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入旧年》分卷阅读12

    大概……醒了。

    罗悬叹:“三年,好长,可终于醒了。”

    李小非在一旁看两人看得心急:“怎么还站着说话,进去啊。”

    伯九不好意思的说:“我也三个月没打理,估计都是灰。”

    罗悬问:“按理你应当比我早些动身,怎的与我同日抵达?”

    “一路上买些东西带给江春楼的人。啊,你还没去过江春楼吧,”伯九得意道,“现在在京城也是排得上号的酒楼呢。”

    罗悬微笑:“听说了。”

    “对了,你住在哪里?”今日才回京的话,应该还没有住处。

    果然,罗悬摇头:“其实地方看好了,还没准备。”

    “不知看上了哪里的宅子?”

    “我来说我来说,”李小非抢话道,手臂一挥,指着伯九宅院对面,“就这儿!买了两家的地基!”

    伯九讶然:“官员不是应当住在城东?”

    “那是正三品上的官,我还不是。”

    伯九道:“既然如此,不妨就在我家住下,等院子修葺好了,再搬到对面去,反正小妹嫁了人,这宅子空的很。”转身推开院子的门进去。

    “好。”

    ☆、第十四章

    随罗悬一同回京的不止他与李小非两人,还有在扬州为官时的一众家丁。这些人暂且住进罗悬买下的宅院,每日请人来修筑府邸。罗悬则将东西搬进了伯九院子的一间厢房。

    话说那日两人分别三年重逢,实在有一腔的话要说,可早市已过,买不到什么新鲜的菜来下酒。于是伯九厚着脸皮去自家酒楼拿了些面粉、猪肉和干香菇,顺带把北上路上特地买的二十年的潞州珍珠红拿回宅子。花了一个时辰,煮了两大盘饺子,倒上镇江醋,两人就着这么点饺子,在庭院的石桌上对饮。

    伯九说他的酒楼,罗悬说他的案子;你一杯,我一杯,渐渐就月上中天。李小非早就被罗悬打发到别处,今夜是不会来了。罗悬有那么一点醉意,伯九却是已经熬不住,倒在石桌上大睡。

    罗悬独自喝了一会儿,放下酒杯,也不收拾,任由杯盘狼藉,只是扛起睡着的伯九,想了想,怕把他给颠吐了,换成抱着,踢开门,把伯九放到床上,点起灯。

    一间不大的屋子,摆设也简单,除了一道屏风,竟没有别的装饰。木桌上摆了茶壶茶杯外,还有一套文房四宝,很普通的样式。

    大概就是用这个给我写信呢,罗悬想。

    其实今夜就连他都有点喝多了,所以这时候也泛起一点困意。在扬州时,也常常需要喝酒,只是他向来节制。今日么,是他高兴罢了。

    于是他也躺到床上去。是的,这屋子当然就一张床。

    他缓缓,缓缓摸上伯九的脸,从额头,到眉骨,睫羽,再滑过鼻梁,到唇。

    他凑近了一些,最终还是轻轻吻在额角。

    来日方长。这小厨子脾气硬得很呢。

    他笑了一下,坐起来,伸手轻轻地去解伯九的外衫。

    伯九真的长大了,长开了。三年前还只是一个少年,让他觉得干净,也很有趣;如今却,会让他产生一些……妄念了。

    他能克制到几时呢?他只希望他不能再克制的时候,伯九内心是愿意的。

    脱了外衫,罗悬把伯九放到被子里,自己也脱了衣服,躺下。

    现在,就今晚,他允许自己,这么小小地贪婪一下。人生怎么能老是节制呢?良辰美景,休须放过啊。

    第二天伯九先醒,睁眼的时候惊讶了一下,也只是一下,便推推罗悬:“罗悬?你不用去刑部报到么?”

    罗悬懒懒睁眼:“晚一两天也没有大碍的。你昨夜喝了那么多酒,脑袋可还疼?”

    伯九点点头。

    “怎么我才同你喝过三次酒,你次次醉得不省人事。”他不在时也如此?

    伯九挠挠头:“其实我一般不同别人喝酒,最多也就三四杯。同你在一起高兴,说的话多,不自觉酒也喝了许多。我是喝醉了便想睡的。”

    两人身上的酒气到这会儿还未散干净。一丝丝酒气从伯九敞开的衣襟飘散出来,只是罗悬还未看够,伯九便越过他,爬到床边,寻了衣服穿上,转身对他说道:“我要赶着去酒楼,昨天来见你,已经耽误了,虽然不去也没大碍,但我在那边还是放心些,你先睡着吧。”

    罗悬等伯九走了,也起来穿衣,走出门,径自穿过院子,走到对面的,所谓“未修葺”的院子。

    其实罗悬早在两个多月前接到调令时就开始筹划了,此时的罗府虽然没有完全落成,但也绝不是没有修葺过的样子。伯九离开三个月,并不知道这边的动静罢了。

    这一带的宅子都偏小,好在新晋刑部主事大人不差这点钱,买了两处连宅,打通了,并成一座。能住到伯九宅子里去,则又是一个不捡白不捡,现成的便宜。

    这京城的未来的日子,让主事大人不自觉地眯起了眼睛。

    沐浴,散去一身酒气,换上帛色官服,戴上官帽,罗悬抬脚迈进轿子,前去刑部报到。

    刑部尚书大人是个老头子。其实六部尚书里,也就罗悬的二哥罗赫不是老头子,这也是因为当初原吏部尚书卷入了允王案被革了职,才让一时无首的吏部推出了罗赫当这尚书。

    不过罗赫在五个老头子中间却很吃得开,于是不能明着照应自己的弟弟,暗里总是可以的。这刑部尚书笑眯眯上下打量罗悬,道:“你同罗赫那小子,长得不像嘛。”

    罗悬道:“同父异母,的确不像。”

    “唔,我看了看你在扬州办的案子。其实你这次受皇上嘉奖的案子,倒不大吸引我。我倒觉得那些市井之事,你处理得不错。你可知道刑部主事要做些什么?”

    “请大人指点。”

    “京城本地的各级案子,还有地方上报的大案子,刑部都要经手,卷宗先要熟悉。这几日你先看京城的,过几日再看地方,等熟悉这些,我再吩咐其他的。”

    罗悬捧着卷宗,在一个奴仆带领下,来到主事们的地方。这是一个小院,刑部有七八名主事,每人各占一间。罗悬来到自己的书房。这里每日都有人打扫,文房四宝、书架、案几等一应俱全,屏风上画着竹子,表示刚直不阿,清清白白。院子里还有奴仆定时奉茶,隔两个时辰来换茶水。

    罗悬将卷宗放到案几上,休息了一会儿,翻阅起手中的卷宗来。其实大多数案子同他在扬州看过的那些并没有什么分别,于是他也快速略过,并不多看。卷宗乃是倒序记录的,这么翻着翻着,翻到了四年前的逆臣允王叛乱案,卷头用朱笔重重圈起,表明为重案。

    允王案时举国震动。允王手握部分兵权,又是本可替代先帝登上皇位的第一人选,无人怀疑其是否有必要发起叛乱。涉王得了密保允王在青州招兵买马,据说证据确凿,直接禀明太后周秦氏,得到诏书,将允王当场斩杀于王府。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允王已殁,王府其余人被关入大理寺,进行所谓审案,不过就是等死。一月后便灭族,之后便是清扫允王朝中势力,或发配,或革职,一番血洗,朝中上下动荡不安。

    允王当年立了些战功,在百姓中有些威望,故而允王案过去一年,仍旧是许多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唏嘘,有人讥讽,有人说帝王无情。

    虽然案子审得很快,但卷宗还是将允王叛乱的证据一一罗列了一遍。翻过这一页,便是允王案处死之人的名册。行刑时,处死一人,便在那人名上用朱笔划一道杠。罗悬本是不准备看这个的,却在翻过去时发现一个名字上并没有这道杠。

    那名字是陈广德。没有这道杠,便是没死。这种情况,偶尔也是有的。关押的犯人太多,一次处死,不留神就跑了一个。若不是什么重要的犯人,一般不会悬赏通缉,抓不到也就过去了。只是陈广德这名字,罗悬有那么点耳熟,却又的确想不起来这是谁。罗悬目光下移,伸手去拿茶杯,手却没拿稳,跌了。

    一声脆响。门外守着的仆役推门进来:“大人?何事?”眼睛一扫地上摔碎的茶杯,道:“小的这就去拿个新的来,大人稍等。”

    罗悬点头,将目光移回卷宗。

    陈广德的名字下面,是周箴。划了一道红杠,表明死了。

    罗悬终于想起来谁是陈广德。

    那日他遇到那个疯疯癫癫唱小曲的小厨子,喝了他的酒,倒在他面前呼呼大睡。宴席结束了好久,一个人寻过来,把那小子往肩上一扛:“在下鲜味轩的陈广德,这是我侄子周箴,没见过世面,叨扰了公子,实在抱歉,这就把他带走。”

    又想起小厨子脸上冰凉的水,喝醉了,在梦里哭着说“是周箴不是伯九”。

    唔。还有那张脸。

    仆役推门进来换了茶杯,清扫了碎片,转身离开。

    罗悬把玩起胸前挂着的长长的楠木珠,心中疑窦,像这珠子一样,一个个,一个个冒出来。

    ☆、第十五章

    这日。伯九正与八宝在城南采买江春楼一日要用的食材。

    这城南的集市,每一户都认得江春楼的掌柜伯九。但今日与往日不同,除了采买食材的板车,八宝还背了个竹筐子。

    “掌柜的,你买这些是给谁做饭呐?”

    伯九扫他一眼:“你话怎么这么多呢?”径自扔给他一个茄子。

    八宝接过往身后一扔:“我这不是好奇呢,席香都嫁了,你买这么多是给谁做呢?”

    伯九没理他,自顾自端详笼里五颜六色的几只鸡,选好了,一指,大娘掀开笼盖,一伸手,准确地擒住鸡脖子,一提,鸡毛飞舞间,腿已绑好。伯九付了钱,把鸡往八宝面前一送,拍拍手,往前走。

    八宝嘴一扁,只好接过。过一会儿,又忍不住:“掌柜的,要不买点虾吧?你做的醉虾可好吃!”

    伯九想了想,摇摇头:“那人吃不得虾。”

    买完,八宝将竹筐子送上板车,两人回了江春楼。

    清晨的江春楼卖些面点小食。因为价钱订得低,很多百姓也会来吃。伯九和八宝将车上的东西搬到后院厨房,清点了一番。众人同伯九问好,又各自忙各自的。今日伯九让四全招呼着客人,自己跑进厨房,开了个空的炉灶。

    《御宅屋》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