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X李世民:杨花落,李花开》分卷阅读296

    这天,李世民率领着这支三四十人的特遣小队,又在云定兴所统率的、装作是一支庞大的军队外围来回逡巡,以截杀任何靠近前来试图打听出云定兴军的确切兵力的突厥哨探。

    这时,忽见北边两骑快马飞奔而来。李世民一勒坐骑,举起右手往后一挥,这支小队这些天来已经给他操练得训练有素,立时已明白他的意思,以他勒马而立之处为准,分左右两翼,既有前锋又有后防,布好了一个小小的阵地,刀出鞘、箭上弦的凝神戒备。

    那两骑马跑到近处,众人已认出那是李世民派出去的哨骑,其中一人就是刘武周,这才放松下来,与李世民一道拍马迎上前去。

    刘武周气喘吁吁的叫道:“前面又有一支突厥军要来了,大概一盏茶时间就会到这里!”

    李世民点了点头,问道:“人数有多少?”

    “这次事情有点不妙,那支突厥军有上百人之多,不是平时的哨探那样只有几十人。”

    众人一听,无不骇然失色。上百人的骑兵,那就已经不能说是哨探了!——哨探是不可能人数那么多的,一来是人数太多就会目标太大,容易被人发现;二来也是人数太多会影响行军速度,失却了来去如风的迅捷。

    李世民却是神色不动,丝毫没有半分惊慌之意,环顾着身边一众变了脸色的下属,道:“大家不用担心。他们既然比我们人多,我们就不要直接跟他们硬碰硬。等会儿遇上他们,大家只需继续扮作一支突厥小队,我会用突厥话跟他的头目交谈,说我们也是前去查探云将军的大军的实情,然后带他们往云将军的大军那边走去。云将军的军队人数再少,也比他们这上百人的小队要多很多。武周……”他转头看向刘武周,“你现在马上就回云将军那边。大军之中不是总共有五百骑兵吗?你让他把那五百骑兵全部交给你统领,埋伏在离大军五里之外的地方,待得我们把他们引进包围圈之后,就突然杀出,我们也里应外合给他们倒戈一击,务必把这支百人小队尽数剿灭!”

    他这番话一说出来,不止是刘武周,便是旁边的其他人也全都明白了他这计谋之厉害,惊恐骇然之情霎时一扫而空,换之以跃跃欲试、辄盼大开杀戒之色。

    刘武周却仍然面有忧色,低声对李世民道:“二郎,你带着那支百人突厥小队进入我那五百人骑兵的包围圈之前,可得万分小心,千万不能让他们看出任何破绽,动半分猜测你们不是真正的突厥军的疑心,否则他们人多、你们人少,你们还就裹夹在他们的队伍之中,那可是极其危险之事啊!”

    李世民想了一想,往这小队中的一名个头不高、但显得甚是精悍机灵的队员一指,道:“阿翰,你自小就在这一带长大,我们之中你的突厥话说得最地道,骑射之术在这小队里也是最出类拔萃的一个。等会儿遇到那支突厥人的百人小队,我作为队正,你就扮作队副,我们两人一起夹峙着那支小队的头领,让他只能跟我们两人说话。其他人突厥话说得不够好的,就一句话都不要跟那些突厥人交谈,你们只需装作畏惧我的威严,我不许你们多嘴插话,你们就全都不敢乱发一言。我和阿翰把对方的头目夹在中间,也可以防他们一旦看出破绽要发难,我们就能抢先下手把那头目生擒活捉,作为要胁。清楚了没有?”

    众人听了都一起用力点头,体会到李世民已备下了应付可能会有的突发之事的万全之策,心中更添了几分安稳。

    于是刘武周当即孤身一人打马急奔回云定兴军的大营,前去安排伏击的人手。余众则随着李世民迎着那即将遇上的百人突厥小队走去。

    果然,大约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前面尘头大起,一支凭目测估计确实有上百之众的突厥小队迎面而来。众人虽然早已心中有数,毕竟还是禁不住有些儿紧张,不由自主的都望向李世民,却见他的脸色本来一直沉静如水,忽然却在视线瞥过对面突厥小队之中的什么人之时蓦的一变。众人见状也不觉心头一紧,正不晓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已听到李世民压着声音低叫了一句:“糟了!对面那支突厥小队领头的是……突利王子!”

    后记:

    1、这章的剧情对看过《李世民情史》的读者来说会显得有些重复,因为世民宝宝对付突厥人的招数基本上是沿用“情史”里的设定,而且半路上遇到突厥军,其头领就是突利,于是世民无法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的桥段在“情史”里也用过~~

    ☆、杨广x李世民-284 商谈

    284 商谈

    众人大惊,抬头往对面那支突厥小队看去。然而他们都只听说过突利是始毕可汗的嫡子,却没有亲眼见过他的样子,所以也不知道领头的那个是不是突利。但听李世民那样的语气,显然他是认得突利,而且突利也是认得他的,那就怪不得他那样一向沉稳冷静的人,也会在这一瞬之间变了脸色。

    蹄声隆隆,对面的突厥小队已越来越近。李世民根本没空再多作思索,只能低声向着那叫“阿翰”的队员叮嘱道:“阿翰,这次要靠你了!那突利认得我的样子的,我不能跟他说话,连跟他打个照面都不行。现在你就是这支小队的队正,你全权负责把他哄住骗住,我只能躲在这小队里面,不能让他看见我,明白了吗?”

    那阿翰脸上现出坚毅镇定之色,点了点头,道:“李队正,请你放心!一切就交给我吧!”

    李世民见此人有遇变不惊、临危不惧之能,心中略安,便把头上戴的头盔压得更低一些,直压到盖过了那两道剑眉;又把披在肩上的战袍的领口竖得高些,尽量地遮掩住脸面的下半部分。然后退到这支小队里面,低垂着头,装出是这小队里最普通不过的一员。

    他刚一安顿好自己,对面的突厥小队已冲到近前。阿翰迎上前去,镇定自若地以流利地道的突厥话与领头的突利交谈起来。

    原来始毕可汗与处罗、颉利及这突利商议多日,都定不下决心是要继续围攻雁门,还是撤军返回大漠。最后,是突利提出折衷之策,自告奋勇由他率领一支百人小队逼近那支隋军大队去查探清楚到底是不是隋军主力真的大举杀到了。如果是的话,突厥人本来就极不擅长攻城,雁门有了强援在外更是难以陷落,还是撤军为上。但如果不是的话,则应该马上恢复强攻雁门,赶在隋军主力真的来到之前把雁门攻下。始毕、处罗、颉利三人都同意了这折衷之策,于是突利现在就来到了这里。

    突厥其实是由很多部落组成,只是推举阿史那一族为首,作战之时各部落分别派军参与,听命于阿史那一族的指挥。但这种“听命”的关系甚为松散,远远不如中原王朝的各军统一受大军主帅统辖那样严谨,更像是一支多国联军。因此,突利这时见到这支由隋军“伪装”而成的突厥军,虽然一眼看过去面孔都感觉很陌生,但听到应对他的阿翰的突厥话说得极是流利地道,对答也头头是道,宣称他们是一个他自己也不甚熟悉的小部落派出来的哨探小队,便也没起什么疑心。

    阿翰装作很高兴遇到突利这突厥王子亲自统军前来查探那支隋军的真实兵力,提议两军合在一处协同作战,他们这支小队人少,不妨充作后卫。突利没有异议,于是阿翰与他并辔连骑,小队里的其他人则都退至一旁,端坐马上,微微弯身低头,摆出一副躬迎突利及他所统领的这支百人队先行的姿态。

    李世民混在那三四十人之中,比其他人更是深深地低头,一颗心咚咚直跳,只盼能瞒过突利的眼睛,不被他发现自己。应该说,阿翰甚是聪明机灵,他那样向突利主张由这支小队充作后卫,那就顺理成章地让这支小队里除阿翰之外的其他人——也包括李世民在内——都跟在这支突厥百人队之后,没有与突厥人混杂在一起,这一方面是减少了突厥人与这支小队里的其他人交谈的机会,也就减少了从他们的突厥话说得不好之上发现他们是“冒牌货”的风险;另一方面更是让走在队伍最前方的突利几乎不太可能看到跟在后面的这支所谓“突厥小队”之中竟然有李世民这个他认识的人。当然,阿翰独自一人跟在突利身边而走在队伍前面,他自身的危险却是大了很多——尤其是等会儿与刘武周所率领的五百骑兵“猝遇”而要倒戈相向之时,他孤身一人很可能首当其冲会被发现上当受骗而惊怒交集的突厥人所斩杀。阿翰在瞬息之间想到这个最能保护李世民身份的法门,既是颇有急智,也是很有不惜以身相殉的胆魄与勇烈的。

    因此,这时李世民的心里,一半是警惕着突利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戒备,另一半则是感怀着那阿翰智勇双全的思绪。心思纷杂之际,他虽然已是尽量低垂着头,仍能感到光线一暗,突利那一骑正走过他身前,遮挡了阳光的直接照射。他的一颗心直提到了嗓子眼去,几乎是屏息凝气的等待着身前那人影移开。然而,那人影就此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好一会儿。他不能抬头去看突利,因此不晓得突利这样停下是不是因为看见他的缘故,尤其是不是就正在仔细地打量他的样子的缘故。

    那停顿的一刻,竟是漫长得似是无穷无尽。李世民甚至觉得自己的身子开始发起颤来,然后便听到阿翰恰到好处地略带催促之意的声音响起:“特勒,走吧!”

    然而,就在这时,李世民那跟头部一样低垂着的眼睛——因此只能看到突利腰腹以下的部位——看见突利那拿着马鞭的手提起,马鞭的鞭头鞭尾都给他握在手中,鞭身紧绷弯曲而成半个椭圆,向着自己的下巴伸来,显然是要以那紧绷弯曲的鞭身代替他的手,挑起自己的下巴,好把自己那低垂的脸挑起看个清楚。与此同时,突利口里吐出了一句突厥话:“你……是谁?”

    突利那话甫一出口,他手里的马鞭也快要碰上李世民的下巴,却忽觉眼前一阵耀眼生花,手上的马鞭一轻,颈脖之上随即一凉。变故发生得太快,真的就是眨眼之间,待得他定下神来,仔细一看,见到的是自己手上的马鞭已被削断,一柄明晃晃的长剑也已架在自己的颈边。

    原来李世民突然迅捷无比地一手抽出千牛刀削断了那根伸向自己下巴要把它挑起的马鞭,另一手几乎是同一时间也拨出了长剑,架上了突利的颈项。然后,他把一直深深低下的头颅抬起,双目炯炯,直视着突利,冷冷的以汉语说道:“突利王子,别来无恙吧?”

    这一下兔起鹘落,跟在突利身后的其他突厥人怔得一怔,回过神来之时不由得都怒吼一声,拍马就要冲上前来解救自家主人。然而,阿翰就在突利身边,他见李世民突然发难,他也想都没想就一手拨出自己腰间的大刀,也架在突利的颈后——这样李世民的长剑在前、阿翰的大刀在后,突利的颈项被这两把利刃前后夹峙,他的脑袋哪怕只是稍作移动都会立时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向着那些作势要冲将上来的突厥人大喝道:“谁还敢上来!?”

    这一来,其他突厥人全都不敢再动弹一下了。虽然这时突厥一方有上百人之多,李世民这边却只有三四十人,人数还不到他们的一半,但他和阿翰的兵刃离突利这首脑人物的颈项只有分寸之遥,突厥人再怎么人多势众,及后能将李世民等人屠戮殆尽,却也弥补不了突利这堂堂突厥王子被杀的损失。于是,上百突厥人僵化成石头一般凝定在原地,脸色惨白,空有满腔的愤恨足可填膺,一时之间却不晓得该如何是好。

    突利到底是突厥王子,虽然两柄冰寒如水的利刃一前一后的架在他颈上,最初那一刹那他忍不住脸上失色,但看到眼前的隋军骑士抬起头来展示在他面前的是李世民的脸庞,惊愕之情便已远远盖过了惊慌之意,再过一刻,他更是完全的冷静下来,粗黑的浓眉一扬,笑着回答李世民那一句表面听来彬彬有礼、语气却分明是冷若冰霜的寒暄之言,道:“多承李侍卫挂怀小王。小王自今年三月与李侍卫一别之后,无恙是无恙,就是无日或忘李侍卫的风姿神采,辄盼哪一天可与你重逢再遇。这不?原来老天是有耳朵的,听到了小王心中这日思夜想,今天就让小王得偿所愿了。只是……世民啊,你就是这样拿刀子来招呼朋友的么?我自幼也算是饱读汉书,却怎么没看过汉书上说你们这号称礼仪之邦的天朝上国有这样一条待客之道的呢?”

    李世民却仍是一脸寒霜之色,一双眼眸如秋水般明净,却也如秋水般冰冷,继续以那冷冷的语气道:“突利王子自承饱读汉书,深谙我天朝上国的礼仪,怎么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这样披坚执锐,悍然越境而入,这难道就是客人拜访主人的应有之道么?我中土礼仪,讲究的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既然你这所谓的朋友是拿着刀子进来我家,那我当然也应该是拿着刀子来招呼客人啦!”

    他此言一出,突利顿时是哑口无言。他张口结舌了半晌,这才自嘲似的嘿嘿一笑,道:“好啦,世民,要论口舌锋利,认识你之前我还以为你家天子是最厉害的,认识你之后我就已经知道你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却是直到今天才晓得原来比你如今这手上的利刃还更了得。我也不要再班门弄斧,在你面前逞什么口舌之快了。”说到此处,他的脸色转作平和而恳切,“世民,我有些重要的话想跟你私下说,你能安排一下么?你放心好了,我不会害你的。你若真是不放心,你要一直以利刃加于我身,我也没意见,随得你想对我怎样就怎样,如何?”

    后记:

    《宅书屋》om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