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成栋喂完药,李若松端来一碗蜂蜜水给成栋喝下去,成栋喝完蜂蜜水才觉得嘴里舒服了不少,给成栋擦干净嘴角,又收拾好碗筷,才说道:“皇上这次赐下京城游街一日,清江府游街三日,待明日参加完鹿鸣宴,咱们便要动身回清江府了。”
“这么快?那游完街了咱们还要回来吗?”成栋问道。
“那要看鹿鸣宴后皇上如何安排官职了,如果外放,我就直接从清江府去任上,如果留在京城,那我们肯定还要回来。”李若松偏着头想了想,继续问道:“你是想回京城还是到外地去?”
“当然是外放,而且最好是去东南方向找个地方呆着。”成栋认真想了一会儿才回答道。
“嗯,你的想法跟忠王爷的想法差不多。”李若松笑了一下,给成栋理了理鬓角。
“忠王爷?他什么时候找你谈的这个?”成栋有些诧异,总不能是两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论的吧,否则今天一整天李若松都在骑马游街,哪里有空跟忠王爷讨论这些事情。
“这是忠王爷偷偷塞给我的,你看看。”李若松一边说一边将一张纸递给成栋。
成栋接过那张纸看了一下,上面就几个字,兵部经历,精海卫。成栋看完问道:“兵部经历?精海卫?什么意思?”
“这应该是忠王爷他们准备给我安排的官职,精海卫是我要去就任的地方。”李若松解释道。
成栋一下想起来前些日子将他们叫去楚淮河的那几位大人,其中一位就是兵部侍郎,“精海卫是个什么情况?具体位置是在哪里?兵部经历又是什么官衔?几品官?主要职责是什么?
有没有实权?”
面对成栋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李若松并没有用一句你不懂来糊弄他,而是非常认真的回答道:“兵部经历是从六品的官衔,虽然是在兵部任职,但是咱们大楚兵部都是文职,武将并不在兵部任职,兵部经历主要负责到各个卫所去巡察,算是有实权的位置,比如,精海卫那边若是有战事发生,在指挥使畏战的时候,兵部经历可以直接接管卫所的指挥权,把总及以下武将兵部经历有先斩后奏的战时指挥权。”
成栋闻言,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这有点类似我们那边的纪委巡查组,官衔不高,权利挺大,看样子,精海卫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位置,就是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不然忠王爷也不会将你安排到那边。”
“也可以这么说,精海卫负责宁海府的防卫工作,现任指挥使是万家人,我估计这个位置不一定能够拿得到,不过也说不一定,既然忠王爷能给我递这么个消息,怕是已经有了成算,看来,离京之前咱们还要去拜访一下忠王爷才行。”李若松说道。
“万家的人?那边是万家的地盘?如果是万家的地盘咱们以后日子估计不会太好过,如果只是对我们有防备我也无所谓,但要是拿战事开玩笑,有几条命都不够他死的。”成栋说的云淡风轻,却满含杀意。
“夫郎,精海卫的事情我先同你说说,你也好帮忙出谋划策,大楚立国一百余年,精海卫是楚高宗在位时设立的,宁海府多山,交通不便,消息也比较闭塞,但是,那个地方产出的丝绸非常不错,另外茶叶也是品质极好的,宁海府每年上缴的赋税也很多,加上宁海府那边有东海,是外邦来进入大楚的必经之地,贸易还是很发达的,可是,当地百姓生活的一直很困难,尤其是沿海的村庄甚至是城镇,却非常不安稳。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当地赋税很高,除了要上缴给朝廷的赋税之外,还要给当地的府衙上缴赋税,也就是说,当地老百姓是两份税,且两份税都很重,所以当地的老百姓虽然挣来的银两多,可交给衙役们的赋税更多。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海盗,这些海盗大部分来自距离宁海府不过七日行程的一个岛国,黎岛,黎岛距离大楚差不多有五百海里,高宗在位的时候,黎岛被划分为南北两个国家,因为要争土地和人口,这两个国家一直在打仗,这一打就是六十余年。
黎岛很多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就开始当海盗打劫过往的船只,很多船只都是咱们大楚的商船或者是其他国家来大楚的商船,人多,可是武力值几乎为零,完全比不上悍不畏死的海盗。
因为这个,往来的船只便放弃了海况比较好的靠近黎岛一方的航道,而是重新选了一条靠近大楚这边的航道,安稳了一段时日,没再碰上海盗,黎岛的海盗们见打劫的生意慢慢不好做了,派人探查了一下,发现是这些商船的航道改变了,便追着这些商船往大楚的方向偏离,就这么一方逃一方追,不出三年,黎国的海盗们就开始登陆大楚的海岸,随后,开始劫掠大楚沿海的城镇。
刚开始黎国的海盗们还有些胆战心惊,抢了就跑,不敢伤人性命,可后来他们发现即便他们抢劫了这些老百姓,当地的官员也不怎么管之后,便开始胆大妄为起来,从只抢财物,到强抢女子,再到烧杀抢掠,也不过五六年的时间。
宁海府倒是也有一人知府准备好好打击一下这些海盗,只可惜,这些海盗已经非常猖橛了,靠着这么多年劫掠来的财物弄了一批非常好的装备,寻常的衙役根本打不过这些海盗,当时精海卫还未设立,沿海的老百姓苦不堪言,楚高宗继位时不过十七岁,对沿海的情况非常关注,为了打击海盗,专门设立了精海卫。
精海卫设立之初,在打击海盗方面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海盗们也确实收敛了一些,但是楚高宗在位仅七年便突然暴毙,楚高宗去世的时候没有留下子嗣,也没有立下传位口谕,为了这件事,宗人府和朝臣们争了六七年,若不是当时的丞相能够压得住场子,大楚早就已经覆灭了。
好不容易定了新君,又是个短命的,上位不过两个月人就没了,国号都还没来得及改就死了,幸好他已有长子,虽然年纪不大,却也能够好好培养一番,朝臣们还在庆幸这件事的时候,这位皇帝又是壮年驾崩,又是没有留下子嗣,但是这位皇帝留下了口谕,便是传位于自己的叔叔,即楚成帝的父亲,楚德帝,楚德帝继位时已经年过不惑。
楚德帝毫无疑问是位明君,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顿朝纲,随后便是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在之后便是整顿军务,重新将大楚八个卫所整顿了一遍,可楚德帝身体一直不好,在做完卫所整顿之后,留下不过九岁的楚成帝,撒手人寰了。
可以说,大楚自楚高宗开始便一直处于朝局不稳的状态,短短几十年换了五六位皇帝,楚德帝在位时便给楚成帝请了帝师,当时是太子太师的周丞相,在周丞相教导小皇帝的八年中,大楚的吏治清明,百姓生活富足,南方的世族豪强被打压的极为厉害,北方边境地区也在几位将军的护佑下过的相对安稳。
楚成帝十六岁亲政,十七岁大权在握,到力排众议独宠万贵妃也不过十年的时间,再后来,楚成帝开始迷恋长生不老之道,不上朝,不管事,对他的宠妃却是千依百顺的,随后的十年间,万家开始崛起,逐步发展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
而因为这些原因,在周丞相辅政期间已经开始有所转变的精海卫又变得武备废弛,在万家人就任宁海府的知府后,精海卫已经形同虚设了。
李若松能够知道这么多事情,自然不会是他查出来的,而是忠王爷着人专门告诉他的,服侍李若松换衣裳的小太监是忠王爷的人,是个长相非常平凡,丢在人堆中完全着不懂的类型,李若松识人的本事已经算比较强的了,但是这人离开后,他再想找到这个人却发现他似乎有些想不太起来这人具体长什么样了,也是这个时候,李若松开始佩服忠王爷,忠王爷每走一步都不会留下什么太大的把柄,这小太监说给他听的事情他若是想要告诉万家的人,李若松会连作证的证人都找不出来,到那个时候,万家人就是想要用他,也不敢用他。
成栋听了李若松跟他说的话后,低头沉思了许久,说道:“若松,你有没有大楚的地图?”
李若松摇摇头,回道:“没有,大楚的地图只有皇宫中有一份,其他地方都没有,个别地方倒是有堪舆图,但是都很不全面。”
成栋叹了一口气,说道:“以后咱们还是要做这件事,否则时间长了,咱们会连哪些地方属于大楚都搞不清楚,说起来,连地图都没有,你们这边的将领都是如何调兵遣将的?总不能是请求支援的时候,过去支援的援兵还要一路问路问过去吧?”
说完这话,成栋脑补了一下这幅画面,觉得画面太美,有点不敢想象。
第211章 太监冯保
忠王爷躺在床榻上正在喝药,脸色惨白,他一口气将碗里面的药全部喝掉,对旁边候着的太医问道:“您有话直说便是,本王能受的住。”
太医捋捋胡子,说道:“老夫多年前便说过,您若是想要多活些岁数,就不能太过劳神,偏偏您不听,非要操这么多心,现在您这情况,老夫也只能说听天由命了。”
“您就直说,我还能活多久。”忠王爷淡淡的问道。
“老夫就跟王爷您说个实话,最多两年。”老太医正色说道。
忠王爷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两年,有些短了。”
“这还要您少劳神才行,若是您再像这样下去,恐怕连一年都活不到。”老太医说完,摇摇头,继续说道:“王爷,您何必将自己折腾到这么一个地步,若不是当年,唉。”
“过去的事情就不必说了,本王时日不多了,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做了,清风我已经同她说过,在我走后,她就跟着您往南方走,你们去宁海府,那边有李家那个小子在,别的本王不敢说,但是保你们一世无忧还是可以做到的。”忠王爷说完,用力的咳了几下老太医叹了一口气,说道:“王爷,老夫不会走的,当年要不是王爷竭力保下老夫,老夫这条命早就没了,不可能活到现在,王爷,您不用再劝老夫走了,至于清风姑娘那边,老夫觉得王爷也不用继续说了,她肯定也是不会走的,王爷,老夫不知道你准备做什么,但是老夫也不是痴傻之人,您只记着一点,您生,我们不一定生,可是您死,咱们一个都不会独活。”
“你们呐,这是何苦,算了,这件事就先不说了,明日劳烦您再跑一趟,日子是一天天的冷了,我这身子骨就这样,多的我也知道您做不到,我就一个请求,让我不要整日疼的这么厉害便是。”忠王爷说道。
“王爷放心,老夫尽全力给您医治,只是老夫也请求王爷千万要保重身体,不要再这么折腾自己,否则老夫就是天上的神仙也是回天无力。”老太医郑重说道。
忠王爷微微笑了一下,说道:“放心,还有这么多事没有做,本王也不甘心就这么死掉,若是真的就这么走了,九泉之下本王也无颜面对自己的兄长。”
在老太医离开后,忠王爷喊来白日里给李若松传话的那个小太监,问道:“事情可办好了?”
“回王爷的话,小的已经将所有的事情都跟状元郎说过了。”小太监低着头恭敬的回道。
“状元郎是个什么反应?”忠王爷漫不经心的问道。
“状元郎在听小的说完之后,打开纸条看了一下,跟小的说让小的回来跟王爷稟报,就说他知道了,请王爷放心,精海卫一定不会这样下去,只要他在那边一日,宁海府就太平一日。”小太监说完,抬起头看了忠王爷一眼。
只见面色依旧不好的忠王爷微微挑起嘴角,口中却说道:“那小子对自己倒是有些很有些信心,不过,这小子也确实不错,他在刘家沟带的那六十多人很是不错,连姓周的那小子都赞不绝口,可想而知这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听说那些训练方式,还有那个叫什么,格斗术的东西都是他夫郎弄出来的?倒也是个有趣的人物,姓周的小子还托人给我送来一套迷彩服,本王看了,这身衣服要是放在森林中,会不太容易被人发现,也不知李若松那个夫郎是从哪里弄来的,居然有这种本事。”
小太监一直没插话,静静的听着忠王爷的话,忠王爷看了一眼小太监,突然说道:“若是本王把你送到李家小子身边,你可愿意?”
小太监噗通一下跪在地上,说道:“奴婢不愿意,奴婢早就发过誓,从奴婢跟在您身边那一天开始,这辈子就只是王爷的奴婢。”
忠王爷叹了一口气,有些惆怅的说道:“我就那一个小侄孙,我现在就像给这个小侄子留下点可以用的人,你那个师父是个死心眼的,我看我那侄子要是哪天死了,这老货能跟着抹了脖子。
可你不行,你必须留下来,你先听我说完再磕头,我那小侄孙是个聪明的,也懂的隐忍,被送出宫后老老实实的留在刘家沟那种穷乡僻壤,去的路上没少吃苦,甚至有过几次性命之忧,可他还是坚持下来了,你可能不知道,他乡试考的很不错,小小年纪就中了举人,那个周瑾言,也是挺不错的,只可惜他们俩不能到京城中来赶考,否则这前三甲中没准还能看到他们俩的名字。
李家小子倒也谨慎,哪怕那个姓张的老货跟他说过了能够相信我,他对我也还是保持了几分的警惕,这样也好,日后我也不需要担心他会被人欺骗或者利用,这朝堂之上科室不讲什么感情和关系的,只讲利益,我倒是希望他一直这么清醒。
你记着,日后去了我小侄孙身边,用心侍候,若真有那一日,你可就不是现在这么个不知名的人物了,到那时别说是总管大太监,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都是有可能的,还有,万贵妃生的那个小太子,你安排几个人看着点,一旦真的乱了,你们要趁乱把这孩子带走,送出去,如果能够送到南边,就送到南边,送不到南边,就地送给当地的农户,若是他没那个命能够长大,那咱们也没办法,就让一切交给老天爷吧。”
小太监跪在地上,眼泪鼻涕糊了一脸,他哽咽着说道:“王爷,奴婢不愿意去,王爷,您就开开恩,让奴婢陪着您吧。”
忠王爷笑了一下,说道:“你小子少给我来这套,都多大岁数的人了,动不动就哭,还总是哭得眼泪鼻涕一大把的,丑不丑,我可跟你说清楚,你去也要去,不去也要去,这是我给你下的命令,不是跟你商量,明不明白?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是我真的缺人,你小小年纪就跟在我身边,这也有十多年了,我身边的人是个什么情况你应该很清楚,大楚是个什么情况你也清楚,那满朝文武大臣是个什么情况你更清楚,你知道的这么多,自然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你说是不是?
一旦咱们大楚乱了,若是上天不欲忘我大楚,我那个小侄孙就是咱们大楚最后的希望,其他那些皇室中人,哼,他们已经从根子里烂了,真要说起来,他们这些人恐怕比丰国和榦鞮的人更希望我侄子驾崩,这样他们才能有机会登基为帝,他们这些人也是脑子里面被酒肉给堵了,地位越高责任越重,他们怎么就不明白,若不是心智足够坚定之人根本做不了那个位置。
不说了,说多了我又要生无谓的气,小子,我跟你说,你将来的用处很大,哪个人能用,哪个人不能用,哪个人要怎么用,你都要多提点提点他们,也算是我这个堂爷爷最后能为小侄孙做的事情了。”
小太监哭的停不下来,反正已经被忠王爷发现了,他干脆就放开嗓子嚎啕大哭起来,忠王爷又好气又好笑的瞪着他,“好了好了,你不要哭了,哭的脑仁疼,这些年我一直没给你起过名字,总是小子小子的喊你,也难为你不跟我计较,今日我便给你起个名字,姓冯,名保,冯保,我希望你能够好好的保住自己这条小命,保住我那个小侄孙的小命,也希望你能够保住我大楚的国运。
冯保,我走后,你要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