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一品贤妻》分卷阅读48

    李若杉听到王子清的话,瞬间反应了过来,现在可不是跟可恶的李若松闹别扭的时候,“哥夫,快走,再不走就晚了。”

    成栋一头雾水的被李若杉拉起来,成栋给了李若松一个疑惑的眼神,口中则问道:“不是,若杉,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

    李若松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他看了成栋一眼,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怎会回事。

    “你们两个,真是,我都懒得说了,今日是夏至节,咱们要去祭祖的,这种事情都能忘,你们俩平时都不记日子吗?”李若杉没好气的说道。

    成栋和李若松一下想起来前几日用完膳的时候几位长辈说的话,貌似提过夏至这日要早些起来去祭祖,这可是村子里的大事,又是李良当上族长之后第一次接手这样的事情,若是弄不好,以后在村子里怕是不会有什么威望可言了。

    经过李若杉的提醒,终于想起来的两个人反过来拉着李若杉大步往前跑,王子清则紧紧跟在他们三个人的身后,心底暗暗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把这几个祖宗给拖出来了,要不然回头周护院不知道会怎么罚自己。

    夏至节,在大楚朝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成栋专门问过李若松,李若松还给成栋讲过,到了夏至节那一天,百官休沐一日,用以过节,不管是哪里,夏至节都是要祭祖的,有的地方还会举行祭神仪式,像是刘家沟就是最简单的祭祖,祭祖结束后村子里会有一些孩童参与的游戏,大人们都会站在旁边观战,这也算是农家在农忙前最后一次闲适的日子,因为过了夏至,农忙就要来了,每到这个季节,不管是谁家,最少也要脱层皮下来。

    几个认连走带跑的到了正堂,几位长辈正在用早膳,李齐头也没抬,淡淡的说道:“都坐吧,冬至饺子夏至面,今日这面可是你们祖母亲手做的,你们几人要多吃些。”

    李若松三人连声应是,跟几位长辈请过安后规规矩矩的坐下,他们几个人的面已经放在桌上了,许是考虑到气候的原因,李吴氏做的面并不是汤面,而是两面,青翠的黄瓜丝,爽口而有劲道的手擀面,配上不知道什么配方的酱料,入口的一瞬间,成栋觉得这真是自己这两辈子加起来吃过的最好吃的面了。

    李吴氏见几个小辈吃的高兴,便说道:“慢点吃,慢点吃,还有,吃完了再添便是。”

    成栋闻言,看了眼笑的开心的李吴氏,只觉得初见面是那位贵妇人已经被永远的留在了松江府,而在刘家沟的这位老妇人若是不知底细的人,只会觉得是位地主婆,却不会想到这是一位妃子的亲生母亲,一个大家族的宗妇。

    李吴氏敏锐的察觉到了成栋的打量的眼光,便看了过来,问道:“栋儿怎么了?可是吃不习惯?”

    成栋脸红了一下,抱着碗,回道:“不是,很好吃。”

    李吴氏笑了笑,说道:“你喜欢吃就好,若是有什么想吃的就同祖母说,你这孩子太要强,平日里总是不肯让自己过得轻松些,把自己弄得忙忙碌碌的,不是祖母说你,你啊,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可不是忙活这些杂事,而是赶紧把身子养好了,给咱们李家填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知道吗?”

    李陈氏心有戚戚焉的点点头,她早就想要抱孙子了,自从李良当了族长,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她平日里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除了陪着李吴氏给家人做做衣裳鞋子,或者是偶尔给李吴氏打个下手做做饭菜,便没有其他事情了,若是有个大胖孙子她也能给自己找点事情做,而不是每天都不知道该怎么打发时间。

    “可不是,有时候老夫走在外面见到别人家的孙子,老夫总是会忍不住想,若是自己有个曾孙子,该长的什么模样,是会像他爹一些,还是会像他爹爹一些,咱们李家子嗣单薄,栋儿你可要多给咱们李家生几个孩子,不论是小子还是双儿,我们这些老家伙都一样喜欢,你尽管放心生便是。”提到这个话题,李齐眼中带着淡淡的期望,他自是极为盼望早日能够抱上曾孙子的,也好过把当太爷爷的癥。

    听着李齐的话,李良的脑子里不自觉的浮现出这样一幅场景,一个走路还不太稳的奶娃娃,身高约莫直到他膝盖的地方,左摇右摆的跟在自己身后,不停的喊着爷爷,爷爷,这样的场景,光是想想都让李良觉得心里痒痒,看向成栋的目光不自觉的炙热起来。

    成栋缩缩脖子,只觉得自己今天出门没看黄历,自己不过就是看了祖母一眼,话题却偏成这样,生孩子,生什么孩子,他可是个大老爷们,额,好吧,现在也不能说自己是大老爷们了,可问题是大老爷们有的东西他都有,实在没办法想象自己挺着个大肚子里面装了一个孩子的样子,实际上,只要一想到自己将来可能会生孩子,成栋觉得某些事情似乎也是可以免了的。

    “劳烦祖父、祖母、爹、娘担心了,夫郎本就是双儿,生子比寻常女子不易,不过夫郎也很注意这些事情,平日也都有服用一些对身子好的物事,若是真有了,那是咱们夫夫俩的福气,若是没有,也不用心急,孩子嘛,总是会有的。”李若松连忙说道。

    其实几位长辈也就那么随口一说,他们跟成栋相处了这么久,心里自然明白成栋是个什么样的人,顶着一张美艳动人的脸,其实有着非常内向的性子,习惯用面无表情来掩饰自己的想法,其实从来没能掩饰住,因为这孩子的眼睛完全不会骗人,那么点想法全部被自己的眼睛给出卖了。

    见成栋有些不好意思,李若松也出来给自己的夫郎说话,几位长辈也就不再继续用这个话题调侃小两口,“行了,吃饱了咱们就到晒谷场去,今日要先祭祖,等到祭祖结束后,咱们一家人到镇上去走走,打从来了这里咱们就没出去过,这样下去,咱们真的要与世隔绝了。”

    李齐说完,带头讲碗里的凉面吃完,放下碗筷,擦擦唇角,接过随从递过来的布巾擦擦手,继续说道:“老夫在书房等你们,你们用完早膳便过来。”

    李吴氏早就吃完了,听到李齐这么说,便跟着起身说道:“老身也先行一步,你们不要急,慢慢吃。”

    李齐夫妇一走,李良夫妇自然是跟上,张管家和周护院一大早就吃过饭回各自的房间了,这种村子里面宗族祭祀他们是不能参加的,李管事没走倒不是因为要跟着过去,而是他今日要安排一批货送去京城。

    李若松三人见长辈们都走了,不自觉的加快了吃饭的速度,本来就来晚了,再慢慢悠悠的吃饭,这不是摆谱,这是找死。

    三两口将碗里的面扒拉完,三人连忙起身往前院走,李齐见人到齐了,便对身边的长随吩咐道:“开门。”

    成栋跟在几位长辈身后,好奇的看着旁边跑来跑去的小孩子们,他们穿着自己最好的衣裳,拍着手,口中唱道:“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成栋捅了捅李若松的腰,在李若松看他的时候问道:“他们唱的这是什么东西?”

    李若松压着嗓子回道:“夏至歌,你们那边没有?”

    “没有,我还是第一次听,可能以前有,但是在我们那里,夏至仅仅只是一个节气,并不是节日,也不像你们这边搞得这么隆重。”成栋回道。

    “可能情况不同吧,夏至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气,老百姓都是土里刨食,看天吃饭,这个时候祭祖就是希望祖宗保佑,让收割粮食的时候不要下雨,否则之前的劳作就算是白费。额。”李若松解释道。

    成栋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说道:“我还是第一次过夏至节,看若杉那个样子,似乎很好玩的样子。”

    李若松微微笑了一下,说道:“他觉得什么东西不好玩,就是个小孩子,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才不是他这个样子。”

    成栋四下打量了一圈,发现周围没人,李若杉那小子被李吴氏拉着走在前面,便伸出两根手指头在李若松腰上捏了一下,说道:“反正那个时候也没人看见,自然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李若松怕痒,被成栋冷不防的捏了一下,整个人猛的弹了一下,他瞥了成栋一眼没吭气,成栋得意洋洋的笑了笑,却不知,晚上为了这个笑脸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差点被李若松把老腰给弄断了。

    第144章 祭祖

    在成栋的记忆中,祭祖跟那个充满了腐朽味道的,放着一排排祖宗牌位的,永远都萦绕着盐香的地方是离不开的,也许跟自己穿越的经历有关系,成栋每次到了这种地方总是会觉得浑身上下都不舒服,有种被不知道什么人窥探的感觉。

    可让他出乎意料的却是夏至节的祭祖并不需要开刺探,他站在李若松旁边,看着李良站在场子前面,那里已经拜访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置着一个大大的香炉,里面已经插了不少点燃的香烛,香炉前面则整整齐齐的摆放了一壶粟米,一盘瓜果,一个猪头,看样子是祭祖的贡品李良今日穿了一件宝蓝色直缀,许是晨起收拾过颜面,亦或是首次主持这样大的活动,李良显得非常郑重,一举一动多了几分大家风范。

    点燃三支香烛,李良恭恭敬敬的鞠了三次躬,上前一步,将三支香烛插在香炉中,在弯着腰退后几步,双手抱拳,高声念道:“时值夏至祭祀之佳期,李氏嗣孙,会聚此地,祭奠宗祖,彰祖宗之功德,表后世之虞敬,训子孙之孝道。宗祖之德,和气致祥,耕读传家,风雨飘摇,族风犹存,祖宗先贤,善以天道地利,谨身节用,敬养父母,上善若水,延续先脉,历朝历代,能人辈出。

    吾等后继之人,不敢疏怠,当爱亲事父,虚心实腹,踏实勤奋,增添人丁,紧衣节食,苦读诗文,光宗耀祖。瞻望祖茔,霞蔚云蒸,緬怀先祖,牢记族规:耕读传家,勤劳俭约,醇朴诚信,睦邻亲友,孝敬父母,抚爱儿孙,家和族旺。后嗣子孙,当秉承祖上之家训,孝道为先,勤俭节约,谦恭和善,崇尚儒雅之美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奉父母双亲,传承孝道,勤俭营家,教儿育女,安居乐业,做贤达之人。

    微言大义,语短情长,告慰吾祖,永赐吉祥,保佑我族,万代隆昌!后世子孙,要缅怀祖德,万世不忘,祈祷李氏,家运恒昌,人丁兴旺,福泽永绵。伏惟尚飨!”

    李良说完最后四个字,所有的李氏族人一同躬身说道:“伏惟尚飨。”

    待身后的族人们一起说完,李良抱起酒坛子,将坛子里的酒分三次倒在地上,第一次敬天,第二次敬地,最后一次敬祖,等到酒倒完了,这次祭祖也算是结束了。

    待贡桌收下去,每年都有的小游戏便开始了,成栋和李若松自然是不感兴趣的,但是李若杉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小家伙两眼放光的看着场子上树立起来的秋千,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李良自打接任族长这个职务,每日都忙得分身乏术,尤其是为了今日的祭祀,光是背稿子就背了整整三日,方才他最担心的就是背错地方,惹人笑话,其实李良是想的太多了,别的不说,但就他刚开口那两句话就让村里人佩服的不行。

    村子里往年是没有什么祭祖文的,都是老族长随便说几句保佑风调雨顺,祈求祖宗宽待什么的,说的非常简单,这样规规矩矩的祭祖文村里人还真是第一次见,李良还没开始当夫子,就已经树立起了绝对的权威。

    荡秋千是每年夏至必有的项目,李若杉见到新鲜玩意根本顾不上李若松和成栋,在祭祖活动结束后立刻奔向自己早就看中的那个秋千,一下子作在上面,也不等别人来推他,自己跟自己玩的不亦乐乎。

    除了秋千,还有骑马打仗的游戏,当然,跟成栋想象中的不太一样,这里的骑马打仗,真的是骑马不是骑在人背上,只是他们骑的也不是真马而是竹马,一群五六岁的孩子,家人给做了竹马的,那小脑袋怕是能仰到天上去,没有竹马的倒也不是不玩,而是折跟树枝便当做自己的马,口中不停的呼喝着“驾,驾,驾。”一边喊一边在场子里面四处跑。

    这种骑马打仗实在是太简单,无非就是你追我我追你,跑蠃了的那个就胜利了,虽然游戏无趣,可是看着一群孩子们如此有活力,成栋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真要说比较精彩的,可能还是蹴鞠比赛,村里就只有一个蹴鞠,还是十多年前有位村民从都城带过来,村里人一直很爱惜,只有大型活动才会拿出来让孩子们玩耍,当然,只让到一定年纪的孩子们玩,若是年岁太小,大人们往往是不会同意的,玩游戏便是玩游戏,若是因伤到了谁家的孩子那就得不偿失了。

    李若杉并不是不想玩蹴鞠,也不是不到岁数,之所以没让李若杉上场,最关键的原因只有一点,李若杉的个头实在是太矮了,看过去完全不像**岁的孩子,若说是只有四五岁还是有人相信的。

    李若杉小朋友就这么因为身高问题被光荣的划下了名单,李若杉不是没找过祖父祖母,可祖父祖母两个人根本不接他的话,爹娘就不用问,祖父祖母不同意的他们俩是一个字都不会说的,最后的希望只能放在李若松和成栋身上,确切的说,是放在了成栋身上。

    如果说有人以为成栋是个耳根子软的人,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李若杉就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他以为只要跟成栋撒撒娇,说说好听话成栋就会同意他去玩蹴鞠,可偏偏成栋就是没松口,不管怎么说都不同意。

    倒也不是说成栋觉得李若杉娇贵一些,不能玩蹴鞠,担心李若杉磕到哪里或者伤到哪里,成栋确实有这方面的考虑,跟身份没有关系,跟李若杉的年纪有关系,成栋始终觉得十岁左右的孩子正是最熊的岁数,玩闹起来根本是没有分寸的,若是因此而受伤,在成栋看来是完全划不来的,若是李若杉能够吃的更结实一点,长的更高一点,成栋估计不会阻拦。

    场子里面的孩子们玩的开心,周围围着的大人们看得开心,纷纷给自己的孩子加油,李若杉噘着嘴,闷闷不乐的看着小伙伴们玩的不亦乐乎。

    李良头天晚上忙活到大半夜才睡,这会儿眼睛已经有些睁不开了,李陈氏很敏锐的发现了自家夫君的异样,有些担心的说道:“夫君,不若妾身扶您回房歇息一阵子吧?”

    “这,爹娘都在,我还是再等等吧。”李良捏捏鼻梁,又揉揉额头,意图让自己清醒一点李陈氏看了看站在距离他们不远处的李齐夫妇,想了想,说道:“不若妾身先去同爹娘请个罪,夫君您这样,妾身是万万放不下心得。”

    李良想了想,终于还是摇摇头,见妻子有些急了,便安抚道:“还是为夫自己去同爹娘说此事,你就不要过去了,若是说不好,爹娘会怪罪于你的。”

    李陈氏顿了一下,说道:“无妨,妾身去便是,就是爹娘怪罪,妾身也是不怕的。”

    李良闻言,只是笑了笑,让妻子在这里等自己,还是自己去跟爹娘请罪。不是李良不放心让李陈氏去说这件事,而是不忍心让妻子因为这件事情而被爹娘指责。

    对于婆媳关系,没人比李良看的更清楚,他记忆中的老夫人是个极好的人,小刘氏对他们一房虽然很是不喜,却及疼爱大房和二房的人,对于大房二房的人来说也算是慈母了,可就是这位慈母,对上老夫人,总是过得不好,老夫人瞧不上她,她则巴不得老夫人赶紧死。就是李吴氏,当年那么好的大伯母,同样跟老夫人有些沟沟坎坎的事情。

    李良很小的时候便明白婆媳之间出现矛盾最应该谴责的是那个男人,而不是婆媳之间任何一方,李良现在的父亲李齐就是个非常会处理婆媳关系的人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