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分卷阅读6

    解释:所有奸臣都是想顺从君主的心意来取得亲近宠爱地位的。因此,君主喜欢的,奸臣就跟着吹捧;君主憎恨的,奸臣就跟着诋毁。大凡人的常性,观点相同的就相互肯定,观点相异的就彼此指责。现在臣子所赞誉,正是君主所肯定的,这叫做“同取”;而臣子所诋毁的,正是君主所憎恨的,这叫做“同舍”。取舍一致而互相对立的,还不曾听说有过。这是臣子用来取得宠幸的途径。奸臣能够凭借宠幸的地位来说毁或夸奖、提升或罢免群臣,如果君主没有法术来驾驭他,不用检验的方法来考察他,必会因为他过去和自己意见相同而轻信他现在的话,这是宠臣所以能够欺骗君主、营私舞弊的原因。所以君主在上面一定受蒙蔽,而奸臣在下面一定握重权,这就叫做控制君主的臣子。

    第10章 第九章

    江南有四大家族,庄杜郭李。庄家是典型的清流,虽然苏家也是清流世家,但是比较起来苏家势大,但是庄家更是名声显著。所以纵然在朝中没有庄家的人,但是大部分的官员都是庄家的学生,所以庄家在文人中的名声也是极佳的。而且奇怪的是,在宣王朝建立以来,从来没有庄家的女子成为皇帝的女人的。庄家还有一个学院建在江南,天下大部分的学子都以庄家学子为豪,甚至还有传言说,若是没有进入庄家学府的,根本不配为文人。

    杜家,是开国元老。如果说开国元老不算什么,毕竟,刘皇后刘家、先皇后谭家都是属于开国元老。但是不同的是,杜家的爵位继承制与其他家族不同。杜家帮着宣家打了天下之后,便主动上缴了军权,而且举家迁到江南来,可以说江南的一半繁华是因为杜家。但是主要的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宣高祖有感于杜家先祖的识相,特有遗旨,着杜家嫡长房嫡长子孙继承爵位光荣伯爵,不必降爵。

    现在来说郭家,其实郭家说是四大家族之一应该不怎,名正言顺了。郭家也是开国元老,但是早在前几代就不同以往了。郭家可以说是靠女儿来维持郭家的名声了。郭家和庄家不同的事,只要是京都的正一品官员里都有郭家的人在,宣高祖、宣光帝,连现在在位的宣文帝的后宫也有郭家的人在,虽然有皇子的只有刘苏两家,但是不得不说,郭妃在后宫也是颇受欢迎的。郭家有一个极大的联姻网,这也是郭家仍是四大家族之一的原因。

    李家,不同于其他三大家族,李家是商人出身。与先前的朝廷一般,士农工商一直是没有变过的,所以最开始李家主也是经过极大的努力才成为四大家族之一的。而现在,李家的丝绸、陶瓷、制酒业已是皇家专属,就是皇商。还有一个重要的行业,官盐。李家是唯一一家可以贩卖官盐的合法商家。

    宣敏和苏皓杞已到达江南,最先了解的就是江南的情况。郭家虽已式微,但是却是最好入手的一家;至于庄家,宣敏已经决定去庄家学府就读了。毕竟天下学子是一家,纵使文人相轻,不过这是相对于文人之间而已罢了,宣敏已经想得很明白了,争!毕竟他身上不仅他自己一条人命,还有苏家等支持他的人的性命,想来连自己的孩子也敢害的人,对于其他挡路的人,刘皇后更不会留情了。

    在江南五年,足够宣敏去结交那些年少轻狂、热血的世家大族的子弟们了,满腔理想,却因为家族的牵制,而无法去实现的,宣敏都给他们一个实现的平台,只是需要一些回报罢了,宣敏也曾经年轻过,知道年轻人要的是什么。

    庄家学府虽是庄家所开的,但是他面向的是有志学子,所以杜李郭三家的子弟们也在庄家学习,毕竟第一学府的名头并非虚构的。宣敏与苏皓杞二人一起进入庄家学府,宣敏是在身后指挥,而苏皓杞天生的交际手段自然是扮演同四大家族来往的角色。

    庄氏嫡子庄秋明,年长宣敏四岁,已经在庄家学府进了三年的学了;李氏兄弟李松李柏,年纪分别为七岁和九岁;郭家这一代是没有文人出仕了,但是宣敏却找到一个颇有武学天赋的人,郭家庶三爷的庶五子郭孝言,现如今已经十二岁了,仍在庄家学府蹉跎,不过这也算是不打不相识吧,宣敏是用苏家的身份进入庄家学府的,和不聪明,老是让人当靶子的郭孝言打了一架,从此成为好兄弟。至于杜家,是不屑于和江南的所谓世家“同流合污”的,杜家自称是保皇派,谁是皇帝就听谁的话,皇子们的争夺赛,杜家从不插手。不过宣敏看来,不过是高级一点的墙头草罢了。不过就是不知道下一任的杜家家主有没有这么聪明了,毕竟从龙之功还是很大的,江南四大家族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没落了。

    宣敏想,原来到江南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不枉费他一路颠簸和被人追杀。

    某:其实这真的不是在凑字数呀,是要介绍宣敏在江南的情况,虽然宣敏不是某要写的主角,但是宣敏还是很重要的。

    第11章 第 十 章

    第十章

    果然,隔天,在宣文帝的运作下和宣琪的暗中推动下,在江南五年的苏白协同家眷,还有宣敏回到了京城,宣敏当日就被接到皇宫,入住永寿宫。回京隔天,为宣敏举行回京入住仪式。

    宣琪暗想,父皇果然是老了啊。想想看刘皇后的脸色,宣琪还是觉得挺高兴的的,毕竟这皇宫实在是沉寂太久了,久得他都有点无聊了。

    五年了,也不知道他皇弟怎么样了?相信他的日子有点不会太无聊,毕竟在这五年中,他一直是以他和苏皓杞的事迹为乐的。

    想了想,宣琪又去了趟‘无心居’谭先生那里,“先生安好。”

    “”谭子清犹豫地看着宣琪明显高兴的神情,“阿琪很高兴,是有什么好事?”往日里宣琪来‘无心居’除了咨询学问外便就安静坐着,并没有什么情绪外露,今天倒是很高兴的样子,很是不符合他素日里的形象。

    “哦?很明显吗?”宣琪淡淡笑道,收敛了情绪。“孤的二皇弟,宣敏,已经回京了,孤甚是高兴啊。”

    “阿琪,凡事看开点,人生会多很多乐趣。”谭子清知道,宣琪在‘无心居’极少自称‘孤’,但是今天自称了,很不正常。想了想,谭子清还是婉言道,这五年来,他说的并不少,只是没有用罢了。谭子清清楚,他需要一个人或有一件事来让他看明白,正如以往的自己一般,看不清他对自己的好和无奈。

    “先生说的极是,晚辈受教了。”宣琪口中这般说了,却没有什么想法。谭子清也是知道的,否则也不会只是规劝一两句,是否明白,于心。

    宣琪在宫宴上见到了一直只闻其事的宣敏,呵,真是一个天真浪漫的少年啊,就这样子来斗的话挺无趣的,就让他来教教这位皇弟吧。

    “二皇弟,别来无恙啊。”宣琪轻笑,一派温文儒雅。

    “见过太子殿下。”宣敏很快反应过来,这皇宫除了他和宣琪之外,再没有其他皇子出生,也不知道是这皇帝不行了还是真的他对苏弦是真爱?想到这,真想呵呵一声。宣敏表面很高兴,却在背地里腹诽。

    “大家都是兄弟,不必如此多礼,二皇弟之前不是一直唤孤‘大哥’的吗?怎么去了一趟江南之后反而生分了呢?”宣琪看着宣敏还能神游的样子,悠闲地开口。

    “大哥说的是,是臣弟的不是。”宣敏想,还是在江南松懈了,他居然忘了这里还有一个大反派刘皇后和一个看不清摸不透的太子。

    “父皇已经来了,二皇弟就坐吧。”宣琪拍拍宣敏的肩膀,轻声道。

    宣文帝看到宣敏坐在下方,很是高兴,赐了宣敏很多东西,而刘皇后也一脸微笑地看着宣敏,至于宣琪,在朝臣的眼中,宣琪一直是一个很温和的太子,此时也为宣敏高兴。

    过完了宫宴,宣敏同宣琪一般进入上书房进学,太傅已经换成了博学多闻的‘弋江先生’简长虚。此人年过不惑,见多识广,才华横溢。宣琪很是喜欢听他授课,了解民俗百态,就连有着两世记忆的宣敏听了一堂课之后也不禁亲近这位‘弋江先生’了。

    宣琪看着一脸入神的宣敏,笑了笑,也不枉他费了大功夫去着人找到这位‘弋江先生’并请他出山,想起之前刘家的那位,宣琪笑了笑,也不知道刘家和他母后是想养废宣敏还是想养废他。

    下了学,宣琪和宣敏一同走着,走着走着就下雪了,宣敏还不适应京城的天气,打了个寒战。两人的随侍马上就递上了衣服。到了东宫,宣敏向宣琪告辞,宣琪看着宣敏的背影,突然想到,两人都是中过那种毒的人,而宣敏似乎身子看着比他还要差一些。不过想宣琪知道这是错觉,早在之前的调查中,宣琪就知道了宣敏虽然看着身体瘦弱,不过在骑射上还是胜他,因为不管宣敏学得再差,也好过他这种连一点颠簸都受不起的人好。

    宣琪望着飘雪的天空,灰蒙蒙的,让人提不起劲来。

    作者有话要说:

    感觉会烂尾,空白太长时间了。

    尽量写完吧

    第12章 第 十一章

    第十一章

    在刘皇后的干预下,刘家苏家各派人跟随太子宣琪和二皇子宣敏当伴读。刘家自然是刘家大郎,宣敏的伴读则是苏皓杞。

    刘家大郎刘啸宣琪接触得多,聪明狡黠,毕竟是刘家内定的未来接班人,自然不会愚昧到哪去。但是就和京城其他的世家子弟一样,没有多少新意,宣琪的关注点在苏皓杞。宣敏恪守宫规,找不出一点错。而苏皓杞看似不在乎宫里的规矩,但是该守的还是守住了,即使是这样,宣琪还是看见了他的自我,宣琪想要的自我,不需要伪装的自己,越是没有的东西,越是渴求。宣琪就是这样,表面上什么都不在意,实在上,他很想把苏皓杞对待宣敏的一切做法都占为己有。为什么我没有的你都有,为什么大家明明摆出来的性格和态度都一样,偏偏大家都认同你。偏是这样,我越是要夺走你的东西,父皇的关注,他属意属于你的帝位,还有苏皓杞的对待,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要!

    苏皓杞对宣琪的态度,恭敬中带着漫不经心,也不亲近,而对待宣敏的态度就不一样了,嬉笑玩耍。内心越是这样,宣琪表面表现得对待大家都一样,连刘啸也是一样,好像对谁都很温和亲近。

    苏皓杞觉得宣琪很奇怪,看起来怎么说呢,像他那样斯文温和的样子,苏皓杞在宣敏身上不知看到过几回,但是苏皓杞知道那是假的,私下里,苏皓杞被宣敏捉弄嘲笑过不知道多少回了。所以苏皓杞知道,那是宣敏保护自己的手段。而宣琪,一直是那样,但是就像是宣敏说的如果真的温和就不可能在朝野中有那么大的威望,里面可能有刘家人的手笔,但是朝廷上的官员也不都是草包,如果只有刘家人是手笔,那么听到的就只有刘家的势力。但是苏皓杞这几个月的观察下来,宣琪好像就是这样的人,温和无害,总是一副微笑的样子。看不透对于好奇心很重的苏皓杞,越是不懂越是想去探究。

    十八岁生辰宴刚过,宣琪和宣敏就开始上朝了,没有实质的职位,就是上朝听听民生,了解国内外的情况。宣敏母族是清流世家,平民学子多不胜数,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宣琪则是有刘家的势力在,世家大族本来就是利益向上,团结一致。在之前的一次朝会上,宣敏提出了察举制的危害,官官相护导致了在某些关系到利益的事情上,变得不公,所以宣敏主张废除察举制。这和世家的利益相冲突,导致了许多世家站在了太子宣琪的身后,支持太子的人更多了。

    宣琪笑,到底是在宫外长大的,也或许是年少轻狂,竟然如此大胆得把这些话讲了出来。宣琪本着棋逢对手的心态把这相关利益跟宣敏剖析清楚,这场对话有三个人,宣琪宣敏和苏皓杞。

    “这前朝开始,世袭制便存在了,其中的危害是导致前朝灭亡的原因。你知道宣王朝是怎么来的吗?”宣琪占了“无心居”开始了这场会话。

    “我当然知道,世家的支持,但是现在已经过了开始的阶段了,就像世袭制一样,如果再不改变,世家大族的势力将会威胁到皇权。”宣敏将在江南的四大家族的情况一一跟宣琪讲明,他觉得宣琪虽然是刘皇后的儿子,但是也可能是这天下的掌权者,了解清楚未必不是件好事。“察举制虽然选的都是才德兼备的人,他们之中可能的确是有能力的,但是和世家息息相关,抱成一团,即使在犯了极大的罪行的同时,举荐之人也会连坐,但是这也加大了包庇的行为,上下一心,趋利避害的情况时常发生,导致了上面的人看不清当今的局势。”

    “你说的很对,”宣琪笑,看得倒是清楚,只可惜还是冲动了,“世家传承的确存在这种情况,”若是没有,怎么保证永久的存在和高高在上的地位呢。“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贾之流地位地下不得为官,你可知为何,并不是担心他们在其位谋其利,而是这些商贾都是出自世家的仆人,本身就是奴籍,虽然现如今这种情况不多,但是商贾不得为官也成为不成文的规定,甚至成文成规。”权钱本身就是相关的,“莫不是你以为世家单纯靠着土地就能支撑一朝的覆灭?”宣琪看了看两人有些不可置信的样子,倒是觉得宣敏这步棋虽然走得太快,但是却走进了皇帝的内心,削弱世家势力,势在必行。

    “就像是苏家,也是同样,分宗经商,看似毫无关系,但是主家从官为分支保驾护航,分支则为主家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不然你们以为苏家真是靠‘清流’一词养活苏家人和之下的学子们吗?”

    宣琪看着两人呆愣地走出去,嗤笑。

    “你今天似乎放开了。”谭清流探究地看了看宣琪。

    “只是叫他们看清事实罢了。”宣琪突然就不想伪装了,在收到了宣文帝的旨意后,觉得可笑,果然是不同命,再怎么抱有幻想,终究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就在会话之前,宣文帝将宣琪叫了过去,说起了前几天宣敏引起轩然大波的话题,废除察举制。宣文帝先是说了这些年的弊端,又讲到平民学子的意向,似乎变革迫不及待。宣琪可以说是世家的代言人,母族也是世家之一,由宣琪主张同意,反对声会小些。

    而宣琪早就知道,宣敏对废除察举制有早就的对策,而且早已经写成折子,就等着宣文帝的同意,当朝宣布了。

    只是缺个引子罢了

    果然在宣琪同意了察举制的废除后,宣敏提出了科举制,考核制度一层一层严格,家世五代内清白,无犯罪前科的人可参加院试,成为秀才,秀才无官职,无朝廷俸禄。在成为秀才后,由当地的有名望的三位先生举荐可参加乡试,成为举人,这两次考核需在一年内完成,未成功录用的则需从头开始。举人并不是就可以为官的,成为举人的,要在当地的府衙县官的考核下,辅助县官三年,由县官的举荐参加会试,成为贡士,贡士不仅意味着可以担任从七品的官位,名下三十亩的土地税和人丁税可以免除,还可以参加殿试,如果得了皇帝的青眼,从此平步青云,光耀门楣。

    这其实是科考和察举制的结合,不仅改善了察举制的弊端,同时平民学子的出头之日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一时宣敏的名声大增,反而是世家的代言人,宣琪,不仅流失了一部分世家的支持,在民间的声望也比不上宣敏。

    宣琪已经预想到这个结果了,也没有说什么,只是任由流言四起,“你说,是让一个人本来什么都没有,最后什么也得不到痛苦,还是让他得到的越多,站得越高,结果发现一切都是梦来得痛苦?”在空荡荡的房间内,宣琪拿着书册,似乎在问自己。

    放在桌子上的书页被风翻起,似乎有种风雨欲来的宁静。

    作者有话要说:

    只有引起好奇才有其他情感的发生,实在不知道怎么引入感情戏

    随便写写随便看看(︶︹︺)不需要有太多的想法,只想快点完结,汗

    真心不想写感情戏的,都不知道怎么写好,这就是没有列细纲的坏处,想到什么写什么,结果过程和结果相岔了,郁闷!!

    要不然就直接说他们经过千辛万苦相爱了,然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了?

    勿喷

    第13章 第十二章

    天平廿八年,科考第一年,由江南的庄家学府得出秀才前三名,次日,爆出科考舞弊的消息,宣文帝震怒,命人南下追查,钦差刚出京城,就传出被盗匪劫杀的消息,朝廷一片震惊。

    “孤倒是想去江南看看,听说那是苏家的地盘了,这可不妙。”因为传出钦差出京城不久被杀的消息,宣文帝怒极攻心,病倒了,休沐三天。

    东宫,宣琪看着眼前的棋盘,眉头轻蹙,似乎看不透眼前的棋路。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