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郊外一座不怎么起眼的小院子里,难得的有几个洋人在。现在海禁虽然如同虚设,但是在内陆见几个洋人还是稀罕事。这几个洋人没穿传教服,一看就知道不是那“与人和善”的传教人士。而这小院子也没有什么好景观,这些洋人自然也不会是看上了这座院子来买房的。
这些洋人便是于氏弟弟通过于氏卖铺子买军火,牵线搭桥给袁世凯联系上的。
现在华夏跟他们买军火的人不多,除了朝廷,私人的少有,这次的交易本来不应该被这么重视,可是那个买他们军火的人却说这只是前期小小的一部分,这就有点让人心动了。何况他们他未必没有打算通过这次交易打入内陆市场。
于氏的弟弟代表于氏财阀和这些洋人做了不少生意,但是从来没有涉及到军火。现在为了于氏家族的发展,为了站在于氏财阀后面的一荣俱荣的袁世凯,可是为袁世凯这边说了不少好话。这次超低的价格可以说他们出了不少力。
洋人们很快等来了那个不怎么肥的“肥羊”,来人是袁世凯的副官周维。英武肃然,挺拔潇洒,目光不怒而威,不像一个副官,更像一个将军。但是既然袁世凯会派他在这个时候来,自然说明这个副官可以说是袁世凯少有的信得过的人。
原来这个周维是为了报恩替袁世凯做事,更是在战场上为袁世凯挡刀救过他的命,难得的重情义,很得袁世凯重用。当然,他还是袁世凯手下难得的“留学生”,于是这次的任务更是要交给他了。
和洋人打了招呼,几人便进了内屋,落座谈判。周维咬定袁世凯给的标准,怎么也不松口,洋人来这边虽说是为了和袁世凯做生意,但是于家那边早就以袁世凯的名义给这几个人送了几张漂亮的支票,袁世凯给的数目虽然低,但是不是低的离谱,国内还有得赚,装模作样了一会,还是答应了。
子弹,枪支,先交占成交金额大部分的定金,到时候交货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大家合作愉快。
只是到了周维要走的时候,洋人中领头的那个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句“新的火炮也卖”。周维愣了愣,但脸色随即恢复正常,诚恳的邀请他过几日去喝喝华夏的好酒。
这场大戏曲终人散,周维急着赶回去和袁世凯汇报情况。
提起这新的火炮周维就着急,虽说洋务运动现在如火如荼,但是抄袭总比不上原著。李鸿章指导江南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局等兵工厂仿制英国先进的前装炮,江南制造总局随着技术不断进步,逐渐接近英德原厂的水平。
但可惜的是,他们没有看见,在华夏摸索着仿制英国的前装炮时,火炮的主流已经变成了射速更快、射程更远的后装炮,后装炮70年代传入中国,而军工厂确是从80年代才开始仿制,晚了整整二十年。西方更不可能原地踏步,在这一时期,西方已经开始了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后装炮研制了。
而现在摆在袁世凯面前就有这么一个机会,一个得到“新的”后装炮的机会。现如今他的上司吴宝庆已经走过了他政治生涯里面最辉煌的一段时间,开始慢慢的放权给他,见识过新式武器的厉害,明白有军权才有实权的道理,战场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袁世凯怎么能不为他手中的王牌考虑。
因为李鸿章的肯定,袁世凯手中的湘军越来越多,而湘军的性质类似于私人雇佣军,因而整个部队级级听命,袁世凯的心不由得有点野了。
最后还是拍板,要!他要落实“地方实力派”这个称号。
而袁克定此时还没发现袁爹的这个改变,他还在忙他的事情呢。
但是这样却是超支了,即使可以统兵大员自行筹饷——自军兴以来,各省丁潜等款,纷纷奏留,供本省军需,于是户部之权日轻,疆臣之权日重——但是钱还是不怎么够用。
支付完武器款项,袁世凯是“元气大伤”呀。但是他没有选择继续加重百姓负担,毕竟湘军的支柱就是这一城城的百姓,自断手脚的事情他还没这么傻去做。
于是世凯在这段时间迷上了剿匪,或者说在老百姓眼里是想要努力“改过自新”造福百姓,他所负责的辖区治安好到了历史新高。迎来了第一次名副其实的夹道欢迎。
而老袁剿匪的目的,还是不要让老百姓知道了,买那些洋火器的钱可贵了!
剿匪来的外快真是不错,袁世凯从此不时的“劫富济贫”。算是为百姓做了件好事,这为他在他被“罢官”时,百姓军队任然不离不弃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是武器不能用来吃饭下菜,在其他地方的军需购买时,记儿他居然完全是亲父子明算账,真不知道这财迷的性格是谁遗传给他的。(>﹏<)。还是老婆好,在和于氏财阀合作中,劝着自己的哥哥给他优惠,不然他一定扣记儿的零花钱来补漏洞。(袁爹你也就想得好,怎么从不见你行动呀。)
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之后没有几年还有一小小支队是全员配置上了新式火器。那是袁世凯为他儿子袁克定打造的私卫。在中华战乱频起后二十多年,这队士兵的威名不仅传到了九州各地,甚至连海外也有耳闻报道。
而一同传出去的还有那个叫蔡锷的将军。
那这边袁克定又是在忙什么忙得没有时间去发现袁爹的改变呢?
袁克定帮袁世凯解决了“裁军”这个问题后,却发现问题就像大姨妈or大姨夫,每月总是有那么几天的。
这不,一封来自他小舅舅的信就让他有了撞豆腐的冲动。
这袁克定的小舅舅也是一个妙人。
小舅舅叫于尚谦,是袁母的亲弟弟,同时是于氏财阀的嫡长子,可说是众星捧月,但偏偏就喜欢弄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虽说作为商人的天赋没人会不肯定,但是大家也不喜欢和他谈除却生意上的事情。
他那天马行空的思维非常人可及。
但是袁克定就不知怎么的就入了他的眼了。宠溺袁克定比之袁世凯有过之而无不及,惹得他的表弟总是恨恨的看着袁克定。
其实这并不奇怪。
在俩舅侄第一次见面后,袁克定就决定对方那是好像以前在哪里见过似的。而在袁克定真正了解他的小舅舅的性格和行事后,恍然间大彻大悟,他小舅舅就是一古代科学家呀。
既然知道本质后,袁克定自然是投其所好,小点子一个一个的“无意间”冒出,于尚谦听得那叫一个心花怒放,直呼只有袁克定懂他。要不是顾忌这礼法,这忘年交的称呼可能都出来了。
这次来信说的不是别的,正是前段时间袁克定才和袁世凯说的手铳的问题。
袁克定可不是那种能够容忍每次买武器都是去当冤大头的人,于是在给袁世凯展现手铳的前,他小小顺应了一下洋务运动的潮流。说服了小舅舅于尚谦,办了一个“小小的”炼铁厂,厂子名字挂的是于尚谦,可是袁克定在里面占的分量也不轻。尤其是厂子里面那个研究室,大部分权益是归袁克定所有。
那这个被提及的研究室是干什么用的呢——武器的研究制造。
炼铁的收益不错,可是研究室却是一直再往里面投钱。其中资金还好说,毕竟现在的钱还是够的;可是技术却是另一回事了,那是要用脑子的,就像一起去学习奥数,别人都到了去竞赛的程度,可自己去只能对着题目冒蚊香眼。
虽说于尚谦是有点关系,但是也架不住这吃钱的无底洞。不行,得想办法,于尚谦就把小心思打到了自家侄儿身上。可这个也确实难为袁克定了,他虽然是个看过现代武器战士的二十一世纪大好青年,但是那些原理,对不起,那是国家机密,想看,呵呵,温暖的监狱向你敞开怀抱。_(:3」∠)_
小舅舅给了限期,压力,还有威胁。
白花花的银子长翅膀飞走了。
后坐力,呵呵,他不是学机械的,没办法;但是枪管铸造,咳咳,可以想想。
以铁梃一条大如箸者为冷骨,裹红铁锤成。先为三接,接口炽红,竭力撞合。合后以四棱钢锥如箸大者,透转其中,使极光净,则发药无阻滞。
不错不错。
那还有弹药呢,这个,(⊙v⊙)嗯,他的一半专业呀,好歹他是靠这个吃饭的。根据于尚谦给的资料,再结合自己的记忆,大约的药配方也就是含硝酸钾758%,硫106%,炭13.6%,与现代标准军用□□基本相同,当年他还想用这个去炸他学校外那条小溪里的鱼摆摆呢。
这时已可以制作粒状火药,他就补充一下检验火药性能的方法吧,“只将人手心擎药二钱,燃之,而手心不热,即可入铳。但燃过有黑星白点,与手心中烧热者,即不佳。”
可是袁克定在限期内把他能想到的全写了寄过去后,回信却是惨不忍睹。
三个办法,最后一个最有用。第二个嘛,是适合火绳枪,但是和火铳是两码事,一个□□一个□□,可怜的袁克定一直把二者混为一谈。第一个,那更是歪题歪到了十万八千里,那是弄大炮的,跟手铳扯不上任何关系。
而现在研究室还没这么大的能力去弄大炮。不过袁克定相信,不久之后,研究室不止是能造大炮,还有自己的研发创造。
继续看下去,还好,再来的信里面说道,那个配方改进一下,把液态改为固态,换换催化剂,便宜了不少,那些洋人也不傻,看见这边对他们有益,愿意拿东西出来换。
小舅舅让那些老外知道什么叫大出血。
最后提到,袁克定要继续努力,过年前他会来验收成绩的。 Σ( ° △ °|||)︴,这句话成功给予了袁克定致命一击。
小舅舅要来,呵呵,小舅舅要来,呵呵。他还是去死吧。( ̄e(# ̄) 。
第15章 开花炮弹
第十五章 ·开花炮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袁克定还有得学。
毕竟事实不会为袁克定而改变,袁克定的小舅舅还是不知道怎么的,就来了。
就在袁克定以为小舅舅过来只是简单的,亲戚间的拜访时,这时候的袁克定还在自我欺骗加垂死挣扎中,可于尚谦一句“他带着班子过来了”就把袁克定打回了原形。这个班子不是其他,正是那个小小“研究室”里的几位核心人士。
前面说到袁克定的小舅舅于尚谦是个经商科研两不误的人物,这次在看见袁克定可以给他带来的巨大商机的时候,有又满足了他的研究欲,那么,他就更要狠狠地压榨袁克定了。
至于他的侄儿袁克定还小一类的,哼,他相信科学不分年龄。何况现在雇佣童工也是不犯法的。
“小舅舅,你来了。”对于这个舅舅袁克定是不敢小瞧的,他就是古人的智慧完美体现呀。
按理说,要一个大家公子去迎接一介商贾是不合理的,但是于尚谦一般的商人吗。在迎接是看见来者的排场和来者那风度翩翩的味道,要不是没到科考的时候,还以为是哪个探花郎呢。
蔡锷在旁边看着不由得眼红,你看看那拉车好马,脚力好四肢有力身材肥瘦均匀皮毛有光泽,这么好的马拿来拉车简直是糟蹋呀。有钱了不起呀!
走进再看,来人在这个初冬日子,穿着暗红轻裘,盘领窄袖袍;一根束带,间用金玉琥珀透犀镶嵌,堪堪是勾勒出一派精气神。丹凤眼中眼波流转,说不出的风流帅气,红润的唇,待得人等其吐出金玉良言。连蔡锷这算见过大世面的人也不得不称赞一句好。
“幺儿,舅舅来老。”可惜一开口就把那个风流书生样子毁了个底,一口流利的川味话和不知怎么用那俊脸做出来的憨厚模样,来人的仆人默默地帮自家主人下马车,显然是习惯了这种反差。
袁克定也是知道于尚谦这种恶趣味,面色不改的向前迎去。在后面跟着的蔡锷看着袁克定欣喜的模样感觉仿佛有一种什么东西正在离开自己。
“舅舅,我好想你哟。”同样的川味,袁克定一扑二拱三抱大腿,看那献媚样,蔡锷只能给自己说刚才那绝对是错觉呀错觉。两人继续在寒风瑟瑟中,在袁府门外叙旧,直到于尚谦的管家提醒他们可以进去了,两人才如生离死别的进了府。
于尚谦却给了蔡锷一记严厉的眼神。
这是没有自觉,蔡锷知道自己没有给于尚谦留下好印象,因为他没有提醒主人家别在寒风里聊天。于尚谦的尊卑观念是刻在了骨子里的,看见蔡锷这么不懂事,自然是不喜,要不是蔡锷是袁克定的人,这么不识趣的奴才还是早早打发的好,因为这种奴才是永远喂不家的。
蔡锷这才发觉在袁克定面前他没有把自己当一奴才的自觉,即使他不时地提醒自己要演好奴才这个角色。不只是因为自己前世的缘故,不只是因为他所知道的“换命”的缘故,似乎,好像,还有他自然而然接受的袁克定的纵容。自然而然,半点不掺假。
只是,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于尚谦来这边自然不是如信上说要来“惩罚惩罚”袁克定,他来这边自然是有重要的事情给袁克定说。不得不说于尚谦特别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和袁克定商量事情的时候,从来没有把袁克定当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对待,而是给予平等的对话。
或许在旁人看来不由得有点可笑,可是于尚谦坚持自己的判断,这不,这五年间的收益可以说明这一切。当然于尚谦也自然不会大声嚷嚷他这个做法,还是闷声发大财的好。
于尚谦的本事真的也是让袁克定有一种“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的感觉,这位大商人不知从哪里搞来了炮弹的制作手艺,现在竟然还自己在改进它!
本来袁克定还以为是实心弹一类的老旧货,但是后来于尚谦说不是,是一个叫开花炮弹的。开花炮弹名字听着好笑,而且似乎没有什么威力一样,但是就凭它百年来只被御林军专有就足够唬人了。那于尚谦就不拍被朝廷发现吗,他当然不怕,这种炮弹久不使用,被收藏于深宫之中,从40年前主持海防的林则徐和当时的造炮专家黄冕,连“开花炮弹”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可见连皇宫内部的人自己也都忘记了。
何况现在这一纸记录已经在火光中化为了灰烬,他有何惧。
开花炮弹是什么袁克定不知道,但是在听完他小舅舅的讲解后,脑子里面就只有三个字在晃荡了——爆破弹。我的神呀,小舅舅你真是牛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