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护院的手下是在夏至节后第五日夜间到了,到了之后没有惊动李家人,而是直接去了周护院那里,周护院连夜将这三十多人安置在演武堂的宿舍中,宿舍还是成栋发明出来的词汇,很奇怪却也很贴切。
这三十多个汉子原本以为住的地方会不怎么样,却在进到所谓的宿舍之后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每间宿舍能够住四个人,成栋按照现代大学宿舍做的规划,都是上面床铺下面书桌、柜子和板凳,到床铺的楼梯采用日式收纳楼梯,拉开都是小抽屉可以用来收一些杂物,一共四张床,除此之外还设置了四个大衣柜,用来放个人物品,包括被褥之类的东西,个人物品也都准备好了,按照现代的说法叫做完全可以拎包入住。
一进院子有十二间这样的宿舍,另有两间浴室,这个浴室是周护院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成栋让宅子里的人自己做了很多又细又长的铁管,直接从后山一处山泉接到宅子里,铁管这边是一个叫水龙头的怪模怪样的东西,只要拧开水就自动流了出来,拧上之后水就关上,非常方便。
铁在大楚朝是被严加管制的东西,可就算是管的再严,也架不住成栋的运气好,刘家沟背靠的大山有一处是富含铁矿石的山体,这还是周护院带着李若松、李若杉、成栋、王子清和王子泽几个人做丛林埋伏的时候发现的,要说成栋当时的表情,那可真叫做五味陈杂,有惊喜有惊讶也有一种很微妙的情绪,大概就类似于我怎么有这么好的狗屎运该不会这就是所谓的金手指吧。
之前成栋还在想铁制品管制的如此严格他要怎么做哪些新式的武器,现在却完全不用担心了,铁的冶炼并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就只是这件事情不能做的太露,冶炼的工坊放在演武堂最靠山的那一排后罩房,通往那一排后罩房只有一扇小门,这排后罩房是专门给成栋使用的实验室,所有的铁管都是在这里制造出来的。
幸好成栋没准备大规模的制作这些自来水管,仅仅给李家宅子和演武堂使用,为了让两个宅子都可以实现淋浴,成栋也是煞费苦心,为了掩盖住从演武堂伸到李家宅子的铁管,他还让人移植了不少高大茂密的树木,将这些水管掩盖在这些树木里面。
在自来水管做好之后,生活确实方便了不少,尽管现在还只能冲冲凉水澡,比起之前要挑很多水才能洗一次澡却好了不知道多少倍。更别说一拧水自来的便利了,洗衣服洗手洗菜都方便了很多。
李齐和李良已经对这个儿夫郎时不时冒出来的新鲜想法习以为常了,这也多亏了李若松的潜移默化,如果不是李若松早早跟李齐和李良讲过成栋最喜欢的就是这些敲敲打打的事情,幼时便动手能力极佳,读书时经常研读《墨经》、《鲁班书》等书籍,怕是两个老爷子早就起疑心了。
每个院子的两间淋浴间全部都是用青砖铺制而成,就连墙壁也都是青砖制成的,窗户开的虽然多,却也开的比较高,除了一面墙上渗出来的十来个淋浴水龙头,另外三面都是一个一个类似现代浴缸的东西,同样是青砖制成,有稍微矮一点的水龙头用来放凉水,另外还配备了木桶,让他们自己去提热水时使用。
所有从淋浴间流出来的水并没有直接流入河里,而是通过暗渠流到旁边的水田中,这年头没有那么多的化学物质,就是洗澡用的东西也都是皂角这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植物,所以洗澡水用来种稻子完全没有问题。
最让成栋头疼的就是卫生间,他肯定是不喜欢用古代那种露天厕所的,脏臭只是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很容易滋生各种卫生问题,可要是做现代那种下水道系统工程量又太大,想来想去,成栋最终还是决定先把公共卫生间修到宅子外面,等到什么时候他想好怎么处理排泄物了再说,不过,公共卫生间的房屋还是留了出来,也是两间大大的空屋子。
考虑到十四这个数字并不是太吉利,成栋还专门弄了两间小房子用来作为储物间,这两个储物间是专门用来放置武器的,当时不过是成栋灵机一闪的产物到了后来却发挥了大作用,这两个储物间后期变成了武器库,所有人都要在这里登记后才能领用,在武器保管方面是非常方便的。
这三十多人只占了九间宿舍,最后一间并未住满,还空了两个床铺,怡好王子清和王子泽第二日从李家宅子中搬了过来,所以演武堂建成后便住进了三十六个人,周护院倒是也想搬过来,却被张管家给拦住了。
京城中关于周护院家的事情也传了过来,周护院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原本就沉默的人更加沉默了,周护院是幺子,打小就是在他娘的疼爱中长大的,哪怕他再离经叛道,他娘始终是站在他这边的,只是,那个会一直护着他,疼着他的人走了,永远的离开了他,以后他摔伤了不会有人心疼的抱着他哄着他,给他擦掉眼泪,也不会再有人问他累不累饿不饿冷不冷,会这样问他的人已经不在了。
成栋和李若松永远都记得那个晚上,周护院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过了很久,屋子里传来低沉而压抑的哭声,那是成栋记忆中周护院唯一一次落泪。
第146章 阅微堂
阅微堂和演武堂同日封顶,花费的银两却截然不同,阅微堂那边因着村里人家家户户都出了人来,再加上所用材料比较少,整个宅子下来只用了演武堂的三分之一便建成了。
按照规矩,新房子建成之后要晾晒几日,散散潮气,所以阅微堂一直没有开门收学生,村里人等了这么久不在乎多等几日,反正宅子已经建好了,开放来也不过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他们等得起。
演武堂住进人的第二日,一直紧闭大门的阅微堂终于开门了,每天早上都要在这里转一转的村民们立刻飞奔回家跟家人通风报信,他们都知道,阅微堂开门那天便是学堂招人的日子。
整个刘家沟一共八十九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把孩子带了过来,最大的已经有十五了,看样子都要说亲了,最小的不过三岁,还咬着手指头,那口水流了一胳膊。
家里人也不管岁数,反正李齐家的人说了,不论大小都可以送进来,反正不要束脩,能够让孩子们学几个字,将来总能混口饭吃,对他们来说这是非常不错的事情,万一家里哪个孩子有那个天份,将来能够出人头地也未可知。
李老三一家人跟在人群后面,他怀里抱着自己最小的儿子,身边跟着长子和次子,媳妇怀里还抱着三子,牵着四子,人家都羡慕他家儿子多,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五个儿子带来的压力有多大。
“爹,咱们真的可以去读书?”李老三的长子李大一脸不敢置信的表情问道。
李老三看了看又瘦又小的长子,鼻子有些发酸,他眨巴眨巴眼睛,说道:“是啊,族长心善,之前就说过,村里的孩子只要愿意读书识字的都可以去。”
“我怎么觉得有些像是做梦呢?”李大继续说道。
“你捏捏自己,看看疼不疼,疼的话就不是做梦。”李老三开玩笑说道。
李大听见他爹的话,还真狠狠捏了自己一下,疼的他一哆嗦,可这疼痛也让他欣喜万分,“爹,疼的,疼的,原来是真的,儿子真的可以读书了。”
李老三的鼻子又有些发酸,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不到三十便已皱纹丛生的脸上硬是挤出一抹笑容,“大儿要好好读书,爹不求你将来出人头地,只要能够识得几个字,过个几年也到镇上去找份差事,攒些银子,将来也能把日子过下去便行。”
李大郑重的点点头,对李老三说道:“爹,儿子一定会好好读书的,将来挣多多的银子,让爹和娘也过上好日子。”
“好,好,我儿长大了,懂事了。”李老三欣慰的笑了笑,日子再苦,只要自己这几个孩子能够好好活着就足够了。
如同李老三这样的人家刘家沟有不少,穷山僻壤出入不便的地方能够有这样的机会,怕真是祖宗显灵了。
阅微堂的大门口早在大门打开的时候便已经安排了王子清、王子泽两兄弟在门口站着,这两兄弟主要负责维护秩序,成栋担心人一下子挤进来会把场面弄的很乱,到时候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干脆就让王子清、王子泽两兄弟做了一回保安。
只是成栋到底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不明白在这个朝代,读书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他到了岁数就进小学,然后初中、高中、大学,顺顺当当的读了十几年的书,从来不觉得读书时多么了不起的事,哪怕是来到这个朝代之后,不管是李若松也好,成栋的原身也好,家中都是有些家底的,不管说人人绫罗绸缎顿顿山珍海味,供家中子弟入学堂读书却是没有问题的,也因此,成栋很难理解这些人对于读书的那种敬畏和深深的渴望。
阅微堂门口虽然排起了长队,但是门口的人却进去的很慢,一家一家的进去,不知道什么原因,进去的人一直没有出来,弄的后面排队的人又是担心又是焦躁,原本想着进去早的人出来之后他们还能问问都在里面聊了些什么,可这只进不出的,让他们心里都没底了。
李老三一家人进到院子里之后,被李管事一路带到正堂里,一进正堂,李老三一家子被眼前的场景给吓了一跳,迎面是一排长长的桌子,桌子后面坐了好多人,有个跟自己三子的男童正一脸严肃的站在他面前。
“名字。”男童一本正经的问道。
“李老三。”李老三下意识的回答道。
“不是你的名字,是你们家来读书的人叫什么名字。”男童解释道。
“哦,哦,我们家,这个,我们家里老大,叫李大,这个,李二,还有这个,李三,他娘怀里的是李四,我们家来读书的是这四个孩子。”李老三连忙回道,一边说话一边把几个儿子推到自己前面给李齐一家人看。
成栋坐在桌子后面一脸想笑又不敢笑的样子,这家人起名字实在是太懒了,老大就叫李大,老二就叫李二,然后顺延下去,不知道这几个孩子长大之后要如何看待自己的名字。
“行,你们几个,都到那边去坐着,你和你媳妇到那边去坐着。”男童说完,朝着左右两边各指了一下。
李老三这才发现他们身后都有板凳,听见男童这么一说,李老三也不敢问话,连忙拉着媳妇抱着老五按照男童指的方向坐到那边的凳子上。
李大心里虽然有些惊慌,却不忘紧紧握着两个弟弟的手,还抽空叮嘱二弟让他跟着自己,不要害怕,成栋对这个孩子的印象一下好了不少,少年老成,关心幼弟,很符合他对一个兄长的定位。
“你叫什么名字?”待李家四兄弟依次做好,李若松便开口问道。
“回大人的话,我叫李大。”李大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我们不是什么大人,你喊先生就行。”李若松温和的说道。
“是,先生。”李大的态度依然恭敬。
“今年多大岁数?”李若松继续问道。
“今年刚满十岁。”李大回答道。
“以前可曾念过书?”李若松一边问一边在纸上写个不停。
“不曾。”李大回道。
“嗯,想学什么?”李若松继续问道。
“啊?”李大有些愣怔,想学什么?难道不是来读书的?
“是这样,咱们阅微堂不仅仅是读书的地方,你若是有其他志向,只要你说,这里都会教,当然,不管你学什么,在阅微堂都是必须学习识字的。”李若松解释道。
李大有些犹豫,他想了想,壮着胆子问道:“先生,请问在阅微堂能够学什么?”
“有很多,若是你想将来参加科考,那么就进科考班,若是你对科考不感兴趣或者觉得自己在科考一途上没有什么天赋,想要习武的,就到演武堂那边的少年班,想要学写手艺的,就到实务班。”李若松说完,看着眼前这个半大的少年。
李大思索了一会儿,问道:“先生,不知学手艺的能够学哪些手艺?”
李若松赞许的看了李大一眼,说道:“有很多,木匠、工匠、铁匠,只要你想学,这里都有。”
“那这些都可以读书习字吗?”李大再次问道。
“自然是可以的,若是不能读书习字,我们也不会专门开设手艺班,阅微堂的规矩就是只要进来的人都必须读书习字,哪怕是演武堂那边习武的孩子们也都必须识字。”李若松说完,指着周护院说道:“这位是演武堂的总教头,演武堂那边都是周教头在负责,日后你们不管是在哪个班上,都要同周教头习武强身。”
李大连忙起身,对周护院说道:“见过周教头。”
周护院冷着脸点点头,没说话。
李若松指着张管家说道:“这位是医班的先生,若是你想要学医,便是在这位张先生的班上。”
李大又起身对张管家说道:“见过张先生。”
张管家笑眯眯的说道:“是个不错的孩子,坐吧。”
不等李若松介绍,成栋便自我介绍道:“我姓成,如果你想学其他手艺,便是在我的班上,我这边能学的挺多,就看你自己想学什么。”
见李大又要起身行礼,成栋开口说道:“对我不必行礼,我并不是你们的先生,平日对你们的教导也不归我管,读书识字是由我的父亲李夫子亲自教导,我夫君素日里来的也不多,我看你是个挺有想法的孩子,你自己想好后告诉我们你的决定便是,至于你的弟弟们,你同你的爹娘自行商议吧。”
成栋在说话的时候李若松只是笑眯眯的看着自家夫郎,并不打断他,对于方才被成栋半路打断了话的行为也并不气恼,对于李若松来说,自家夫郎说什么都是对的,做什么也都是对的,如果自家夫郎有什么地方做错了,那肯定不是自家夫郎的错,绝对是自己的错。
李大听了成栋的话,像是松了一口气一般,他对成栋说道:“那我先同我爹娘商议一下,几位弟弟年幼,不知学堂是否可以收他们就读?”
“岁数不是问题,之前既然说了不分年纪,那便不分年纪。”成栋淡淡的说道。
李大闻言,冲着面前坐着的一排人鞠了一躬,说道:“请容小的一家先商议一下,稍后再同几位先生稟报。”
第147章 多智近妖
所谓的招生也是成栋跟李若松协商过后定下的,这种招生方式在大楚称得上是闻所未闻,李齐和李良一开始是不同意的,毕竟没有开过先例的事情他们拿不准能不能做。
成栋很仔细的跟两位长辈解释了这么招生的原因,村子里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学堂,突然有了不用交束脩的学堂,肯定是家里有多少孩子就会送多少孩子过来,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哪怕是到了农忙的季节,想来家里打的主意也是白天忙农务,晚上学功课。
作为学堂的开办者,之前就说出去的话自然是不能无缘无故收回来的,可若是真的全部都收进来了,而且也不分年纪,那么一整个班的孩子怕是谁都学不好,良莠不齐大小不一,放在一个地方一起识字,那不是好事,而是灾难。
在成栋的构想中,这些孩子肯定最少要分五个班出来,六岁以下的全部都在幼儿班,六岁到十岁的放在小班,十岁到十二岁的放在中班,十二岁以上的都放在大班,年纪更大一点的则放在特班。
《宅书屋》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