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倒确实是苦了洪督师,户部每次都优先拔饷银给辽东,臣还记得,崇祯二年,皇上有一回一次就拔给了袁崇焕五十万两,然而即便是这样,洪督师从未心生怨言,呵,真是难得。
崇祯当然知道,当年为了那五十万两闹得他把宫里的东西都拿出去变卖,是千辛万苦才凑出来的,一切只因为当时的袁崇焕给了他一个承诺:三年平辽。
因为这个承诺,崇祯一直厚待辽东,也就不可避免地显得冷落了西北,然而,三年早就过去了,不仅平定辽东的承诺没有得到兑现,而且还更糟糕,皇太极直接兵临皇城了。原来那时候袁崇焕就在设局,一个滴水不漏的骗局,崇祯心中隐怒。
王承恩突然跑进来,“咚”地一声跪在地上,仰起头来,脸上满是泪水,皇上,胜了,我们打胜了!清兵退了!
崇祯皇帝和周延儒对视一眼。
很好,王承恩,召袁崇焕,满桂,祖大寿明日到平台见驾,……君臣叙叙旧。
可是,王承恩怔了一下,非常小心,陛下,可是袁督师身负重伤,听说他身中三箭,还把清将阿济格打成半残,这阿济格可是皇太极军中的头号猛将啊,号称满清第一勇士——
让你去你就去,啰嗦什么?
是。
“啪”地一声。崇祯不再犹豫,举手落子。弃子就弃子罢!
陛下圣明。周延儒平静地说。为避免袁、洪二人互相策应,臣以为,可能要对洪府采取一些措施……
……你去办罢,让士兵不许进宅子捣乱,先围起来,达到牵制洪承畴的目的就可以了。
周延儒下去了。崇祯皇帝头痛地想着远在西北的洪承畴。
他一度害怕洪承畴进京勤王救驾,因为那将意味着,洪承畴与袁崇焕,两位大明的最高将领在天子脚下合兵一处,而这两个人的手上握着二十四万大军,稍微有一点异心,他们将成为比皇太极还要恐怖的对手。
可是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皇城已经被围了二十天,洪承畴居然还真就没了动静,崇祯又有点隐怒,这个家伙,真的从没有打算要来救驾么?
这是一个神奇的夜晚,清兵退了,洪府被围了,袁崇焕明天就要进城见驾了……
众臣公无人思索京城的危局尚未完全解开,而西北的局势也还凶险,更多的人则在紧张地揣测着,朝局似乎突然之间微妙了起来……
隐藏在堂皇外表下的是他们诡秘的心思,如同他们身上绚丽的朝服一样多姿多彩,可每一种色彩,又都严谨地区分着品阶和权利,封疆大吏如袁崇焕、洪承畴,着金蟒紫袍,一品文官如内阁大员、六部堂官,着赤红鹤袍,依着品阶往下,有绯袍,有青袍,也有绿袍的,不一而足。大明官员们的心思也是这样,他们每说一句话,每走一步路,都严谨地在各自的品阶上徘徊,并且热烈地憧憬着距离自己一步之遥的那个颜色。
翌日,袁崇焕在平台见驾,当场被逮捕。
欺君,通敌,贪墨,无数罪名重重叠加,袁崇焕却不抗辩,从始至终缄默不语,这样傲慢的态度激怒了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终于,在一片喊杀声中,袁崇焕被叛处凌迟。原本只是想杀了这个人,以除后患,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真是众怒难犯,更没有想到的是,接任袁崇焕的满桂也是个不中用的,竟然只出去打了一仗就阵亡了,有人说满桂是一心求死,但对崇祯皇帝而言,那已经不重要,眼前最重要的是,接掌辽东的人选再无其他,只有洪承畴了。
这时候西北捷报频传。
十二月二十七日,洪承畴于“子午谷”大破闯王高迎祥十万大军,亲手斩杀敌首高迎祥。天大的胜利,崇祯皇帝喜极而泣。
十二月三十日,洪承畴于西安大破李自成七万大军。
正月初一,洪承畴收复西安城。
就是在那一天,崇祯皇帝的圣旨到了洪承畴手上。圣旨命洪承畴任蓟辽督师,即刻赶赴辽东。其实和圣旨一起送到洪承畴手上的还有几套衣物,分别属于洪府老仆张渝,大总管袁溪的儿子和女儿。
初二,洪承畴起程赴辽东任职。
为防止洪承畴因为袁崇焕的事情有异动,这一次,崇祯皇帝派出了最得力的监军太监高起潜去挟制他。
初十,大明执行凌迟极刑,处死袁崇焕。
十一日,洪承畴抵达辽东,执掌帅印。
十二日,洪承畴率十万兵马于“松山”与皇太极激战,大败,阵亡。
……
再如何精细的布局也挽救不了大明。崇祯皇帝终于明白,当他丢弃袁崇焕的同时,他也被洪承畴丢弃了。一子错,满盘输。
无心恋战的将军是可怕的,洪承畴带着十万人马为他埋葬。
无心恋战的朝庭是可怕手,数百文武官员,上万禁卫军,却迅速败给了趁虚而入的李自成。紫禁城的大门几乎是为李自成敞开的。
最后的最后,为了这座江山几乎耗尽心血的皇帝只剩三尺白绫相伴。
景山上,依稀可见洪府梅园,那个美丽的地狱。
好恨………………
崇祯皇帝以身殉国,而李自成也有些难言的情绪。李自成下令厚葬崇祯皇帝,然后走进“乾清宫”。他知道,他将成为这里的新主人。
前朝宫人告诉李自成,洪承畴曾和崇祯皇帝坐在那雕花窗下对弈。李自成拈着棋子,想要说些什么威严的话,静了半天却道:好冷……
宫人讶然看向窗外,正是午后,阳光明媚,笑道,皇上,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呢。
你见过洪承畴吗?
奴婢哪儿能看得到他呀,听说生得端丽绝俗,神仙一般。
就是这位神仙,有一天把我的七万大军全杀光了,那天我的感觉就像握着手中这枚棋子一样,浑身发冷……………………
用诈还逢识诈人,强中自有强中手。非常自负的回答,李自成依然记得洪承畴那句话,却记不清自己当时的感觉,大概还是像现在这样,觉得很冷,又觉得有一丝心动,……李自成忽然听到前朝宫人轻细的声音。
……好在洪承畴已经死了,掀不了风浪啦,陛下,奴婢陪您去别的地方走走?
李自成不答。曾经彼此算计,殊死搏斗,曾经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可是到头来却无法面对这样的遗憾,洪承畴死在了别人的手里。
好像是生气,又好像是说给自己听,李自成忽然说,洪承畴,哼,他没这么脆弱,不会就这么死了。
精明的太监摸不清新主子的脾气,只是在这几句对话中,他大约看出来,新主子喜怒无常,于是他静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肯多说。
李自成却很亲切地对他笑着,你在宫里,都听说过洪承畴什么事啊?
他的事情,一般人也是听不着的,巧的是王承恩是奴婢的干爹,因此,奴婢多少倒是知道些的,听说在朝堂上,有许多大臣总是弹劾洪承畴,说他杀人如麻,拥兵自重,骄横什么。
那是因为他的功劳太大,挡了别人的路。
陛下说的是,奴婢听王承恩说,洪承畴初到西北的时候也挺难的,那前明朝庭穷得丁当响,没钱给他发军饷啊,洪承畴呢,他也不急,一边上折子伸手要钱,一边就开了杀戒了,那些不听话的将领,只要犯到他手上,不是打死就是砍头,这叫杀人立威,所以后来西北军军纪最严明,战无不胜,也是托这位洪督师的福,手腕儿狠着呢。
呵呵,这个没人比我更知道,原来西北的将领和官员们有不少都收了我们的银子,他们还称这种做法叫“养寇自保”,哼!可是洪承畴到任之后,那些人要么被他砍了,要么再不敢收我们的东西了,……其实大明要是多几个洪承畴,也不至于有今天了,……
陛下,其实王承恩有件事情始终都瞒着崇祯。
哦,那是什么呢?
朝庭是正月初十把袁崇焕凌迟处死的,可是我们十一日就接到辽东监军高起潜的急报,说洪承畴疯了,可见,洪承畴应该是在袁崇焕死前就疯了。
有这种事?李自成惊讶得停住脚步。他,他疯了?
是。锦衣卫回报王承恩,说是打下西安的时候,他受了重伤,被自己的义子洪成明趁机制住了,后来圣旨到了,调他上辽东,他就知道原来袁崇焕被抓了,可这时候知道了也没有用了,洪府上上下下早被锦衣卫困住了,他本人也落在洪成明手上了,无能为力啦,所以说这英雄一旦落难,也真是很可怜。
因为袁崇焕?
大约是。王承恩原想瞒着崇祯,私底下命令高起潜把洪承畴暗杀了,但也许战场上的事情变化太快,也许洪承畴已经失去控制了,才过了一天,十二日,洪承畴突然发动攻击,和皇太极打起来了,后面的事,陛下应该就都听说过啦。
……李自成说不清心里的感受,含糊地说,嗯,你接着说。
呵呵,洪承畴才华盖世,就是有一样不好,他一辈子跃不过袁崇焕这道坎儿,说起来,也真是大明的气数尽了,就这么几个真正能领兵打仗的,还弄死在自己手上了,不弄死的,也把人给逼疯了。
洪承畴跟了袁崇焕多久?
好像……听说得有十年了罢。
这么巧?我也是十年前遇到他的。
沿路走来,宫人们见到李自成都慌忙跪下,头也不敢抬。
鸦雀无声。李自成忽然没什么兴趣了。
洪承畴到西北统兵期间,横扫西北,征战无数,无一败绩,可是自从调往辽东,洪承畴就像过了花期的寒梅,再引人注目,也终究败落。他到达辽东的第一场战争就以失败告终。那是出人意料的败战,连李自成都觉得难以接受,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原来当时的洪承畴已经疯了……
后来传言纷纷,说当时洪承畴中了乱箭,惨烈阵亡,但是时至今日,并没有人找到他的尸首,连他的义子洪成明,也下落不明。
不过这些都是一年前的旧事了,李自成仰起头。从今天起,坐拥紫禁城的将是他李自成的大顺朝了。
……
盛京
满清的皇宫不如“紫禁城”恢弘,皇太极会见朝臣,起居理政的宫殿也少了“乾清宫”里那种沉淀了两百多年的帝王气象。
这是天大的笑话。
难道“乾清宫”的主人,不应该是身上流着满人最高贵血统的爱新觉罗皇太极,而是一个流寇草莽李自成?
皇太极召集八旗旗主王爷以及诸王贝勒开会,商议举兵讨伐李自成。会议在“山海关”这里陷入僵持,有人主张再次绕道蒙古,有人反对,认为绕道一次,算是出奇兵,但第二次,就是送死了,汉人太过狡诈。
皇太极被他们吵得心烦,忽然听到豪格高声说,狡诈又怎样?洪承畴够狡诈的吧?还不是被咱们生擒活捉?
洪承畴,……大清曾捉住过许多大明的臣子,但即便如此,连他们也不敢相信,有一天他们会连位高权重的洪承畴都捉到手心里。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皇太极曾经对洪承畴寄予极大的希望,但是软硬兼施,手段用尽,洪承畴像一潭死水,无波无澜,到了现在,活捉洪承畴的喜悦已经荡然无存。
洪承畴疯了。大明朝战绩最辉煌的权臣最终落了个终身被囚禁的下场。
《御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