月十四日,乐天接到吏部的去杭州任刺史的任命书。www由于宣武牙将赶跑了宣武节度使李愿,率兵叛乱,淮北那边的道路不通。急于赴任的乐天不得不取道襄汉,绕路而行。



    这条路正好是他七年前贬往江州司马时走的路,由于境遇的改变,心情也就迥然不同了。一路上登山走马,临水泛舟,饮酒赋诗,优游自得。



    这一天,乐天到了郢州。乐天想起了在郢州的老朋友王鉴,于是来到黄鹤楼附近的州府府邸找老朋友。二人相见,自然是高兴万分。王鉴在黄鹤宾馆大摆宴席为乐天接风洗尘。席间,二人谈起二十多年前一同中进士的情景,真是感慨万千!王鉴还记得那一次考试的主考官是中书舍人高郢高大人,诗歌考题是《赋得玉水记方流》。王鉴还把那首诗背诵了一遍:



    “玉润在中洲,光临碕岸幽。氤氲冥瑞影,演漾度方流。乍似轻涟合,还疑骇浪收。夤缘知有异,洞彻信无俦。比德称殊赏,含辉处至柔。沉沦如见念,况乃属时休。”



    乐天夸奖老朋友记性好,其实乐天自己不但能背诗,甚至那时候的答卷大部分内容都还记得。那人生道路上最辉煌的一页,谁又不记得呢



    乘着酒兴,乐天赋诗一首,诗曰:



    “昔是诗狂客,今为酒病夫。强吟翻怅望,纵醉不欢娱。鬓发三分白,交亲一半无。郢城君莫厌,犹校近京都。”



    吟完诗,二人大笑。乐天说,还得有个标题,好,就用《郢州赠别王八使君》吧。



    接下来,二人还回忆起一同高中的陈权、吴丹、郑俞、戴叔伦、杜元颖、陈昌言、崔玄亮等,那一次中进士的一共只有十七人,其中年纪最小的就是乐天。王鉴还清楚地记得乐天在大雁塔的题名是“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眼见得江州又到了,乐天又激动起来,这人生的道路是多么不可预测,想当年从京都谪贬到江州,内心是多么的空落,而当我离开江州时,江州那成千上万的百姓在江岸送行的情景又是多么的让人难以忘怀!



    “咦!那是一座什么建筑看样子是一座亭子,可是三四年前我在江州的时候还没有这建筑呢。”乐天正在琢磨那建筑,船已经靠近码头。大家下船。乐天处于好奇,他要家人在江岸稍等,自己去看看那座建筑,于是乐天在几个随从的陪同下来到那座建筑的前面,果然是一座亭子,它座落在花岗岩石基上,亭高五六丈,双层重檐,呈八角形。正面上方镶嵌着“琵琶亭”金字大匾额,亭台气势磅礴,熠熠生辉。两旁一副对联:“一弹琵琶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到这时候,乐天明白了,原来这座亭子叫着“琵琶亭”,一定是江州人民为纪念他当年在这里写出《琵琶行》这首诗而修建的。



    亭子前面有一个庭院,庭院正中矗立一尊近一丈高的白居易汉白玉塑像。他脚蹬着厚厚的朝靴,双手随意地放在身后,神情飘逸潇洒。乐天看到这里,有些发呆,心想,这江州人民把他白居易当作神了。



    亭台栏杆前面有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琵琶行》这首诗,用的是草圣张旭、怀素大师一流的狂草书体,笔走龙蛇,笔力遒劲,气势磅礴,真可以称得上书法艺术的杰作。



    在亭子周围立着许多石碑,石碑上刻着文人雅士的诗作。乐天走近一块石碑看起来:



    “琵琶一曲传千古,今日得游复登亭。一样秋风一样月,却无弦管诉幽情。先贤悲愤谪居意,我辈伤感落寞心。江水已然起薄雾,寒鸦点点入深林。”



    乐天看罢频频点头。



    乐天又走向另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夜泊浔阳宿酒楼,琵琶亭畔荻荻秋。云沉星没事已往,月白风清江自流。”——河南洛阳元稹题。



    乐天高兴起来,原来老朋友元九也到这里,可是他为什么不提起呢



    乐天走进亭子里面,只见亭柱上挂了许多条形匾额,左右成对的形成一幅幅对联。乐天看那些对联:



    “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



    “红袖夜船孤,蛤蟆陵边,往事悲欢商妇泪;青衫秋浦别,琵琶筵上,一时枨触谪臣心。”



    “松菊荒矣,游子不归,片帆过彭泽故居,只如画云山,猿鸟岗头呼负负;枫荻萧然,美人何在,落日访江亭遗迹,听清秋弦索,虾蟆陵下唤卿卿。”



    “聚散总前缘,最相宜明月一船,清风两岸;古今几名士,共合唱大江东去,秋雁南来。”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滴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青衫湿尽非因泪;红豆抛残别有情。”



    乐天走到亭子两端入口处,两幅对联分别是:



    “忽忆故乡,为问买茶人去否;只余风月,依然司马客归时。”



    “司马不来,相逢何必曾相识;佳人何在,此时无声胜有声。”



    乐天一家人来到江州府邸,虽然崔使君已经调离他处任职,但是乐天知道,现任刺史是李渤。这李渤字澹之,洛阳人。穆宗皇帝即位,召为考功员外郎。元和十五年十一月,定京考官,他不避权幸,该升则升,该降则降。并上书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