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郑王》分卷阅读18

    苏师爷说,“古来圣贤出世必要有一番征兆,如今再要拿他出生做文章恐怕事隔久远也不多人信,倒不妨效张楚汉高。”

    孟宏天忍不住赞道,“这法倒好。”苏子清说,“将军务必密之,人手须得可靠。”“我晓得。”“对主公亦然。”最后一句孟宏天听了不禁哑然,拱手道,“师爷苦心。”然后辞出、着手安排去了。

    苏师爷信得过孟宏天,不然这事也不会交代与他,李瑁手下这些将领,数孟宏天综合本领最高,又因识他于微末,比别人更多了十分知遇忠诚。冯裕行军作战一把好手,为人颇得敬重但处事却失之灵活,而施毅灵活太过,虽然是最早跟着李瑁的,但为人有些投机,不能委以重任。

    苏子清想着人才还是太少了,后来收的这些人只有陈平危琢磨一番可成大器。

    ///

    二月二,郑王浩浩荡荡带着一行人前往祭河,选在孟津建了祭台,摆上三牲,以李瑁为首诸将皆进行了祭拜。仪式行将至尾,那往河边取水的亲兵却抱着一条大鱼回来了。

    在场诸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听那亲兵道,“原是在河边取水,忽然这鱼不知怎地就跳了上来,我好心把它放归谁想又跳出来。”一脸也摸不着头脑的样子,“看着稀罕便抱回了,请主公与军师(这说的是苏师爷)裁度。”

    苏子清跟着凑过去瞧,只见那鱼通身白鳞,鳍部两侧鳞片却是淡黄的,在阳光下金灿灿特别惹眼,果然十分稀罕。那亲兵也将白鱼呈上前给李瑁观视。苏师爷心道孟宏天好手段啊哪儿找的这么大一条。眼神滑过去,却见那老实人也装得似模似样跟别人一道围观,忍不住心下赞服。

    这鱼离了水不久,嘴巴还一动一动的、努力张着两腮,旁边有人凑得近了,“咦”了一声,“这鱼鳃里有什么?”便有那抱鱼的亲兵请示了李瑁再去把鱼鳃掰开来,果然看到里面有字儿。一边儿是“郑令当道”,一边儿是“匡复社稷”,亲兵呆立当场,原本有些吵闹的人群也顿时安静下来。

    苏子清隔空跟孟宏天交换一个眼色,后者当即领头跪拜下来,“白鱼传道,实乃天意,上授主公以公器重之、社稷托之!我等有幸生当逢时,愿随主公平定四海、扫清宇内!”声音厚实,落在每个人耳中彷如雷击。大家一看连平时最闷的人都激动了,纷纷随他跪拜下来,一个个争先恐后表明心意,脸上自然喜不自胜,只觉得自己没有跟错了人。

    李瑁也有些呆,又仿佛听到那牛鼻子老道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他虽不知苏子清的计策,然提议祭河的人正是师爷,心里边儿其实已经隐约猜到,但又难抑胸内热血澎湃、有点自我感觉良好地想也许真是天意也不一定?不然一个混混凭什么能走到今日?

    孟宏天的声音仍回荡在耳边,他又看了看鱼鳃内的字,“匡复社稷”,何其美妙、打动人心。李瑁定了定神看了眼也跪在跟前的苏子清,当先扶起他才叫众人起身,苏子清趁机在大郑王胳膊上捏了捏,还没使个眼色给他让他趁机振奋士气,就被李瑁紧紧握住手,众目睽睽之下扣紧五指。郑王冲底下眼巴巴瞅着他的人笑道,“既是天命,焉敢不从!”回头又对苏子清笑笑,后者让他闹了个脸红,又怕这时候甩开手动作太大、本来没在意的人都瞧见了,只得错开身遮挡住两人交握的双手。

    一时河水沿岸欢呼如雷,几乎盖过了涛涛水浪。

    ///

    苏子清的造势非常见效,很快“白鱼传道”的消息不胫而走,天下皆知。郑军自持是天命所系,自然势如破竹。先后拿下浙川、丹水,过上洛,取蓝田。屯居咸阳的蔺松不敢缨其锋,一直退至陈仓。苏师爷说蔺松胆小,可遣人前去恐吓收服。有个叫闻人美的参军自请前往,李瑁对他有些印象,便问“可有把握?”,闻人美也不跟他客气,“十拿九稳。”

    李瑁又命陈平危随行,拨给他三千人,安排孟宏天带军驻扎于扶风,以防万一。那闻人美也不辱使命,及至见蔺松,先是规矩行礼,还没等坐稳呢就厉色喝斥蔺松不臣,“自孙琦生事,群雄效仿,天下疮痢。今,君怀治国之器,不思救民于水火,反同乱臣贼子合流,”一番话捧中带打,鄙中惋惜,把个蔺松说得无言以对恼也不是,憋得脸都红了。

    闻人美又把河出白鱼的事吹得天花乱坠,“我主乃得应天命,拨乱反正,早晚承接社稷。君居弹丸之地、食孙铳残羹,能得利几何?不若才事郑王,将来从龙之功岂不胜过如今百倍?”

    彼时天下虽乱,也才乱了十几二十年,人心还是更倾向于正统。如今出了一个天命所向的大郑王,舆论上对于小一点的军阀就压力山大,很多如蔺松一般的人也不是没动心思。他们一直受孙金之流压制,凭自个儿本事也做不了皇帝,这天下总会再出一个皇帝的,到时候早晚也要低头俯首。何不如这闻人美说得,早些投靠了李瑁,将来也好捞着一个从龙之功?

    蔺松犹豫了,他也是当了几年土皇帝的人,虽然认识到了如今发展是大吞小的必然趋势,但哪能说放下就放下?心里总还存些侥幸,或者想为自己挣到更好的待遇。闻人美去不等他,见他明显已经动了心,便不再多说,装作失望的样子长叹口气,当下就要辞别。蔺松一看那还了得,也无暇再多考虑,一咬牙道,“先生帮我!”

    ☆、互别苗头(上)

    蔺松归降,闻人美大功一件,在郑王面前大大的露了脸、得了好些赏赐,这让原本的同僚各种羡慕嫉妒。郑王当初招贤纳士招揽了好多自负才学的人,本以为可以一展长材,哪怕竞争激烈也是十分有干头的,谁知大郑王凡事只问苏子清,那二人要是腻歪上了,旁人怎么都插不进来。

    闻人美是走运的,比之许老秀才去投苏师爷那般掉价,在同僚眼里闻人美这样凭着本事得主公赏识才是真个出头。闻人美年纪与李瑁相仿,在那时也算年轻有为,他没名士老师,全凭着自家用功上进,十六岁上中了举人,在当时也是一桩美谈。后乱世割据,闻人美辅佐梁王宗室的一支,但前任被阎彤安端了,他随后辗转多次,或炒了老板或因同僚排挤混不下去,总之也不得意。

    梁末郑初井喷了许多杰出之人。如方静常磐这样的大学者,或孙琦阎彤安一般的枭雄,还有靳安邦闻人美这般足智多谋的军事家。虽然后人常把闻人美与苏子清比作一时瑜亮,但两人压根儿就不是一个系统的!军事才能只有五的渣渣苏师爷明显差了闻人大军师不是一截两截的问题。后人不见闻人美几次力挽狂澜为郑军做出的功绩,他们看到的只是琳琅阁上唯一以文臣之身入图的苏子清。

    ///

    蔺松率众归降,郑王面前俯首称臣,三军欢呼声中,李瑁含笑扶起蔺松,宽慰勉励几句,又携他之手入城。当晚设宴,蔺松与郑王麾下将领一一敬酒,认识了一番,却不见当日同闻人美一道来的小将。他并不知道陈平危彼时仍是个千骑卫,还没资格入殿。

    闻人美这边许多同僚也来敬酒,他一概喝下,端得豪气,旁人纵然心里酸溜溜的也只能叹他好命,尖刻的话在这种场合是没的说了。

    苏子清作为目前唯一的军师、他的顶头上司、怎么也要过来恭喜勉励一番。苏师爷端着酒杯走过来,见闻人美似乎不胜酒力,脚步有些摇晃,便下意识伸手扶了一把。闻人美顺势倚到他怀里,拉着他的袖子道,“军师来得正好,我正要与军师敬这一杯酒。”

    “是我该敬你才对。”苏子清说陈仓一行你功劳甚大,郑王都看在眼内。

    闻人美一笑,“诸侯混战,乱世割据,非有能者不能成非凡事。”苏子清耐心听他言,“我得遇主公,此人生一大幸事。”他顺着袖子抓住苏子清的手臂,“孙琦称霸这么多年,至于身死,孙铳守不住偌大家业,孙氏终归要败落。”苏子清觉得他醉了,抬头正想应付两句,却见闻人美一双眼明亮非常,目光定定落在自己身上,心下忽然警觉,就听他凑到自己耳边轻声说道,“天下岂能长久由一人独霸,此消彼长,只有能者居之,你说是么?师爷?”

    武将跟随李瑁久矣,且不太讲究,多跟着郑王一起唤他“师爷”,此刻这二字由闻人美口中念出,字正腔圆、每一个音都似乎用心读出一般,让苏子清不由背脊生寒,忽然想起了正月里的那个不吉利的梦。

    苏师爷眯起眼看他,身体向后退一步,闻人美失了搀扶摇摇晃晃却并没摔倒。“你属蛇?”

    闻人美笑容僵在脸上,眉头几不可见地挤出一个缝隙,这时候要是表现得没闹懂苏子清话外玄机岂不漏气?但他确实不明白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有什么深远意义!没辙,闻人美只能迅速调整好面部表情说,“军师怕蛇吗?”说罢一仰头将半杯酒入肚,遮掩神色尴尬。

    “诸侯混战,乱世割据,今日霸王不过明日黄土,只有一人能平定天下,坐享山河。”苏子清也饮尽杯中酒,反转杯底冲他一笑,“此除主公不做第二人选,你说是么?闻人参军?” 闻人美轻呵出声,朝他拜了一拜,苏子清受了他的礼,转身走回自己坐席。

    “师爷怎么了?”李瑁看他脸色不好,叫人拿醒酒汤来,苏子清冲他敷衍地笑笑,心中有气却没法跟李瑁明说,说了不是会被嘲笑多心更怕因他之故教李瑁疏远了闻人美,这些都是苏子清不乐见的。客观来说闻人美既然有才就要物尽其用,只因为着争宠就要把他摁下或让他转投了别人,吃亏的还是李瑁。但是理智是一回事,苏师爷从小到大除了在他大哥跟前吃过委屈,就是李瑁都不敢对他吹胡子瞪眼,如今被人这么挑衅而不能还手,实在憋得内伤都要出来了。

    苏子清可算不得一个好人,早前有李瑁压着、众人都只觉得师爷就是“性情”了点,本质还是个好师爷。至到李花瓶时期,苏子清在郑军心中那简直就是比阎彤安还要黑心毒手的一个!这要不是郑王对他家师爷死心塌地,凭苏子清日后所作所为、换个人死一百次都不嫌多。

    苏师爷缓缓舒了口气,喝了李瑁好心送来的醒酒汤、虽然他根本没喝多,权当提神醒脑下了肚,再抬头看向李瑁眨巴眨巴的眼睛一副担忧相,心里叹气,面上却笑道好了许多,又与李瑁说起闻人美,“此番立功,不单是他,陈平危也要好好赏赐才行。”李瑁说不是赏了许多吗?苏子清摇头,“那都是虚的,你想他出多少力,就要给他多大的权。”留,人当然要留下,还要委以重任。苏子清说,“闻人美可擢升,许老秀才说他悉知兵法,我看此人眼见才学都好,你多与他处处。只一条,”苏师爷抬头看着李瑁,“若此人平平也罢。若堪大用,你须得将他拘在身边,不可使他与旁的武将过从甚密。”李瑁会意点头,并应诺,“我会瞧着。”

    “至于陈平危…”苏师爷有另一番计较,“我还要再想一想。”

    ☆、互别苗头(下)

    闻人美得李瑁赏识,顺理成章升职为郑军第二位军师他也确实证明了自己足堪此任彼时大郑王家多是闻人美随军,苏子清留守后方。个中缘由虽有郑王更信任苏师爷,也是闻人美有这个本事才能随军决策。

    《御宅屋》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