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山传》第173章 三月三,一帮老人祓禊洛滨

    三月三日这天,天气晴和。乐天吃了早点,按照昨天的约定走出白园大门,他是要到一个地方跟一帮老人相会,去做一件老年人常常喜欢做的事。至于做什么事,你也不必多问,跟着老人走,到时候你自然就知道了。



    今天乐天要去的地方可能比较远,马夫牵来马,乐天出了白园,骑上马,走过履道里村前的石板路,过了小溪上的狮子桥,经过一段树木葱茏的下坡路,到了伊河边,走过伊河上的龙门桥,到了直达洛城的大道向洛城奔驰而来。



    乐天在洛城附近的洛河边下了马,这里是洛河的一个渡口,渡口边有一座亭子,乐天走进亭子,亭子里面一大帮人都向乐天打招呼。看官,你道这一帮人是一些什么人你们也许不认识他们,还是听鄙人介绍介绍。那位最先跟乐天打招呼的是在任的河南尹李待价,接着就听到了老丞相裴度的声音,还有太子宾客萧籍李仍叔刘禹锡,前中书舍人郑居中、国子司业裴恽、河南少尹李道枢、仓部郎中崔晋、伺封员外郎张可续、驾部员外郎卢言、虞部员外郎苗愔、和州刺史裴俦、淄州刺史裴洽、检校礼部员外郎杨鲁士、四门博士谈弘谟等,加上太子少傅白居易就是一十五人。



    这一帮人来这里做什么呢看官可以先想一想三月三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原来三月三是一个传统节日,叫着上巳节。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伏羲建都地淮阳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闪舞www



    关于三月三这个日子,大中华各地区各民族还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和习俗,像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民间还有情人节,鬼节,等等,都是在三月三这一天。



    汉代把三月三定为上巳节。“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病,为大絜。”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曲水流觞”也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三月三这天,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



    文士们在三月三这一天也要举行“曲水流觞”的活动。这个活动有来历。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而《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



    弄清楚了今天是个什么样的节日,我们似乎可以猜想,今天这一大帮洛阳最高层名流来这里也许是举行什么活动,与“三月三”这个节日有关的活动。闪舞www



    如果我们聪明的看官这样猜想,鄙人可以高兴地告诉你,你果然猜中了!



    现在这一帮人开始离开亭子向洛河走去。队伍中还夹杂着不少女子,还有人挑着担子。由于担子上面有盖子盖着,担子里面挑着什么也不知道,看起来还有一些重量。



    一帮人浩浩荡荡到了河边,上了一艘停泊在那里的大型游艇。至于这些人在那艘大型游艇上做了些什么玩意儿,由于他们在游艇上时间太久,经过的事情太多,鄙人也一时说不清。鄙人只能告诉看官一个大概。这艘游艇从那个叫着“斗亭”的亭子下面起锚航行,经过魏堤,到津桥,经历一整天。他们时而饮酒赋诗,时而又登岸赏景,时而又有歌妓舞蹈唱歌,时而又有人拿着笔在写着什么。总的来说,这些人在这一天里玩了不少花样。



    不过,如果你实在想知道得更加详细一些,现在有一个机会,那游艇上有一位叫着白居易的老人正拿着笔在飞快地写着什么,你可以走近他看一看他究竟在写什么。



    一位好事者果然走近那位白居易老人,一眼看见了标题:《三月三日祓禊洛滨并序》。只这一眼,好事者便知道了大概,原来这一帮人果然是在举行类似于“曲水流觞”的活动,也就是“上巳节”活动,说得更加明白一点,就是“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活动。但是他还想把全文看一个清楚,好事者竟然轻轻念了起来:



    “开成二年三月三日,河南尹李待价以人和岁稔,将禊于洛滨。前一日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