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殿下您终于没事了——您要出了事奴婢也不活了——”
凌玉城松手起身退到一边,负手冷冷低头看着。——现在哭又有什么用?看这孩子的衣着,显然也是个尊贵人,平常或许没人看顾,真出了事,一两条命不够填的。
“这孩子是谁?”
“是、是十一殿下——”
原来如此。
元绍虽然今年只有三十三岁,然而后宫妃嫔无数,膝下光是满了百日记入玉牒的皇子就有十五六个,可惜活下来的实在不多。太子和康王这两个出宫开府的不算,还没成年养在内宫的,就只剩这个硕果仅存的十一皇子。据说一出生就没了母亲,当时主持后宫事务的是清河公主的生母云贵妃,随手把孩子交给了他的亲姨母养育。
没几个月贵妃薨逝,宫里乱成一团,幸好那小皇子的姨母也不是个得宠的,后面的十二皇子到十五十六皇子全部夭折,这姨侄两个窝在内宫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相依为命,倒也平平安安过了这几年。前几个月元绍遣散内宫妃嫔,这孩子的姨母也一并给打发了出去,小皇子就跟着宫女内侍静静过活。
凌玉城神色不变,心底里却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任凭怎样的金枝玉叶,没娘的孩子,终究总是没娘的孩子。
“殿下,这——”
“去叫总管过来吧。”皇子什么的……不管是真的意外还是有人动手脚,都是元绍应该操心的事,与他何**?
内宫仅存的小皇子险些溺水而亡,就算那孩子年方三岁,也是了不得的大事。内廷总管于继恩很快赶了过来,看到凌玉城一脸事不关己的态度坐在庭院里喝茶,见他到场点了点头起身就走,一时间头痛欲裂,恨不得当场拿脑袋去撞墙。
按说抚养照顾年幼皇子应该是皇后的权力和责任——于继恩第无数次把这个念头按了下去,强自忍住不把凌玉城拖回来。横竖陛下早有旨意:“皇后是做大事的人,这些内廷细务就不用烦扰他了。”现在看看那位的意思,小皇子的抚养教育问题显然也属于“内廷细务”的范畴,指望皇后出面不如指望陛下还来得快些。
进到室内,小皇子裹着一床被子偎在**母怀里,宫女内侍烧热水,煮姜汤,叫太医,忙得不可开交,二三十号人跟没头苍蝇似的蹿来蹿去,行事全然没个章法。显然一座宫殿没有做主的人总是不行,小皇子毕竟年幼,之前跟着亲姨妈就从来没有出过这种事……陛下你做什么把所有妃嫔都赶出去好歹留一个啊啊啊啊!
这一场内宫风波很快过去。于继恩足足忙了两三天,一天三趟拖着太医过来看诊,皇子身边的人手,上上下下除了**母全换了一遍,亲自看着杖毙了三四个。元绍拨冗过来看了一眼,摸了摸儿子脑袋上柔软的短发,叫来小皇子的**母和新选的掌殿女官、首领太监问了几句,点点头赏下两样东西。凌玉城压根没有露面,好似这个小皇子的事情从头到尾就和他没有一点关系,那天把人从水里救起来的根本就不是他。
经此一事,几乎被遗忘的十一皇子行情倒是好了起来。御膳房送来的吃食也够热够分量了,浣衣房洗好的衣衫也一天一送了,更不用说半夜有个头疼脑热咳嗽,太医一叫就到从不推三阻四。这样的动静自然瞒不了人,没过几天,就连几个皇子公主府上,也开始议论起这位忽然冒出来的十一皇子。
“孤要小心这小子?”太子几乎以看白痴的目光看着眼前的山羊胡子谋士。这个姓马的家伙是前几年被国丈纳木岩的小舅子引荐给他的,当时却不过情面,也就是当食客随便养着——夏人都在想什么啊,一个才三岁的奶娃娃而已,这家伙特意跑过来进言让他小心,至于么?
“殿下天纵之姿,区区一个年幼的皇子,自然影响不了殿下。”马如良**瘦**瘦的手指捋了一下胡须,侃侃而谈,粗看起来,倒是有那么几分夏人推崇的所谓名士气度,“可是殿下也要想想,宫里那位是不可能有孩子的,再怎么受宠,他也得为自己打算。万一他收养了十一皇子……说一句不怕殿下怪罪的话,先头元后嫡子还在的时候,陛下可没有想过立您为太子!”
“荒唐!”太子当场摔了杯子,当场抽出宝剑,“再胡言乱语离间父子亲情,孤认得你,孤的宝剑不认得你!”
“下官对殿下乃是一片忠心,冒死进言——”马如良不慌不忙地鞠了一躬,“下官告退。”
“滚!”
一声爆响,太子挥剑砍掉了书案一角,犹不解恨,一脚把书案踹翻在地。
那些夏人,个个都是一肚子花花肠子,可偏偏说得总有些道理。先头元后嫡子还在的时候……何止那时候,自从他生下来,从小到大,父皇何曾多看过他一眼!
他是父皇的庶长子,生母只是父皇身边伺候的一个宫人,论到尊贵,论到受宠,不要说跟嫡皇子不能相比,甚至远远赶不上云贵妃亲生的清河公主。元后嫁给父皇之后一直无出,祖皇念在他是长孙,把他接进宫养了几年,这才让他在诸多皇子里有了点体面。——就算是这样,嫡皇子一落地,没等满百日记入玉谍就立了太子,至于他这个长子,那几年连伺候的宫人都敢当面恭敬背后怠慢。
嫡皇子夭折以后储位虚悬多年,大臣天天上书早定国本,不是没有人提过养在云贵妃宫里的康王——要不是元后薨逝前把他接到身边抚养了几个月,要不是康王在胎里就中了毒,自幼体弱不能习武,他也没有这么顺当被立为太子!
现在,父皇又有了皇后,宫里还有一个幼年皇子……
“小十一关我什么事?就算有人坐不住也该是大哥好吧。”曾经被提名为太子候选人的康王就着侍女的手喝了口酒,大笑:“父皇春秋正盛,我得多傻才去操心小十一的事儿?。以父皇这样的武功,再过三十年也还是年富力强的时候,那时候本王都四五十岁了,估计论精神头儿连父皇都赶不上,我太太平平玩个几十年不好么?”后面还有一句话不敢当着人说,父大子壮,哪一朝哪一代不出事的?
第32章 北风卷地白草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凉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是万寿节一过,洁白的初雪很快就飘飘扬扬覆盖了地面。京城事务差不多都走上正轨,短期内也没有什么场合一定要皇后出席,凌玉城终于向元绍请命,准备回封地住上几天。
“终于决定要走了?”元绍从奏折上抬起头来,“朕还以为你要在平洛呆个一年半载的……”
“原本是没想到那么快。”凌玉城迎着他的目光轻轻弯起了嘴角,“这不是托陛下的福么。臣现在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声望有声望,当然要赶快回去练兵,顺便把自己的老窝收拾收拾了。”
“哦……原来你现在要钱有钱,要粮有粮了。”元绍煞有介事地点头。“那么渤海部送来的那批牛羊朕就扣下了。还有万寿节节礼的回赐,朕今年离宫都没钱修,你看——”
“陛下——!”
“嗯?”元绍端起杯子笑眯眯品茶。看他惨叫真有意思……“谁叫你拿苏台买来的锦缎给朕上贡的?朕看着不舒服,不回了,怎的?”
“这些牛羊臣等着用的,冬天的练兵就指着它加餐了,开春了还要发耕牛呢……那是臣大猎上的战利品,说好了拿这些牛羊来赎战马的……”声音越来越低,“至于回赐,没有就没有吧……”本来也没打算要的。
“好了好了,逗你的。”元绍终于忍不住大笑,“你今年刚到,根基不稳,自己花钱的地方还多的是,急着给朕上贡做什么?”
“陛下的万寿节,各地都有进贡,臣总不能让陛下为难。”
元绍定睛看了看他,见凌玉城神色郑重,显然语出真诚,微微点头:“好吧,随你。——这些贡物按例都有回赐的,放心,朕总不会贪墨你的东西。”
“……回赐多少?”凌玉城眼睛一亮。
这时候就打蛇随棍上开始谈价钱了么……“一般来说赏多赏少都看朕的心情,到你这里么——怎么?你原本不是打算都上贡的么?”
“我这些东西也不是白捡的!”
“知道你花了真金白银买来的么,你派人到青州,第一件事就是整修港口好方便人家送货——”元绍上上下下把他打量了一遍,眉梢微挑,似笑非笑:“那些苏台人也真讲信用,在虞阳收的钱,还千里迢迢把东西送到青州来。”那时候凌玉城刚从死牢里爬出来,身上哪里有钱?花的还不是他给的聘礼!拿他的钱来给他送寿礼,还在斤斤计较回礼多少,真是好算盘!
尤其是,那位拍板做主的苏台亲王,对凌玉城还颇有意思来的……在虞阳收完钱,东西直送青州,显然是打算保持长期关系的样子……
“……”青州土地贫瘠,发展商业尤其是海贸,是他一开始就定好的策略,也是让青州地富民强的出路。这些想法他从一开始就曾经和元绍反复研讨,可是现在元绍这口气……
“陛下放心,臣的一些产业已经扎下根了,明年万寿节的贡物肯定是青州土产。”以为他不想拿自家东西上贡么?那些锦缎买来好贵的!
“那朕就拭目以待了。”元绍低头翻了一页奏折,决定结束这个话题。想了想,嘴角忽地一翘,俯身向凌玉城靠过去一点:“至于回赐多少,朕晚上再跟你细细讨论……”尾音故意拉得长长的,在耳边低沉缭绕,凌玉城不由自主地仰身避了一避。
“晚上细细讨论”的地点不出意料地安排在演武堂里。凌玉城踏进来的时候不由得四下打量,虽然已经来过很多次,还是每次都想叹一口气——元绍后宫里的设施他千不羡慕万不羡慕,只有后殿的温泉浴池和这座被当成演武堂的石屋,每次看到都想装起来随身带走。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