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祝东风》分卷阅读21

    可所有的道理冯太傅都明白,但他就是非要搬出丹书铁卷换自己儿子一命,天下大儒的名声,他不在乎了,世代清白的宅书屋,这都无所谓了!

    也是苦了这天下父母心,冯太傅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在朝堂之上哭诉道:“老臣二十岁高中进士,为国尽忠四十五年,没有一日不是夙兴夜寐,恪尽职守,如今半截身子埋进土里的人,官家怎么能忍心看着我白发人送黑发人?有道是养不教,父之过,我儿如今落得这样,都是我这个当父亲的没有管教好,罪责都在老臣呀,我回去便辞去一切职位,将所有家财都赔给苦主,我只求有两间茅屋,一头耕牛即可,只是希望百年之后,能有个披麻戴孝的后人呀,官家!”

    到了这一步,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李弘济也拿这个倚老卖老的冯太傅没办法,满朝文武更是一言不发,官家烦躁至极,一甩袖子,说了句“散朝!”便起身走了。

    第38章 丹书铁卷(二)

    第二日,冯太傅抬着丹书铁卷跪在朝堂外,来来往往都是平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官员,谁忍心看着一个花甲老人在大太阳底下受这等罪。

    陈老二一个平民百姓进不了宫门,就跪在了东华门外,手捧四个大字的血书“杀人偿命!”,开封百姓来来往往无不唏嘘。

    一日过去,两日过去,这件事还没有定论,陈老二一个年轻小伙子扛得住,冯太傅花甲老人可就受不住了,一头昏死在朝堂外面。太医院的太医手忙脚乱将冯太傅救治过来,朝中旧贵族轮番在官家面前给冯思文求情,官家一律挡在了宫门外不见。

    可他躲得了百官,却躲不了太后,太后娘娘抹着眼泪朝官家求情来了。“官家呀,平常百姓家里都将就个尊师重道,咱们这帝王之家,怎么就能干出欺师灭祖的事来?”

    官家一听这话,心里更烦,说道:“母后,你严重了!”

    “就算是我说的重一些,但你真的忍心看着你的老师百年之后无人奉养,刚才朝堂里的事情我也听说了,冯大人愿意用全部家财赔给苦主,这还不够吗?冯太傅一生为国家尽忠职守,你若是真的杀了他儿子,岂不是让满朝大臣寒心呀!”

    “我若是就这么放了他,岂不是让天下百姓寒心呀!”

    送走了太后娘娘,官家派人将冯思远宣进了皇宫。

    冯思远是第一次进皇帝的后宫,紧张的直冒汗,紧紧跟着前面的小太监,看见官家正坐在一个凉亭里,抓着一把鱼饵抛向湖水里,一团红色鲤鱼游过去争夺鱼饵。

    冯思远上前朝官家行礼,官家回过身来说了句“免礼,起来吧!”

    “是!”冯思远站直了身子守在一旁,和周围的太监们一个动作。看见紧张的冯思远,官家笑了一下,紧皱着的眉毛也舒展开了,说道:“无需拘礼,坐吧!”

    坐吧?冯思远整个人都受宠若惊的僵在原地?皇帝让他坐吧?没听错吧?

    孙公公端了杯茶过来,朝他说道:“冯大人,官家让你坐,你还愣着干什么?”

    冯思远如坐针毡的坐到凳子上,官家亲自将孙公公端过来的茶送到了他面前“爱卿是南方人,尝尝朕这茶如何?”

    官家亲自给他端茶,吓得冯思远蹭的一下子站了起来。

    “坐,坐坐!”官家又将冯思远按在凳子上。当今官家是个生长于深宫大院的皇子,从小受儒学道德的熏陶,即使手握天下大权,却依然是温文儒雅的一个人,此刻笑意盈盈的看着冯思远,说道:“这次多亏了爱卿能够秉公执法大义灭亲,才侦破此案呀!”

    “微臣什么都没干,这都是李大人的功劳!”嘴上谦虚,心里却在暗骂,官家呀!你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专门往我心口里囊刀子,故意埋汰我是吧?

    “不,不,爱卿也是劳苦功高,也应该厚赏的,只是……”官家的话头转了个圈“只是这冯太傅年纪越大越固执,你说说他居然抬着丹书铁卷上朝来威胁朕了,朕也是没办法呀,爱卿你既然是冯太傅的侄子,不妨多去劝劝冯太傅,让他看开一些!”

    听到官家这话,冯思远一口老血卡在了嗓子眼里,官家这是要坑他呀!他这会儿成了害冯太傅儿子的帮凶,哪还有脸去见冯太傅,要真去了,不被乱棍撵出来才怪!苦笑着说:“官家,这事臣恐怕是无能为力了!”

    官家笑意盈盈的拍着他的肩膀说道:“爱卿还没有去试,怎么就知道不行呢?”

    从皇宫出来,冯思远恨不得一头撞死在皇宫的大门上,官家呀官家,你这也忒缺德了!你这是刨了人家的祖坟还要人家对你感恩戴德呀!

    没有办法,冯思远只能硬着头皮去见冯太傅,果然不出他所料,吃了个闭门羹,冯太傅不见他。

    不过老管家还是将他请进了屋子里,端了茶过来。“表少爷,你就在这坐会吧,兴许待会老爷气消了,就会见你了。”

    然后他就等到了天黑,也没有等到冯太傅气消。管家一边收拾冯思文小时候用的东西,一边絮絮叨叨的说:“大少爷呀,也是自个作的,只是苦了老爷,娶了好几房夫人,却一无所出,年过四十才有个小妾怀上,老爷能不宠着惯着吗?大少爷的亲娘活着的时候,说大少爷是观音娘娘赐给她的,是带着福分来的,你看看现在,哪有什么福分呢?嗨!”

    听到这话,冯思远端着茶碗的手抖了抖,冯府出了这么大的事,管家应该没时间去关心外面的新闻了。他问道:“为什么说堂兄是观音娘娘赐给的呢?”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老爷一直没有孩子,听说开封城外有个送子观音寺,特别灵验。那小妾就去观音寺里吃斋念佛住了几日,回来没多久就有了身孕,生下了大少爷!”

    冯思远手里的茶杯咣当掉在地上,老管家吓了一跳,忙问:“表少爷,你这是怎么了?”

    “没……没事!”此时此刻冯思远脑袋里一团乱麻,他仿佛是窥见了什么惊天大秘密,可他不敢说,他这会儿该怎么去跟伯父说他养了二十五年的儿子不是亲生的,是一个寺庙里的野和尚的种?

    怪不得第一眼看见那老和尚就觉得眼熟呢,现在一想,他的眼睛和冯思文的一模一样,都是一双不怀好意的贼眉鼠目。

    可他该怎么去跟冯太傅说,冯太傅知道了之后,又会是什么样子的,他不敢想。

    冯思远惊慌失措的站起身来,说了句:“我今天先走了,明天在来看望伯父”说完踉踉跄跄的出了门。

    回到家,看见自家门口血淋林的,冯思远吓坏了,莫非自家家里也发生了命案,急忙冲进门喊道:“错舟!”

    正好撞见书童傻蛋儿正提着一桶水出来,冯思远抓着书童问:“错舟呢?这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血?”

    书童安慰他说:“少爷,没事,不知道谁泼的,这些不是人血……”

    第39章 丹书铁卷(三)

    冯思远冲进李弘济屋子里,看见一个少年站在李弘济对面,脸上横着一道刀柄,正是陈老二,怒气冲冲的吼道:“他儿子的命是命,我兄嫂的命就不是命吗?就算是他们家有金山银山我都不稀罕,我就是要冯思文那王八蛋给我兄嫂偿命!”

    官家让冯思远去冯府当说客之后,又让李弘济来劝说苦主陈老二,年轻的官家,是真的要顶不住了。

    吼完,陈老二转身跑了出去,李弘济愣了好长时间,才无力的叹气道:“我以为我可以维护正义,却没想到要反过来劝苦主妥协!”

    冯思远不忍心看着这样的李弘济,想要过去安慰两句,却见李弘济挥了挥手,说道:“你让我一个人静一静吧!”

    李弘济平时总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好像天塌下来,他都能顶着,从未有流露出这种表情,让人心疼。

    冯思远没有离开,他走到李弘济面前,小事说:“错舟,其实……其实……”有些话就是卡在喉咙里,吐不出来。

    冯思文不是冯太傅亲生儿子这事,冯太傅应该是有所察觉的,或者说他知道却还是装作不知道。如果这秘密藏在肚子里,冯太傅只是教子不严,若是将这件事捅的人尽皆知,那就是又添了无数丑闻,让冯太傅以什么面目去面对世人?面对他教过的学生,面对这满朝旧吏。

    可这件事终究是纸包不住火,观音寺的事早晚会传进冯家,事情就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只看什么时候被人捅破!

    难道他真的要做最先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恶人吗?

    “错舟……”冯思远鼓足了全身的力气,才说道:“其实冯思文不是冯太傅的儿子,他不是冯家人!”

    大理寺连夜提升送子观音寺那群假和尚,终于在天明时分,拿到了那个老和尚的确切供词。

    这和尚二十多年前来到那座观音寺,杀了里面原本的老主持,取而代之。以送子观音庙的名声,吸引年轻妇人来寺里拜佛求子,施行□□勾当。二十五年前,确实有一位姓冯的官员小妾到那寺里拜佛求子,住了七八日。

    又提审了冯府里的一些老人,证实二十多年前,那名小妾也的确是从观音寺里回来后,才有了身孕的。

    大理寺将那些假和尚和冯家老人的证词呈给了皇上,冯思文不是冯太傅的亲身儿子,那块丹书铁卷只庇护冯家血脉,而冯思文只是一个假和尚的野种,他不配享受这份法外殊荣。

    官家的耳朵根子终于清静了,再也不会有任何人敢在他面前磨磨唧唧。冯太傅大病一场,躲在家里足不出户。无论是冯思远,还是他的一些学生去拜访他,都被挡在门外。

    立冬之后,万物萧条,也正是处决关押一年死刑犯的时候。冯思文的囚车从天牢里到了刑场,这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大理寺公堂上趾高气昂的冯衙内便成了畏畏缩缩的老鼠,他依然不相信自己就要被处斩了,直到他被刽子手按在了刑场上。

    “不,你们不能杀我,我们家有太/祖御赐的丹书铁卷……”冯思文在刑场上哭的声嘶力竭,眼看日头一点点高升,围观的人群中走出来一个身形佝偻的白发老人,正是多日不见的冯太傅,手里提着一个食盒,由老管家搀扶着朝冯思文走过去。

    监斩官也是冯太傅的学生,看见恩师,急忙下来迎接。冯太傅朝他挥了挥手,独自走到冯思文面前。

    看见冯太傅,冯思文大喜,两只眼珠子迫切的看着他问:“爹,你来救我了是不是?他们胡说,我是你的儿子,我是冯家人对不对?爹,你带我回家吧,我以后一定好好听话……”

    “哎!”冯太傅叹了口气,打开食盒,端出里的食物,亲手用筷子夹着送到冯思文嘴边“阿文,这些都是你平日里最爱吃的,吃两口吧!”

    “不——”冯思文大怒,将冯太傅手里食物碰在地上,吼道:“我不吃,你带我回家,你去求官家,我不想死,我不想死……”

    地上的影子在一点点缩小,马上就到午时三刻,监斩官命人将刑场上的冯太傅请了下去,斩令牌落地,冯太傅再回头去看,冯思文已经身首异处。

    收敛了冯思文的尸骨后,冯太傅辞去一切职位,遣散了家中奴仆,只带了老管家和几个仆人离开开封。

    那天冯思远追到了开封城外,他既是来送行,又是来赎罪的。几个老人驾着马车,走的不紧不慢,冯思远很快便追了上去。

    “伯父,伯父!”他在马车后面大喊。

    马车停下,佝偻着背的冯太傅拄着拐杖从车里下来,前几个月还精神抖擞的老人,此刻已经风烛残年。看见冯思远,并没有表现出怨恨和悲愤,依旧如从前一般,问道:“远儿呀,你怎么来了!”

    冯思远满心愧疚,这件事若不是自己,兴许就能瞒下去,冯思文就算再怎么样,毕竟是冯太傅养了二十多年的儿子,是应该给他养老送终,披麻戴孝的,冯思远跪在冯太傅面前“伯父,都是远儿不好!”

    “哎,这怎么能怪你呢,你没有做错,起来吧!”冯太傅扶起跪在地上的冯思远“你没有错呀,你只是做你应该做的事情!错的是我呀,我若是早些管教你堂兄,也不至于让他走到绝路上去,是我这个做父亲的错呀,怎么能够怪你们呢!”

    “伯父,以后我给照顾你,给你养老送终,你跟我回去吧!”

    冯太傅拍了拍冯思远的肩膀,说道:“你回去吧,回去吧,到这种地步,我还有何脸面呆在开封城!”

    冯太傅走了,这件案子彻底告一段落。

    (能看到这的爱人们,你们可是我的真爱呀!快给我留点言吧,我孤孤单单写的都快绝望了。“丹书铁卷”就写到这,其实案情很简单,主要是杀人犯蠢的跟猪似的,当然我主要也不是写曲折离奇的破案过程,这篇文也不是破案文,真的不是破案文,破案只是主角李弘济打倒那帮子吃人不吐骨头渣,满口仁义道德伪君子的一个途径。

    有些人很反感冯思远这个人,其实没有太大必要,冯思远和李弘济分属于两个对立的阶级,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受他所属阶级思想的限制,他爹娘从小就是这么教他的,连李弘济都原谅他了,你们有什么好纠结的!

    坏的不是冯思远,而是他所属的整个大氏族阶级,只有等他脱离了这个群体,才会变好。

    接下来的故事会很虐,虐完李弘济虐冯思远,我已经极力极力极力的让故事进度快一些,没想到“丹书铁卷”写了这么多,本打算两万字就写完这部分的,哎,但该有的剧情还是要写,我总不能把大纲给贴上来,就算是没几个人看,我也不能这么糊弄自己!

    下一部分“官仓老鼠”会涉及到李弘济的身世,他小时候被卖进冯家之前和从冯家逃走之后的事都会写到,这部分这可是一个曲折离奇而又漫长的故事,想控制在五万字内,但看看自己写的大纲,又好像有点困难。

    “官仓老鼠”之后,还有一卷“平沙万里”,是写冯思远全家抄斩,他发配充军八年后的故事了,不出意外的话“平沙万里”就是最后一卷。

    《宅书屋》om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