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山传》第165章 老宾客洛阳吏隐,六旬翁老年

    过了年,乐天按照在祭奠行简的祭文中所说,请长假回洛阳,在那里教孩子们读书,培养孩子们,自己不想再在官场里操心。闪舞www于是首先向皇上请了三个月长假。假满期后,乐天要求去东都洛阳分司任职。由于当时李宗闵做了宰相,不久牛僧儒也恢复了宰相职务,李宗闵和牛僧儒都是乐天的好朋友,按理说,乐天有机会做到宰相。但是这时候乐天已经对升官没有多大兴趣了,一心只想回洛阳过稳定生活,两位老朋友在皇上面前美言了几句,乐天的愿望就实现了:去东都洛阳分司任职。



    皇上考虑到乐天的贡献,几十年来劳苦功高,给乐天再提了一级,升为“太子宾客”。



    太子宾客这个职务,位置比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少(少师、少傅、少保)低一级,为正三品。乐天知道,这是一个靠吃老本的职务,没什么事干,但是工资待遇高,年薪可以拿到九万两银子。乐天对这个位置非常满意。且看乐天自己《病免后喜除宾客》这首诗:



    “卧在漳滨满十旬,起为商皓伴三人。从今且莫嫌身病,不病何由索得身”



    按照当时官制,中央职官任命在陪都洛阳执行任务,叫做分司东都。其实分司官只有御史有实职,其他的多为优待退闲的官员,并不任职,所以又称为散秩、散职。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的官职,对于乐天来说,真是太满意了。“禄俸伏饶官不卑,就中闲适是分司”。渴望已久的“吏隐”生活到底实现了。所谓“吏隐”就是吏与隐相结合,隐逸于闲散的官职。



    乐天现在看破了,在那个政治黑暗的年代,做官太难,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奔头。像陶渊明那样辞官退隐吧,又有衣食之忧,有孤独之虞。“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好辛苦。“贫穷心苦多无兴,富贵身忙不自由,唯有分司官恰好,闲游虽老未能休。”这样既免衣食之忧,又免为官之苦,因此分司东都以后,乐天真的是心满意足了,请看他的《中隐》这首诗: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乐天带着家人又来到了洛阳履道里。且看乐天的《归履道宅》:



    “驿吏引藤舆,家童开竹扉。往时多暂住,今日是长归。眼下有衣食,耳边无是非。不论贫与富,饮水亦应肥。”



    现在的乐天心情真的很轻松了,一首《思往喜今》又摆在了书桌上,诗曰:



    “忆除司马向江州,及此凡经十五秋。虽在簪裾从俗累,半寻山水是闲游。谪居终带乡关思,领郡犹分邦国忧。争似如今作宾客,都无一念到心头。”



    乐天的寓公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每天在家带着孩子们读书,写字。给孩子们讲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给孩子们讲淮北苻离的美丽,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湖泊,那里的草原,那里的寺院和寺院里的菩萨;给孩子们讲那里的朱陈村,朱陈村的青年人都自己谈恋爱;讲得最多的是那里的白家老屋,毓村,东菜园……也给孩子们讲江州的故事,那里的长江,湓浦口,庐山,庐山草堂,还有那里的鄱阳湖;也讲长江三峡,讲忠州,讲忠州的荔枝;还讲杭州的西湖,讲苏州的园林、古街道、虎丘、山塘街……每当讲到这里,孩子们都笑,说这些他们都知道。闪舞www这时候乐天也笑,说爷爷知道你们知道,爷爷讲得好玩。乐天喜欢行简孙子阿能和幼文的孙子阿书,常常护着两个孙子,所以常常用“爷爷”的辈份说话。阿罗和银銮子虽然年纪不大多少,但是她们是姑姑,大了一辈,自然显得老成一些。



    正是“山中无甲子,岁尽不知年。”眨眼间到了九月,听说元稹被调回长安任尚书左丞,将要路过洛阳来到履道里跟乐天聚会。乐天自然是高兴万分,自己竟然首先独自喝起酒来,一首《尝黄醅新酎忆微之(世间好物黄醅酒)》又打好了腹稿:



    “世间好物黄醅酒,天下闲人白侍郎。爱向卯时谋洽乐,亦曾酉日放粗狂。醉来枕麴贫如富,身后堆金有若亡。[诗云:一醉曰富。]元九计程殊未到,瓮头一盏共谁尝”



    这一天,元九真的出现在履道里白家的大门口,这一下乐天高兴了,当即大摆宴席,兄弟俩喝了一个昏天黑地。自从弟弟去世两三年,乐天还是第一次这样喝酒。



    第三天元九就要走了。也难怪,虽然元九的老家在洛阳,但是元九在很小的时候就到了长安,对洛阳没有太多的印象,所以他心里牵挂的还是长安。



    杨茵的肚子越来越大了。乐天现在变得很细心,不时摸摸杨茵的肚子,把耳朵贴在老婆肚子上听一听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