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一品贤妻》分卷阅读60

    李若松取下包裹,同样双手奉上,口中说道:“请检查。”

    学政当着李若松的面把包裹打开仔细检查起来,李若松包裹中的东西不多,笔墨纸砚各两套,衣裳两套,面饼六张,水囊一个。学政检查的非常细,笔墨纸砚全部都是一个一个检查过去的,笔筒都会拆开看一下,墨条也被掰开,砚台则反复敲了几下,听听里面是不是空心的,衣裳则是一点一点的看了一遍,所有的面饼都被掰成小块,水囊则是直接打开将里面的水倒了出来,检查完了再给李若松充满。

    “进去吧。”学政一挥手,让李若松进去。

    李若松接过自己的包裹,重新打好结往里走去。

    贡院里面是一条长长的通道,两边每隔几步便站着一名兵士,每个人都是不错眼的看着走在路中间的考生,似乎是只要考生稍微有点动作,他们就会采取行动一样。若是胆子小点的,怕是还没走到里面就已经吓得腿软了。

    李若松却是已经习惯了被人这么不错眼的盯着,要知道,刘家沟中演武堂那帮子人比这些兵士厉害多了,不管是单打独斗还是协同作战,演武堂那六十多号人对上这些兵士绝对可以完胜。而作为其中一直中队队长的李若松,虽然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似乎只是一个书生,但是按照成栋的话来说,李若松就是标准的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类型,千万不能被李若松那张文质彬彬的脸给骗了,真要是动起手来,下手黑、准、狠的李若松一个打五个完全没问题。

    淡定自若的李若松一路走到最里面的一个房间,这里是第二道检查,在这边检查的考生是必须全部脱光的,李若松听从考官的要求,将衣裳一件一件脱下来,考官检查的也极为细致,连臀部都要看一下。

    说起这种检查,倒也不是说考官有意侮辱这些考生,而是迫于无奈,历次科举考试总是能抓到一批夹带的考生,有写在衣裳里的,有写在身上的,有做成衣裳夹层的,有做成小册子的,最小的册子只有中指一根指节那么大,还有考生将小抄用防水布包裹起来,放入谷道之中,外面则有一根细绳子,进了考场之后拽着绳子就能将里面的小抄拽出来。

    更为让认佩服的则是用飞鸽传书作弊的考生,去岁便碰到过这样一位考生,将题目用信鸽放飞回家中,家中早就请好的先生按照考生递出来的考题一一作答,随后再用信鸽传回去,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些考生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意图作弊,总是会被考官们识破,只不过尽管屡试屡败,却总有人屡败屡试。

    李若松所有的东西全部检查过后,顺利进入自己的号房,记得来之前成栋还一脸同情的对自己说你要在鸟笼子里面呆好几天了,自己当时说什么来着,对,好像是说没事,坚持坚持就能过去了。

    可现在李若松觉得自己可能坚持不了,他已经习惯了家里成栋捣鼓出来的那些新鲜玩意,比如那个叫马桶的东西,解完手用水一冲,干干净净没有异味,现在再看看鸟笼子里面不知道多少人用过的恭桶,那扑鼻而来的味道,李若松有些感慨,这就是古人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蜡烛是贡院统一发放的,在蜡烛发放完毕之后,考官便将考题也发放下来,每个号房旁边都站着一位兵士,防止号房里面的考生再做出类似飞鸽传书的事情,算得上是多了一层监管。

    李若松有些同情这些兵士,自己虽然苦了点,但好歹有凳子坐,后面还有一张即便简陋却好歹能够睡人的床铺,这些兵士就比较惨了,只能一直站着,直到有人来跟他换班。

    随着一声锣响,恩科的第一场考试史论开考了,李若松翻开考题看了一眼,五道题目任选三道,第一道题目是秦五世外重内轻,秦九世外轻内重各有得论,第二道题目是朱清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林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第三道题目是角戎结金以图秦,秦结北番以图角戎论,后面两道题目李若松没看,他觉得这三道题目很合自己的心意,不需要继续做其他选择。

    第一道题目的立意是镇藩,秦五世的时候秦朝还处于对外扩张阶段,所以边疆兵多权重,到了秦九世,藩王们势力颇为庞大,已经威胁到秦九世的统治,秦九世便采取了一系列削藩的举措,无形中将极有可能到来的一场兵祸消弭于无形。

    第二道题目的立意是论法,朱清是秦二世手下一位酷吏,虽然没有商鞅那么心狠手辣,却采用了商鞅的手段,因其太过于严苛,最终被辖下的百姓生生打死,而王林虽然用了法家的那些重法,却坚决不承认自己用的是法家思想,而是严格按照大秦律来执行的,虽然百姓多有怨言却无人敢质疑。

    第三道题目的立意则是以夷制夷,角戎是秦朝周边一个军事实力非常强大的游牧民族,秦朝中期的时候,国力有所下降,角戎便勾结另外一个军事强国金朝准备攻打大秦,大秦当时的皇帝是秦七世,虽然这位皇帝在位期间并没有什么太拿得出手的文治武功,在这件事上却处理的极为巧妙,他直接派出使者同北番商议结盟,北番跟大秦中间正好夹着角戎,这一手远交近攻可谓是非常成功,角戎坚持了不到三个月便投降了,一半国土给了北番,另一半则并入大秦李若松对这三道题目极有自信,很快便写好了自己的答案,吹干墨,敲了一下自己面前的小锣,不多时,便有考官走了过来,见李若松这么快就写好了答案,很有些诧异的将李若松上下打量了一遍,李若松表情自若的站在那里任由考官打量。

    考官见李若松眼神平和并未躲闪之意,暗暗在心中点了点头,问道:“休息片刻还是继续答题?”

    “继续答题。”李若松答道。

    考官没多说,而是取了第二场考试的题目给李若松。

    第168章 提前交卷

    第二场的考题是比较传统的《四书》、《五经》,第一道题目是截取自《大学》的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第二道题目是截取自《中庸》的一句话: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第三道题目则是截取自《周易》的一句话: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三道题目中选取两道题目作答,李若松选择的是前两道题,相较于《周易》,李若松更熟悉前面两本书,相较于其他人来说,李若松答题的速度同样很快,在其他考生刚刚开始写第二场考试的第一道题目的时候,李若松又交卷了。

    大楚朝的会试一共举行六日,这六日贡院是实施锁院的,所有的人不管是考生还是考官一律不准进出,除非是已经参加完考试出去的,或者是出了意外不能继续参加考试的,恩科最好的一点就是考试时间定在三月份而不是八月份,若是同以往一样定在八月份,这会儿晕倒的考生都不知道几何了。

    李若松接过第三场考试的试题时,已经是第二日下午了,他拿到试题并未打开,而是躺在床铺上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即便是初春季节,恭桶的味道也已经不能闻了,再加上号房非常狭小,总是给人一种莫名的压迫感,李若松之所以不慢慢悠悠的做题,多少也是存了早些出去的心思。

    等到感觉好受些了,李若松深吸了一口气,打开了面前的试卷,这一看,李若松有些愣住了,他没想到第三场考试会出这样的题目,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非常难答的,对他来说确实随手拈来,因为这些题目在之前成栋就跟他说过类似的一些论题。

    李若松记得成栋曾经跟他讲过,大楚一直没有实施海禁,那么如何同海外诸国打交道肯定是朝廷要仔细考虑的事情,现在大楚有了火器,海外诸国也有火器,甚至很多火器比大楚更加先进,这就意味着海外有一些国家的军事研发实力势必比大楚更加强大,如果大楚的实力一直提不上去,那么早晚有一天,周边的这些国家绝对会侵略大楚。

    大楚朝的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可是整个大楚朝却运行的非常好,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暴动,几场对外战争也都是大楚打赢了,并不是说皇帝好,而是右丞相以及右丞相带领的内阁比较厉害,所以政令、军令不至于乱了套。

    既然丞相和内阁之中有清醒的人士,在万家还没能完全把握朝政的时候,这些清醒的人士必然会注意到海外诸国的动向,并且会在考试中提出来,所以在几个月前成栋就要求商队尽可能多的将海外的一些重大事件用最快的方式传递回来。

    每次拿到商队传回来的信息,成栋都会召集李家所有人以及演武堂的几位领队进行商议,其中就有这次的考题,第一道考题是学堂之设,其旨为何;第二道考题是南洋诸国之中有用洋人治国成功者,亦有失败者,何解;第三道考题为海外诸国进来研究农务颇多,至列为专科,各国皆有重赏于农具发明之人,对此有何看法;第四道考题为近年来,大楚诸多商队在海上遭受海盗袭击,如何解决此事;第五道考题是西洋之人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为何。

    同之前两场考试不同,第三场考试的五道题目是必答题,且每道题回答字数不低于三百字,李若松按捺住心底的惊喜,提笔答题,稍后同样进入第三场考试的李若杉和周谨言在看到题目之后也极为高兴,李若杉越发敬佩起成栋来,他这个哥夫,实在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此刻,被身在清江府中感谢的成栋有些不好受,他肚子里这两个不省心的小鬼急着要出来,每天都在里面拳打脚踢的,张管家几次同他商议让他干脆喝了催产药将孩子生下来,成栋总是不同意,他只要一想到李若松那双满含着期待的眼睛,就觉得哪怕再疼几天,能够忍到李若松回来便好,这是他们俩的孩子,他还是希望李若松能够第一个见到自己亲生骨肉的。

    对于成栋的倔强,张管家在叹息之余也不免有了一丝感慨,幼年自己便被家人卖到宫中,如今几十年过去,自己也是快四十岁的人了,却是连给人当父亲的资格都没有,自己这辈子恐怕是再也没有机会拥有自己的孩子了。

    李若松第三场考试也很顺,从提笔到交卷不过用了三个时辰,跟前面两场考试一样,李若松写完最后一个字便敲了锣示意考官过来收卷。此时,贡院内已经是烛火通明,不少考生还在奋笔疾书,也有考生此时已经睡了,想来是白日太过于疲惫,需要夜间好生休息以养精蓄锐。

    交了卷,李若松拿着自己的行礼快步走出贡院,刚走出大门,便看到王子清和王子泽兄弟二人正靠坐在一颗大树下面闭目休息,李若松走过去,轻轻拍了拍王子清的肩膀。

    “大少爷?您怎么出来了?这是考完了还是?”王子清吃了一惊,他没想到李若松居然这么快就出来了,他本来以为几位少爷就是再聪明也要四到五日才能出来的,却不曾想,这还不到第三日,大少爷就已经出来了。

    “嗯,我已经答完了所有的题目,估计两个小的明日便能出来,我先回去沐浴梳洗一番,稍后我过来陪你们一起等他二人。”李若松笑着回答道。

    “大少爷,我们兄弟二人在此等着便可,您在里面受苦了,不若你先好好休息一晚上,明日清早再过来便是。”王子清劝说道。

    李若松想了想,觉得也行,虽然两个小的确实很聪颖,之前成栋也不曾在谈论这些事情的时候隔开这两个小的,可毕竟年纪小了不少,很多试题恐怕还是要多想一想才能下笔的。

    “行,那我便先回去休息一晚,你们兄弟二人也无需都在此侯着,一个人晚上在这边,一个人白天在这边就是,若是他们两个小的明日能出来,我们明日便雇几辆车返回刘家沟,若明日他们二人还在里面,我便一个人先回去,你们二人在这边等着便是。”李若松现在是归心似箭,若不是念着两个小的确实年幼,他都想连夜往回赶,哪怕没有车只能用脚走他也想走回去王子清很能够理解李若松的心情,便说道:“大少爷放心,子泽陪您回去客栈,我在这边守着,明日一早子泽你就去雇几辆车,谈好价钱,若是合适就定下来,若是大少爷等不及了,你先押着所有采买回去的物资跟着大少爷先回去。”

    听完王子清的话,王子泽点点头,对李若松说道:“大少爷,咱们先回客栈吧。”

    李若松也没多说什么,拍了拍王子清的肩膀,带着王子泽离开了贡院大门口,等到李若松和王子泽走的身影都看不见了,王子清才转回身,继续朝着门口的方向看去,他们李家的大少爷,看来是要一飞冲天了。

    王子清忽然想起十多年前自己刚刚进李府时的样子,那会儿他也不过是个四五岁的孩童,跟在爹娘身后进了李府,万幸他们一家人进的是大房而不是二房,大房人少,事情却多,大少爷那会儿只比自己大三岁,他偶尔见过大少爷被其他几位少爷欺辱的样子,不过七八岁的孩子,面对比自己大很多的人硬是不认输,哪怕被几个人掀到在地打的鼻青脸肿,也只是一声不吭的反击回去,哪怕他完全打不过,却也从来不求饶。

    在几位少爷有一次玩的太过火,把大少爷扔进湖里差点让大少爷被淹死之后,不知道老爷和夫人是怎么跟二房的老太爷说的,反正从那次之后其他几位少爷再也没有找过大少爷的事儿,却也从那会儿起开始孤立大少爷。

    王子清现在想想,当年的大少爷过的一定非常艰难,只是每次面对他们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下人时,大少爷总是很客气有礼的跟他们说话,从来不会对着他们颐气指使,也从来不摆少爷架子,哪怕是后来大少爷他们被过继到大房,从此不再跟以前一般总是被人打压、被人欺辱,却也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态度。

    现在,看着李若松面色平静的进考场,又面色平静的出考场,王子清明白,自己跟随的这位大少爷,就要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了,明珠蒙尘不过是一时片刻,在扫清障碍之后,明珠始终是明珠,终归是要被人发现、重视的。

    李若松回到客栈,王子泽喊来店小二抬了几桶热水进来让李若松沐浴用,洗了澡换了衣裳,又填饱了肚子,李若松觉得自己像是重生了一般,在里面只能啃面饼喝凉水,不过短短两日,自己就已经觉得难以忍受,想来日后还是要改过来才行,否则可真就成少爷兵了。

    第169章 贡院走水

    李若松好好的睡了一觉,到了吃午膳的时辰才从屋里走出来,王子泽已经在门外等了好一会儿,见大少爷出来了便走过去说道:“大少爷,马车已经租赁好了,一共六辆,除了坐人的两辆以外,其余四辆全部都是用来带货的。”

    “好,你兄长还未回来?”李若松一边整理了一下衣裳一边问道。

    “还未归,要不咱们用了午膳过去瞧瞧?”王子泽胆子一向比他兄长大,若是王子清在这里,最多就是说前面三个字,后面那句话是说什么都不会从他口中出来的,只王子泽打小就个性跳脱,即便是他爹娘揍了他无数次也没能改过来,幸而大房的两个当家的都是宽厚之人,若是碰到一个不怎么宽厚的主子,王子泽估计早就被赶出府去了。

    李若松也从来没把王子清、王子泽当下人,非要说的话,王子清和王子泽在李若松的心里更像是下属,所以对于王子泽这种在其他人看来没大没小的话,李若松也不生气,只是笑着应下了。

    俩人用过午膳,李若松又让王子泽去给王子清炒了两个菜,拿了两碗饭,用食盒提上去了贡院,要考试你那天早上他们一行五人出门早,又走的急,天色太暗,李若松根本没看过这条路上都有些什么店铺,今日不用太赶时间,李若松索性边走边看边想着若是他家夫郎过来了会从中看到些什么。

    当李若松和王子泽走到贡院门口的时候,就见王子清正一脸焦急的朝贡院里面张望,王子清素来稳重,自打进了演武堂后,更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